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安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邁入老齡化的步伐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地方跨過老齡化標準線。按照國際通行劃分標準,甘肅作為一個老齡化較為嚴重的省份,從2005年開始便進入老齡化社會。截止2019年底,60歲和65歲以上老年人分別為446萬和307萬,占常住人口的16.85%和11.61%,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萬人以上。
關鍵詞:發揮;養老;服務
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出現伴隨而來的養老問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其養老問題一定是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養老服務搞好了,能使社會更加安穩,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支撐。作者服務的退休職工管理站,大多數老人是蘭州石化合成橡膠廠的原住居民,作為前蘇聯援助的156項工程之一,退休老人多數選擇居家養老,這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隨著獨生子女相繼成家立業,以致出現了“空巢”老人和“鰥寡孤獨”老人。他們的生活會遇到各種困難,養老也成了難事。盡管有“110”、“120”,但常常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不如身邊有個“金手杖”。因此,居家養老也是社會問題之一,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居家養老服務,一般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其形式主要有兩種:經過專業培訓的養老護理員上門為老年人開展照料服務;在社區創辦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在北京等地出現的由政府“購買服務”就包括這兩種形式。
居家養老是相對于機構養老的一種養老方式,同時也是目前我國老年人普遍選擇的養老方式,社會工作者的專業工作模式在居家養老中的發揮與傳統意義上的社區工作者是完全不同的、獨特的、具有創新意義的作用。步入到老年以后,老年人會有很多不同的需求,老年人隨著身心機能逐步下降,老年人的健康也會有一定喪失。另外,一生相伴的配偶的離去,也是需要老年人面對的。對于老人而言,在與外界隔離的固定環境中,缺乏了親情的支持,過著同質化的生活,對人生的積極性也是日漸消磨。
作者所服務的小區內,有一位老人不是石化的退休職工,只是石化職工的遺孀。無兒無女、無親無故,靠吃“五?!本S持生活,幾乎與外界隔絕,情緒十分低落。省級勞模王敏老太一家擔負起了照顧她生活起居的義務。社區也組織愛心人士關心她,并給她過了九十三歲生日。讓“五保戶“的她過上了安穩的“超高年齡”生活。這說明,社區幫扶可以彌補親情上的不足。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各社區以居家養老為主,這是發揮了社區服務的優勢,它與四大養老模式共同推進,積極應對老齡化加重。為了更好的發揮社區的優勢,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科學謀劃,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優先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這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傳統民族文化的,到目前為止,也還是最多老人選擇的。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提高居家養老服務供給能力。沒有多方面的資金投入,服務難以啟動,僅靠自掏腰包和政府買單是不夠的。加快培訓居家養老服務人才,壯大隊伍規模,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這需要政府統一組織,社區合理安排。多管齊下,因地制宜,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各地的情況不一,企業礦區和普通居民差別較大,需要分別對待,一區一策。
根據老年人群的需求,之后將有效的政策、環境、系統、資源、服務等進行分析和連接,來開展服務。目的就是希望老年人正常安全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諸如手機生存認證、支付寶、微信支付,數字貨幣等等的出現,老年人很難一下掌握,有很多問題的出現,需要“超前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社區養老服務,僅靠幾個工作人員是絕對不夠的。隨著大型企業退休職工移交給街道、社區,服務量必然大增,居中家養老的服務質量將明顯增壓。筆者認為,解決途徑只有增加“社工”,而且是多能的、高素質的“社工”。
“社工”在工作中充當這樣的角色:他們是需求的評估者、也是服務的提供者、老年利益的維護者、資源連接者、服務策劃者、督導者、政策的推動者。隨著老年人觀念的改變,我們發現老年人不僅僅在護理照料方面有需求,他對精神生活和社會關系的重新構建也有需求,這樣的需求是與日俱增的。對于社區工作的社工來講,首先要理解、陪伴、有技巧溝通、可以緬懷、可以回顧等了解他的需求和問題點在哪,之后做有主題的小組活動,讓老人從房間里出來,自愿、快樂的參加機構內部活動。這樣小型的社會關系的網絡就建構成了,老人快樂了,滿意度也就提高了。
至目前為止,社區居中家養老還是很多老人的首選。養老在小區,一是居所安定,二是歷年企業遺留,尤其是特大型的老企業集中居住數十年所形成的格局。其實,這更利于社區養老,有利于社區養老的發揮。社區養老的優勢,在于集中、統一。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的移交工作已經啟動,先挖渠、后放水、逐步過渡,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工作正在進行,隨之而來的大量社區居家養老問題必將出現。本文只就發揮社區模式提出初步認識。
結束語:養老問題是關國之安穩、人民幸福的大事,也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傳統、孝善文化的大事,我們的目標是以科學現代的方法服務老人,努力讓天下人養老無憂!
參考文獻[1]臧躍.北京市機構養老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促進發展,2018(03):10.[2]劉斕.非營利組織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問題研究[J].價值工程,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