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嘉玟
摘要:在現階段中,“電子數據”證據已經成為一類證據類型,是一類受到認可的法定證據,其證據地位獨立。但調查可知,我國在對應的司法解釋、立法上存在一定滯后性,導致司法實務中,電子證據的應用成為了一類不可避免的證據難題。在信息化時代中,互聯網和國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且網絡犯罪率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由此可見,對司法實踐中電子證據應用的分析研究將不可避免。
關鍵詞:應用;司法實踐;證據;電子數據
“電子數據”證據因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而產生,它和載體計算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信息化時代下的司法實踐中,“電子數據”證據的應用將具備重要意義,對其具體應用進行研究,可從證據取證、固定以及審查判斷幾點做起。
作為一類新型證據,“電子數據”證據和傳統證據存在較大區別,它有著非特定性的輸出方式,同時復雜性較高,也易受到破壞,在取證收集環節中,會存在犯罪現場難以確定,以及不易甄別、證據保全較難等問題[1]。而為解決該類證據在取證環節會出現的不同困難,建議可參考以下內容。首先,在保障合法取證、及時取證的重要前提下,規范該類證據的取證流程、取證技術,由專業機構對分析、提取數據的工作進行負責,并由專人全程記錄取證過程,重點記錄取證過程,以此避免如惡意刪除、篡改涉案數據的問題發生,確保證據的可采性、客觀真實性,讓電子數據具備的證明力能被最大程度的保障;其次,在該類證據的取證中,其舉證對象包括海量數據,取證效率會受到影響,因此為保障取證及時性,則應將研發取證工具如高效取證軟件的工作做好,促使取證環節更為智能和高效,對傳統的取證手段缺陷進行克服,避免證據取證環節內的滅失及損毀。
固定“電子數據”證據的問題,也是司法實踐時應關注的要點。對該類證據的固定,是取證的延續,也是對司法鑒定結論會產生影響的一類關鍵因素[2]。因此在證據固定中,應遵循規范化操作規程,在避免原始介質數據受到變更的基礎上,借助計算機專家的力量,利用專業設備進行原始介質副本的創建,以此固定涉案數據,為之后的司法鑒定、案件事實判定的及時使用提供便利。而在該類證據的固定中,應用廣泛的固定保全形式有以下幾類。第一,是打印方式。當電子數據、信息能對案件事實進行直接證明時,則可對電子文檔進行調取,通過輸出設備,將其以文本形式表現在紙張內,以此固定電子證據;第二,是掃描或拷貝方式。當數據信息有著更大內容涵蓋量,或無法利用打印進行固定時,則可利用掃描、拷貝等方式,將其往移動硬盤、U盤內進行復制,如音頻、視頻等。在拷貝工作前,應檢查好移動光盤或U盤,確保其未被病毒木馬所感染。當拷貝完成時,應對拷貝質量及時檢查,并對拷貝U盤等當場封存,并由證據持有人、犯罪嫌疑人等進行證據封條的日期標注、簽名等工作;第三,是攝像拍照的形式。當證據存在視聽資料的特征以及證據意義時,則可通過攝像及拍照的方式,提取固定涉案證據,便于對證據具備的證明作用充分、全面的反映。且在取證全過程中,以攝像拍照的方式進行固定,有利于證據證明力、真實性的增長;第四,是制作司法文書。在司法文書中,一般包含由執法機關進行制作的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它們均是常見的證據固定形式。其次,保護電子設備、詳細的現場勘查,及時提取易被篡改的有關數據信息等舉措,均對證據固定有著較大益處。但在現階段中,對該類證據的固定、鑒定均較為復雜,以上提及的固定方式,會在特殊情況下無法保障固定效果,在確保推行科學、安全及操作性強的優秀固定方式后,才能促使電子證據鑒定提高規范性、合法性,為后續的司法活動開展打好基礎。
審查判斷電子證據的工作,需要公安司法人員研究、分析和鑒別有關證據材料的證明力、證據能力,是一類以此進行案件事實結論認定的訴訟活動[3]。在此活動中,重點在于對證據證明力的大小、有無進行確定,其主要任務有鑒別證據真偽、對案件事實和證據事實的客觀聯系進行確定,以及最后在保障證據充分的基礎上,針對于案件事實給出結論等。復雜性、依賴性以及易破壞性是電子證據的特征,因此在審查判斷該類證據時,應保持審慎態度。雖電子證據因其具備的特殊性影響,和傳統證據存在差別,但在其審查判斷中,也應以證據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幾個標準為展開點,并能結合該類證據表現出的電子形式種屬、特征進行。其次,在審查判斷該類證據中存在的現實困境,需要刑事司法進行正視。數據是電子證據的主要存在形式,且數據會因人為形式而改變,當數據經人篡改后,若無可進行對照的映像文件、副本,則其判斷難度會大大提升。再受電子技術的較強對抗性影響,對電子證據的判斷將十分困難,當有關技術還未成熟,未能標準化時,審查電子證據的工作會存在較大困難。因此,在網絡犯罪率居高不下,電子科技出現飛速發展的時代中,證據審查判斷應重視訴訟效率,并保障程序公正,利用相關立法活動,實現電子證據科學審查制度的確立,對審查判斷的具體程序進行規范,確保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結合以上,在信息化時代中,互聯網和國民生活生產緊密結合,與此同時,受互聯網的開放性等特征影響,網絡犯罪的問題也日漸明顯,進而催生了“電子數據”證據這一證據類型,它的出現,對現階段的司法實踐有著重要意義。而“電子數據”證據受其載體影響,存在著易損壞性、復雜性等特征,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它的應用仍存在一定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將對應的證據取證和固定、證據審查判斷做好,促使“電子數據”證據在司法實踐中充分發揮作用,讓電子證據早日成為國內進行司法審判的可靠、合理證據,促進現有證據制度的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余雨航.淺談司法實踐中證據保全的應用[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6,000(007):P.103-103.
[2]陳陽.電子證據運用之芻議[J]才智,2017(21):235.
[3]劉向東.淺談互聯網電子證據運用與司法實踐[J]神州,2018,000(035):29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