何 潔
(四川省閬中市滕王閣小學校 四川 閬中 637400)
俗話說:“教不能使人愛學,不可為之教;學不可為之樂,不可以為之學?!痹谛抡n標的倡議下,讓學生快樂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使他們主動去學,樂于去學、已成為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宗旨。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覺得可以通過如下的一些辦法:
好奇是孩子的天賦,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著獨特的魅力。課堂上應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精心巧妙地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分桃子”一課時,我以班里的兄妹倆為例,如果何峰、李陽的媽媽買回八個蘋果,可以怎么分呢?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開了?!翱梢苑殖梢粋€和七個,二個和六個……”“不行!不行”“為什么呢?”哥哥蘇峰馬上站起來大聲說:“那得打架。”在同學們的笑聲中我接著問,“為什么要打架呀?”“不公平!”妹妹也站起來說:“對,不公平!”……在辯論中,在學生原有的公平意識基礎上,很輕松地就引入了“平均分”。這個情境的創設,不僅使學生有趣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而且使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充滿魅力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這就使學生有一種渴望揭開奧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求取新知識的強烈興趣。
直觀教學就是通過實物、圖片、模型、標本、動作、語言和多媒體等具體形象,或以學生的現實生活舉例,進行分析、歸納、系統總結,展現教材內容,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深化學生的理性認識的一種教學手段。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與學習材料直接相關的,運用生動的語言,適當的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常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發展興趣。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運用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把8個蘋果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還剩下2個,使學生清楚地建立起“余數”的概念。在應用題教學中,小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解答,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教具演示或圖解的方法,具體地揭示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如數學家華羅庚在學習中,既肯下苦功,又善動腦筋。他十四歲的時候就能巧解《孫子算經》,他在理論數學和應用數學中有著的偉大貢獻。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祖沖之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以及我國選手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取得的佳績等。在教學中適時講解一些數學故事,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讓學生通過故事培養其頑強的意志品質,還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幽默風趣的語言顯然比平淡、毫無激情的語言更有魅力,學生在教師抑揚頓挫的語言吸引下,情緒時而輕松隨意時而緊張興奮,正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數學雖不能如語文那樣可以有大量抑揚頓挫的朗讀,有大量的繪聲繪色的表演場景,但教師不時穿插些幽默的調料,精彩的故事肯定能令學生在緊張的思考中得到片刻的休整,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攻克中去。如在教學高低遠近知識時,我故意將戴著的眼睛摘下,做出很費力地樣子往后面黑板望去,部分學生也隨著我的目光轉向后望去。我裝作很隨意地咕咚了一句:我怎么一點也看不到后面黑板上的字呀?學生說老師近視了,遠處的字老師看不見。我快步走到后面黑板前,瞇著眼瞧一會,然后說我看得見了,并問學生為什么我現在看得見了呢?學生說你現在離后面黑板近了。我突然轉而望向前面的黑板,很夸張地說“天啦,前面黑板上的字剛才還看得清,現在怎么就看不清了呢?”學生笑著說,你現在離前面的黑板遠了。
人們首先是利用感覺的材料進行思維的。學生在接受前人總結的知識時,也要充分運用感覺器官,直接形象地感知學習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內化成自己的認識。由于兒童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體事物來支持,思維才能進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每學一個新知識,都充分運用直觀手段,豐富學生的感知材料,使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把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在引導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思維,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總之,學生對數學課程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想學、愿學、樂學的學生多了,主動探究的學生多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自然會提高,無論采用哪種途徑,最終目的在于把數學枯燥的知識變成生動的、形象的、貼近生活的例子,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將興趣和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往往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從課堂教學實踐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值得我們一直去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