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玲
(福建省泉州市新華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內部動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果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產生了興趣,興趣就會轉化為好奇心,驅使學生學習新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要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愿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獲取知識的巨大推動力。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直接影響到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探索和追求。現代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和特點:要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要使教材“生活化、現實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引人入勝的開頭藝術能產生“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也就是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讓學生帶著歡樂愉悅的心境邁進知識的宮殿。利用趣味的情境導入新課,挖掘教學知識的趣源,營造和諧寬松、情深趣濃的課堂氣氛,能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鋪墊。如我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精心創設了如下猜角度的游戲:課前讓學生各自準備一個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一個內角的度數,上課時我叫學生說出三角形中的兩個內角的度數以后,我用很快的速度猜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而且我每次總能猜對。學生都非常驚奇,急切地想探討其中的奧秘,于是我引導學生說,我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后,你們就會知道其中的道理了。這樣在歡樂的氣氛中,教師輕松地引出了新課,而學生很快地投入到了新知識的學習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最不喜歡知識教育以赤裸裸的方式進行”,而有趣的情境導入則是引導孩子參與其中的絕佳方式。
教師教給學生的最常見的學習方法是: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后復習。對于數學這門特殊的課程,雖然也有著同樣的要求,但是側重點并不一樣。學生體驗式學習模式,主要是讓學生轉化角色,增進對知識的掌握。數學學習比較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死記硬背。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數學公式時,先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練習,讓學生自己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后再讓每組學生進行討論總結,從而得出公式的最終定義。而不是教師直接給學生講公式,再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的教學方式,易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思考與做題中總結出規律,獲得計算公式。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獲得提高,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當遇到一些有難度的習題時,可以更好地解答出來,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教師的教學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在趣味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保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并且需要及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鼓勵。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拉近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并聽從教師的引導逐步感受數學學科的美妙之處。進而學生就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的趣味教學也就可以收獲成功。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挫敗感,此時學生就會覺得數學學科十分不友好,教師處理不當整體趣味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但是在上述方案的努力下,學生可以有效恢復學習數學的自信,教師的擔憂就可避免。例如,我在日常數學教學過程中會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同樣會在學生發表觀點的時候耐心傾聽,并在鼓勵的基礎上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建議。長期堅持之后,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對數學的熱愛程度也會有所提高。此時我再進行趣味教學,學生也就可以輕松感受到整體課堂的趣味性。
數學是趣味教學的源泉。因為數學要解決數學問題,經常會出現很多帶有“問號”的東西,目的是要學生把“問號”變成“句號”。而這個轉變的過程,恰恰就是知識獲得的過程。因為這樣,學生會產生滿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悅感。而這種情感將會激發學生更高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不斷地去追求新的成功。當學生的求知欲被激發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積極地參與探索新知識的學習活動,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例如,對“圓錐體”這一課的教學,可以改變以前那種“教師演示,教師推導”的教法,可以采用學生動手主動探究驗證的方法,讓他們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求知的學習活動。
總之,趣味教學,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征與認知規律為出發點,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以故事、游戲、兒歌等形式展現出來,賦予了數學以生命活力,使課堂教學更輕松、愉悅,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