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夢嫻
摘 要: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時,教師要注重結合小學生的學情、教學大綱要求、教學目標等,幫助小學生設計出切實有效的數學校本作業內容,有效實行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本文對校本作業的設計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兩點培育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校本作業;核心素養;培育
引 言
在小學階段,數學學科較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對數學知識掌握也存在差異,為了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水平、培養數學意識、提升數學能力,利用小學數學校本作業的形式,讓小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數學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解決數學難題,從而提高數學綜合素養。
一、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原則
在設計小學數學校本作業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層次性原則。在數學校本作業設計時,要注重作業難度、作業內容、作業形式等方面的層次。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因素,導致小學生的會分為不同的層級,小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運用水平上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這樣將數學校本作業進行分層后,更有利于小學生有效完成作業、縮小數學差異;第二,開放性原則。在校本作業設計時,通過歷史經驗得知,越是開放的作業內容,就越是有利于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發散、提高作業完成的效率。因此,在設計校本作業時,教師要通過開放性的作業內容,促使小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幫助小學生找到數學的解題規律和解題原理,從而促進小學生的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從而鞏固數學基礎知識;第三,興趣性原則。要想學好小學數學學科,就需要小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習興趣的提升,促使小學生在完成數學校本作業時,可以輕松、愉快、高效。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這樣在面對小學數學學科時,小學生就會進行積極的思考、自主的探究,既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又能夠培養數學意識,為未來更深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二、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中的核心素養培育策略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在校本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將這些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利用,進而培養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敏感度得以提升,促進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通過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既可以幫助小學生利用實踐體驗找到數學校本作業中的規律,又可以提高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小學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3課——“圖形與變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剪一剪”的動手實踐操作過程,培養小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促進數學校本作業完成的效率。比如:為了讓小學生了解三角形這一圖形時,可讓小學生將平行四邊形進行變化,用剪刀將其剪成兩個三角形,讓小學生認識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被剪成兩個三角形的過程,通過動手、觀察等環節,幫助小學生養成思考、探究的好習慣,在完成校本作業時,可以更靈活、方便的應對。利用布置動手實踐操作活動,讓小學生對數學概念、定理產生的過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讓小學生的將數學的抽象思維轉化成形象思維,從而降低數學學科學習的難度,讓小學生可以輕松、愉快的學習數學知識,順利完成數學校本作業。
(二)、注重豐富校本作業的內容
對于不同的小學生來說,校本作業的作用也不盡相。教師為了可以科學、合理的制定出校本作業,輔助小學生鞏固數學知識,就要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詳細掌握,以便于更好的發揮校本作業的作用,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教育提供基礎前提。教師要盡可能的豐富校本作業的內容,激發小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利用校本作業的分層原則,對小學生因材施教,以其豐富的作業內容來幫助小學生夯實數學技術知識。比如:對學習能力強的小學生,可以布置有挑戰性、思考性強的數學校本作業,促使這些學習能力強的小學生可以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可以進一步拓展數學邏輯思維;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小學生,可以布置以基礎知識為主的校本作業,讓小學生可以踏踏實實鞏固基礎時,在基礎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再循序漸進的布置有挑戰的作業。通過這種分層布置校本作業的方法,既有利于小學生發揮個性、拓展數學思維,又有利于提高校本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學習新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的“長方體與正方體”這一知識點時,在校本作業設計上,就要以豐富的校本作業形式和內容進行呈現,促進小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數學思維得到鍛煉,讓小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概念和性質后,再進行拓展作業練習,比如:以填空、連線、問題等作業形式,讓小學生進行學習探究,讓小學生在新穎的數學題目中,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結 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教學過程中,通過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有效性、開放性特點,既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認知度、鍛煉數學邏輯思維;又可以幫助小學生開展核心素養培育活動,促進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嬌蓉.有效設計校本作業實現學生“增效減負”———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新教師,2019(5):63-64.
[2] 楊曉林.深挖學習內容,推進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內容二度開發例談[J].數學教學通訊,2019(7):67-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