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紅
(河北省遷安市大五里鄉貫頭山中心完全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古詩詞教學由于具有很大的文化背景差異和思想跨越,致使現在的小學生在理解上較為困難。很多語文教師通過強化記憶讓學生了解古詩詞,但殊不知不能進入古詩詞文化其中,不能與作者的情感同步、合拍,很難從古詩詞本真意義上去理解古詩詞文化,學生會背一些詩句或者是詞、句解等也不是從本質上理解的。當前語文教育觀強調了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學要優化小學生的文化格局,汲取古典文學之“文化營養”,增強他們對國家文學、文化的情感。可見,語文教師要在古詩詞教學上多動腦,科學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古詩詞的教育價值。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在古詩詞教學及感悟中體會到,學習古詩詞要在知性文化理念的指導下與生活相融合,通過多形式的詩行創作和訓練提升古詩詞學習效果。
有些古詩詞具有豐富的、強烈的畫面感,如果僅通過教師口頭講解,難以讓學生有真實動情的感受,也很難真正的理解古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這樣會降低小學生對古詩詞的感知效率。語文教師可以采用詩配畫的方法開展教學,這樣易于理解和識記,通過學生的自我繪制感知唐詩的那種意境。比如講部編版古詩《山行》,這是首充滿生機的秋景詩,抒發了作者對秋天自然之美、對祖國秀麗江河的熱愛之情懷。在教學時,為了讓小學生獲得審美體驗,構建意境化的課堂結構,也就是語文教師采用詩配畫的形式進行授課,通過屏幕向小學生展示課文配套的圖片,讓小學生感受詩人在深秋時節寫下這首詩的意境。整詩都是在寫秋天、秋景,但整詩對“秋”字未提一次,這正是古詩的獨特和精妙之處。然后,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將自己理解的詩中的秋景用畫筆畫出來,一方面發揮學科間的交叉作用,啟迪學生的詩詞學創思維,此外還檢測了小學生對古詩的感悟情況,增強學習動力。通過整節課的教學感知,給小學生創造了新奇的、優雅的氛圍,便于融入古詩詞情境之中,提高他們對詩詞文化的欣賞力和融合力。
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豐富小學生的古詩詞積累和表達運用技巧,找到學習古詩詞的樂趣。小學生對古詩詞具有較強的新奇感,喜歡感知新奇的文體特點,在古詩詞專題活動中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如開展以“友情”等為主題的古詩詞朗誦會,教師引導小學生去搜集關于友情的古詩詞,并且要有感情的朗誦,小學生都積極的參與,所選擇的古詩詞也很豐富且有代表性。小學生在朗誦的時候還自己設計了動作,整個朗誦會都充滿了詩意,為小學生積累了很多寫作素材。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在十月份組織小學生進行古詩詞專題為“秋”的對抗賽,將小學生組成對抗方陣,讓每個方陣去說說關于“秋”的古詩詞有哪些,小學生在活動前可以去網上查閱并整理關于“秋”的詩詞文化已備對抗賽之用。在對抗賽上小學生都十分踴躍,誦詩興致大發,千古佳句脫口而出。通過對抗賽可以鍛煉小學生的信息整理及對文化的表達能力,使小學生理解詩意并熟記于心、感知于情。
古詩詞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是要貫穿于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小學生經常在身邊看到古詩詞,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對古詩詞的喜愛之情。比如在學校展示櫥窗或者后面黑板等開辟古詩詞欣賞專區,將小學生喜愛的古詩詞、對小學生有教育意義的古詩詞或者由小學生親自書寫的古詩詞書法等進行展示,學生通過習字訓練實現學、研古詩詞的自我激勵,還可以確保小學生練有所悟,起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抄寫古詩詞,準備一個抄寫本,將名句和古詩詞經典篇目抄寫在本子上,積淀學生的古詩詞常識,將古詩詞準確、恰當的運用到作文中,可以為自己的作文增光填色。在放學站隊或者大課間中場休息期間進行古詩詞傳誦,形成習慣營造古詩詞認知氛圍,在不自覺中學生就感知了古詩詞的蘊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都有了自覺誦讀古詩詞的行為意識,學生的表現都很好。很多小學生在回家以后還將古詩詞背給爸爸媽媽聽,促進了家長、學生和學校之間關系的和諧。
綜上所述,古詩詞教學是我們語文教育者要重點把握的板塊,對于提升小學生的文學修養及文化情感具有關鍵作用。在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不僅要從思想上重視古詩詞,還要從教學行動上踐行古詩詞詩意,更要為小學生營造古詩詞氛圍,定期開展各類專題活動,將古詩詞真正融入到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