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進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存在資金缺口、資金鏈斷裂等問題,它們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的正常發展。隨著我國乃至全球市場競爭環境的逐漸惡劣,國有企業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必須采取相應的融資策略。但是國有企業在融資時存在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內源融資動力不足和融資風險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國有企業的良性發展。本文分析國有企業風險防控的瓶頸,然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為國有企業提高自身的融資風險防控能力提供參考。
國有企業融資主要指國有企業在金融市場因資金不足而籌集資金,或因資金盈余而出貸資金的行為。一般情況下,我國國有企業融資是資金周轉不暢導致的。其融資風險主要源自以下因素。
1.內部因素。首先是負債規模。負債規模的大小會影響融資成本的高低,較大的負債規模會使國有企業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影響企業融資的效益,甚至出現難以償債的情況。其次是負債的利息率。利息率的高低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利息率,則會加大融資成本,加大償債負擔。最后是負債的期限結構。融資負債期限會影響國有企業資金鏈的穩定。如果融資獲得收益的速度較慢,而融資時采取的是短期負債的方式,勢必會影響國有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國有企業破產。
2.外部因素。首先是經營風險。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受內部管理層決策、外部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如果企業收益甚微,甚至處于虧損狀態,則會威脅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產生企業經營風險。其次是資產的流動情況。在國有企業的融資過程中,如果企業的投資或生產運營資金變現能力不高,資金不能及時回籠,容易導致企業陷入資金短缺的惡性循環之中,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最后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環境會影響國有企業融資的成本和融資的難易程度。如果金融市場的環境比較惡劣,則會加大國有企業融資的難度。當然,融資的成本也會上升。
1.有利于保證國有企業資金鏈的穩定。國有企業融資時,部分決策者采取的方案比較激進,決策僅著眼于當下,而沒有考慮此次融資給企業帶來的收益是否高于融資帶來的損失,嚴重影響了未來資金鏈的穩定。如果管理層在融資時關注風險防控,將風險防控作為融資計劃是否可行的依據,那么既不會因采取較為激進的計劃而導致企業的資金鏈斷裂,也不會因采取較為保守的計劃而導致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較低。由此來看,國有企業化解融資帶來的風險,是保證資金鏈穩定的必要前提。
2.有利于國有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國有企業融資必然會產生相應的成本,但是產生的成本一定是可控的。如果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不控制融資風險,則會產生較高的融資成本,導致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甚至可能使企業資不抵債,走向破產的道路。而如果相關管理人員積極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必要的支出,減輕企業的融資負擔,幫助企業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重視可能出現的風險,有利于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國有企業管理層融資時存在慣性思維。國有企業資金短缺時,出于融資的便利性,往往會向銀行申請融資,解決資金需求,而忽視了股權融資、融資租賃等其他渠道。隨著國家對民營企業貸款支持力度的加大,相對于經營效率更高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較為單一的融資方式勢必會給自身帶來相應的融資風險。并且,由于申請銀行融資較為便利,部分國有企業盲目融資,降低了資金流動比率,擴大了負債規模,導致自身的償債能力下降,危害了企業的長久發展。
近些年來,大部分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不夠理想,甚至面臨逐年虧損的局面。國有企業經營效率不高意味著盈利能力較差,甚至存在虧損的情況,意味著國有企業資本的內部積累較少,留存收益較低,國有企業無法利用內源融資動力滿足當下投資和擴張的資金需求。同時,內源融資動力不足意味著部分國有企業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經營風險作為影響融資風險的外部風險,容易削弱其償債能力,是國有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大障礙。
由于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具有行政化特點,部分國有企業的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專業基礎,對融資風險的把控能力不強。同時,國有企業內部部分財務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較差,缺乏必要的風險防控技能且風險防控管理的動力不夠。除此之外,國有企業內部普遍未建立成文的規章制度,防范可能發生的融資風險,也沒有建立必要的融資風險預警機制。國有企業的應變能力較差,一旦出現風險,很難進行有效的處理,可能導致自身遭受重大損失,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自身破產。
國有企業需要積極尋找融資方式,發揮股權融資等籌資渠道的優勢,綜合各方式的利弊采用最佳的策略,降低融資發生的成本。此外,還要進一步改善與銀行之間的關系,主動提供企業的營運情況,避免兩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自身盲目向銀行借款的依賴心理,實現國有企業和銀行的雙贏。同時,國有企業在融資時可以引進PPP模式,通過政府財政和社會資本籌集資金。一方面,PPP模式對外投資的金額,可以保證投資和經營過程中資金鏈的穩定。另一方面,PPP模式可分化投資帶來的風險,有利于實現風險防控。
提高盈利水平可為國有企業帶來相應的營業利潤,進而提高其留存收益,增強其償還債務的能力。由此看來,國有企業亟須積極采取策略,不斷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應加強內部控制,改變內部員工不作為、混日子的惡劣風氣。同時,需引進工作獎懲機制,對作業能力強、積極性高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降低作業懈怠、應付了事的員工的工資,嚴重者給予勸退,從而營造出一心向上的企業內部氛圍。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要創新企業運營模式,大力支持產品的研發和創新,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知名度,增強在市場上的綜合競爭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良好發展。
國有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對內部風險的管理,首先需培養相關人員的整體應對能力。一方面可以對員工進行相關專業培訓,同時增強員工的風險防控意識;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可積極引進風險防控方面的專業人才,提升企業風險防控的預警和應對能力。其次,國有企業需建立相應的防控機制,籌劃整體方案,根據企業目前發展的現狀,征詢企業相關財務人員的意見,并將財務人員的意見作為影響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最后,國有企業需將風險防控的效果作為員工的考核指標之一,從而提高相關領導和員工對融資風險防控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