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惠
摘 要:從整體上看當今中國繪本閱讀在小學課堂中的教學還略顯生澀,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傳統;教學過程只重視文字,輕視圖畫忽視孩子的閱讀興趣;重視教學結論的灌輸輕視學生閱讀感受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秉著圖文結合、啟發性、循序漸進、可接受性等原則,提出一定的解決策略,以培養兒童繪本閱讀的興趣,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繪本;閱讀;小學低年級;現狀;原則;策略
引 言
繪本的畫面精美、語言精煉、內容豐富,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圖多字少的形式很受兒童的青睞。我在大量查閱了中外繪本研究的基礎上,寫了“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的題目。針對現在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的現狀,結合一定的繪本閱讀基本原則,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夠為進行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的教師提供一定的建議。
一、繪本的概念
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俗稱圖畫書(繪本和普通的圖畫書有區別),指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對繪本概念的解釋見仁見智,文學界也沒有最終的的定義。其中比較有啟發意義的是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中對繪本的定義,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在繪本的世界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陪襯,它有著自己獨立的意義。文字可以講故事,圖畫也可以講故事,甚至把繪本中的文字全部去掉,讀者一樣能明白故事內容。繪本是文字與圖畫的相互結合,是真正的圖文并茂。
二、繪本與普通圖畫書的區別
繪本與傳統連環畫的區別。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等。在二十世紀的上海開始流行起來,連環畫大多沿襲古代文學作品或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缺乏原創性。或者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進行改編,深受社會歷史背景影響。色調一般以黑白為主,構圖大多采用上面圖畫下面文字說明的形式。而繪本的構圖更為自由,不在拘泥于上下式,人物性格更加鮮明,情節更加突出,色彩也更加強烈。
三、當前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繪本在臺灣興起,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大陸成功引進臺灣作家幾米的系列作品,引起了中國大陸的“繪本熱”。但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各地區、各學校對繪本閱讀的要求不同,以及地區之間社會經濟的不同等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下,繪本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在繪本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大部分還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滿堂灌模式。采用這種模式閱讀文本,僵化了教學方式,使課堂枯燥無味。
(二)教學過程等于識字過程。隨著繪本閱讀在我國的不斷流行,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把繪本閱讀引入到小學語文課堂中來。由于很多教師并沒有系統化、專門化的研究過繪本閱讀,所以很多教師在小學低年級進行繪本閱讀教學時往往會產生繪本閱讀就是識字、識字就是繪本閱讀的誤區。
(三)教學中側重教學過程輕視學生興趣。對繪本的教學許多老師仍采用平時課堂中寓言、童話等題材的教學方式。閱讀教學我們是否可以少一點“規則”,不要死板的一定要按照封面、環襯、扉頁、正文等順序進行閱讀,多聽聽孩子們感興趣、覺得有意義的地方在哪。
(四)重視教學結論的灌輸輕視學生的自我感受。無論是平時的課堂教學還是繪本教學,向學生傳輸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似乎都成為了一定的模式。老師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習慣性的要進行道德灌輸,告訴我們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當學生說出與這個道理不太貼切的見解時,老師就會告訴你,標準答案就是這個。在閱讀中我們是否太在意所謂的標準了呢?
四、繪本閱讀的基本原則
繪本閱讀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資源,它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繪本中的留白,能開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力,讓學生愛上閱讀。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一定的繪本閱讀的基本原則,對學生的繪本閱讀進行指導、引領和點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文本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樂于與人交流。
(一)圖文結合原則。繪本是指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的合奏。所以,要堅持圖文結合的原則。
(二)啟發性原則。運用啟發性原則要注意:1.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啟發的首要問題。在繪本《我爸爸》教學中首先通過對媽媽的描述,讓學生以為今天的課堂是要講媽媽,然后再出示《我爸爸》中的第一頁,向學生們展示爸爸的樣子,給學生的心里造成一定的沖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2.發揚教學民主。在繪本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討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愉快、積極的教學氛圍。
(三)循序漸進原則。繪本教學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當學生已經理解了《我爸爸》的圖畫與內容時,讓學生試著用文字、圖畫、實物等表現自己的爸爸,或者自己創作一幅“我爸爸”的繪本。
(四)可接受性原則。繪本教學要注意:1.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征。2.恰當的把握教學難度。
五、繪本閱讀的建議
繪本閱讀因其畫面精美、語言精煉、內容豐富,能充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等的特點,越來越成為許多家長和老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首選素材。針對現在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現狀,結合繪本閱讀的基本原則,提出以下閱讀建議,以激發和培育孩子對繪本閱讀的興趣。
(一)確實改變教學觀念。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時,不能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繪本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圖文結合。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時,要正確把握好圖與文、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也不可只注重正文的講解,而忽視繪本的封面、環襯、扉頁以及色彩和畫面等細節。就像破案一樣,越是讓人不以為意的地方往往是破案的關鍵。
(三)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進行繪本教學時,我們提倡在孩子開始接觸繪本時,按照一定的教學過程向學生講解繪本,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去閱讀繪本,使他們能用正確的閱讀技能閱讀繪本。
(四)尊重學生的感受。對繪本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算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也會因為不同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思維特點等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感悟。所以繪本教學中絕對不可以輕視孩子們的自我感受。
(五)注重朗讀。朗讀要注意以下幾點:1.朗讀首先要做到正確。2.朗讀還要做到語氣自然。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當老師在朗讀繪本時,很多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就會模仿老師的語氣、腔調。3.有人物對話的一定要多讀人物對話。讀人物對話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把握繪本中的人物形象。
結 論
近些年,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教育發達地區率先嘗試將繪本閱讀引入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我首先從繪本的概念,繪本與普通圖畫書的區別進行論述,讓讀者對繪本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通過國內外有關繪本資料的閱讀和對比了解繪本,在通過切身經歷了解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繪本閱讀的基本閱讀原則和閱讀策略,幫助小學生了解到讀繪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從而提高他們閱讀繪本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8.
[2] 吳振興.淺談繪本故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教學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