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豪 孫靜紅
射陽縣推行鄉土人才培養“星火計劃”,通過平臺扶助、開展培訓、項目領辦等方式,助力鄉土人才持續破“土”而出,釋放“三帶”效應。
“縣里給了我很高榮譽,有關部門也為我提供了很好的創作條件,但我離不開農村,這里才是我的根脈所在。”面對采訪,射陽縣首屆“文化工匠”獲得者、從事根藝制作50多年、85歲的沙連奎老人話語堅定。
近年來,射陽縣持續推進鄉土人才培養“星火計劃”,助力5200多名鄉土人才在農業種養、工藝創新、藝術創作等領域持續釋放“三帶”效應,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國家特二級畫師、年售農民畫達300余幅的畫家王復軍活躍在街頭巷尾,自編自導自演800余場淮劇大篷車的尹學成、李正花夫婦等69人成為射陽“文化工匠”……2018年以來,作為“星火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射陽縣成功舉辦兩屆“文化工匠”評選活動,推動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破土飄香”。
“借助政府平臺,我能為群眾致富做點事。”自從去年成立工作室,江蘇桃園家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鹽城市工藝美術大師戴元軍就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草編技藝的現場教學上。
為讓鄉土文化后繼有人,射陽縣先后在開發區、合德鎮等重點鄉土人才集聚鎮區設立農民畫、草編等大師工作室,通過集中授、現場講、實物展等方式為農民提供免費培訓,并組建射陽鄉土人才協會,舉辦鄉土人才經驗交流和作品評鑒沙龍等活動50余次,讓草編、農民畫、雕刻、扎染、剪紙等地方特色鄉土產業逐漸旺起來。

“我們一方面以鶴鄉鄉土文旅產業宣傳推介會為平臺,全面展示農民畫、鹽雕、菊花、蠶絲系列等特色商品,拓寬銷售渠道;另一方面通過遠教平臺,開展傳統技藝和特種種養技術教學,讓鄉土文化之火越燒越旺。”該縣遠教辦主任岳杰介紹,近三年射陽縣分期分批組織鄉土人才開展市場營銷、農村電商、農村實用技術等培訓,已累計培訓2萬余人次,有效提高了鄉土人才的綜合素質。同時,縣委人才辦、縣人社局等部門積極幫助鄉土人才進行項目申請和低息貸款3000多萬元,助力鄉土人才把技術轉化為項目、把項目發展成企業、把產品打造成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