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民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張三營學區中心校 河北 承德 068150)
小學階段是提升孩子音樂節奏感的最佳階段。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節奏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可以說沒有節奏感,孩子是學不好音樂的。節奏感不僅僅可以幫助孩子更易于學習音樂,提高對音樂的感知力及其綜合素質,還有有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生活情趣。那么,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又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筆者認為,音樂老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此問題的重要性,根據孩子自身的真實情況進行教育,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對于音樂這個課程,教師需要把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放在首要位置,強化學生的節奏訓練,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和表現力。在現階段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的音樂教師可以在常規的教學課堂上,結合日常的生活現象和朗讀方式,又或者是借助身體的肢體動作,再有就是借助打擊樂器,這些方式都可以幫助小學學生更好的培養其音樂節奏感,強化對學生的審美素質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身體、心理年齡都不夠成熟,活潑好動,對游戲活動無時無刻不充滿著熱情。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學學生的這個年齡階段特點,來設計合理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做游戲去融入到課堂中去,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了解音樂節奏感。
在實際教學情況中,節奏感的教學有著聲部和音階的基礎,學生如果能掌握好不同的聲部和音階,就能更好的掌握節奏感,提高自己的音樂感知力。此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模仿類的游戲,讓學生模仿汽輪鳴笛聲、鳥叫聲、水滴聲、喇叭聲等各種聲音,讓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聲音中的節奏感,在模仿中理解節奏,掌握節奏。
例如在演唱會中,粉絲們隨著音樂的律動揮手,歌手隨著音樂的節奏唱跳,可以看到,音樂是可以和身體動作相結合。這種通過結合身體活動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將肢體動作和音樂本身的節奏相互結合,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感知到音樂的節奏感,掌握音樂律動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樣通過諸如拍手、抖身體、拍腿等身體的活動來代替樂器的教授方法,能給學生們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感,讓學生在娛樂中體會節奏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欲望。
例如在課堂中教授《拍手拍手》這樣的音樂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這個方法。教師進行歌曲的演奏,學生圍成一排,用手拍出或者用腳步走出音樂的律動,親身體會到身體動作和音樂的節奏結合為一體的感覺,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體會到音樂的節奏感。但是,在正常的音樂教學課上,教師也要提醒學生注意上課紀律,學生表達自身情感的方式要合理,在鍛煉身體與節奏協調性的同時培養音樂素養。
打擊樂器是指通過擊打、搖動、摩擦、刮等動作產生聲音的樂器族群,其原理就是敲擊樂器產生聲音。利用打擊樂器演奏的歌曲大都聲音清脆,動聽悅耳,更利于表現音樂的節奏感,但不同的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還是有些差別的。這些打擊樂器操作起來都很簡單,很容易吸引小學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小學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利用打擊樂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教授課中引導學生敲擊一些簡單的伴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節奏感。
例如在學習《哦!十分鐘》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沙錘:XX 1.三角鐵:X - |進行敲擊伴奏;再如在學習《兵乓變奏曲》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好用雙響筒:X ;XX X1、沙錘:X X X為歌曲伴奏。在學生學會并演奏熟練后,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節奏的創編,也可以適當的給予學生口頭表揚,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是被認可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更愿意參加到音樂節奏感的學習中去,為培養其節奏感創造良好的條件。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音樂教育教學的啟蒙階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階段,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關鍵時刻。因此,教師的責任十分重大,任重道遠。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結合教學方案,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策略,針對不同學生并結合其特定的特征,從不同的角度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教師要盡最大的努力,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音樂節奏感,提高自己對音樂的審美,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養成良好的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