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冉龍升
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是湖北省宜昌市民宗委干部職工一直記在心里、念在嘴上、落實到行動中的一句話,也是他們在抗疫行動中體現出的責任擔當。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抗疫號角吹響,宜昌市民宗委全體黨員聞令而動、逆向前行,堅持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的工作理念,圍繞在宜少數民族人員生活服務保障、宗教活動場所安全管理、基層一線防控值守等工作重點,譜寫了同心同向抗擊疫情的民族宗教篇。
1月22日,根據宜昌市政府有關通知要求,市民宗委全體黨員干部原地待命。2月2日,根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組織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的通知要求,市民宗委15名在職黨員干部積極下沉一線,全員參與疫情防控。有的當起樓棟長,在樓上樓下總能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有的甘當值班員,無論刮風下雨、白天黑夜,在小區出入口總能碰到他們堅毅的眼神;有的迎難而上,深入精準扶貧駐點村加入突擊隊;有的逆向而行,成為監測居民健康狀況的守護人。
——到包保社區,年輕干部上一線!市委直屬機關工委下達包保社區任務后,市民宗委黨組把落實包保責任放在第一位。望西東、郝道云、覃金山、楊明、張龍、曾津津等6名相對年輕干部不講條件、踴躍報名,于2月2日奔赴伍家崗區寶塔河街道韓家壩社區和萬壽橋街道建設社區、港務社區、楊岔路社區參加卡口值守。每天8至12小時不間斷值守,是他們這58天的“標配”。
——回居住地社區,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奔赴包保社區一線的在沖鋒陷陣,就近留在居住地社區的眾志成城。張白華、黃昌英、付平、唐聰、冉龍升、熊鋒、張瓊、林宗元、陳立敏等9名黨員,在城區的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報到,在城外市外的都想方設法回城充實到社區防疫力量中。他們作為樓棟長、體溫監測員、蔬菜配送員、卡口值班員、獨居人士包保人,處處展現了良好的共產黨員形象。
——赴精準扶貧駐點村,絕不能因為疫情而返貧!遠在長陽自治縣榔坪鎮大山深處的茶園村,是市民宗委自2015年起聯系幫扶的精準扶貧村,已于2018年整村出列。精準扶貧成果,絕不能讓疫情肆意沖毀!市民宗委黨組安排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時間回村駐守,參與政策宣講、走訪排查,查找疫情防控上的短板不足,3月1日,市民宗委等3 家幫扶單位的近2 萬元防控物資送進茶園村。零確診、零疑似,是市民宗委幫扶茶園村交出的疫情防控成績單。
——在辦公樓值班備勤,確保辦公場所零污染!全員出動參與村(社區)疫情防控,辦公場所絕不能成為防控盲區。市民宗委黨組統籌安排,明確3名同志負責值班備勤,及時做好文件傳遞、信息報告、物資采購、環境消殺、交通保障等工作。疫情期間,市民宗委沒有一例感染或密切接觸者。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疫情來襲,從西北邊疆等地區來到宜昌務工經商的各族群眾同樣深受影響,他們多靠經營餐飲店、售賣邊疆特色商品來營生。來了都是宜昌人!他們有多少人?住在哪里?生活中存在什么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市民宗委迅速成立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生活服務保障專班,指導各縣市區民宗局干部通過實地走訪、電話聯系等方式,全面開展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摸排,全市共摸排走訪各類少數民族人員近900 人,做到“不掉一戶、不落一人”。
——深化政策宣傳,體現各民族一律平等!疫情發生以來,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面臨停工停業,有的擔心與其他務工人員集中居住產生感染,有的要求盡快復工維持正常生活,有的希望早日離開宜昌返回家鄉。針對這些思想動向,市民宗委堅持“屬地管理”原則,立即組織各地開展體溫監測、政策宣傳、思想引導和關心關愛等工作,建立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信息日報告制度,多次捐送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引導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深刻認識疫情防控嚴峻形勢,自覺服從黨委、政府安排,積極配合疫情防控。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沒有一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近40 余名零散新疆籍務工經商人員,還向當地社區提出申請,做好了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準備。常年在宜昌務工的阿不來提·尼亞孜,目前仍在西陵區學院街道環城東路社區參加卡口值守。
——加強服務保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對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日益明顯的生活困難,市縣兩級民宗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走訪慰問,送上生活物資,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共抗疫情。2月22日,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王均成及市民宗委主任張白華走訪城區新疆籍集中務工人員及其所在企業。市民宗委爭取落實資金1 萬余元,切實解決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生活困難,協調秭歸縣屈原鎮鳳凰溪村為伍家崗區漢宜社區捐送蔬菜、臍橙1000 余斤,改善小區居民和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的生活條件。夷陵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朝到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家中走訪慰問,為轄區內26名少數民族群眾送去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和食用油、面粉等生活物資。宜都市、西陵區制定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救助措施,落實資金近2 萬元幫助少數民族務工經商人員解決生活困難。枝江市、遠安縣、興山縣、伍家崗區等地定期對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開展走訪慰問幫困,及時解決生活困難。貼心周到的服務保障,使滯留在宜少數民族人員倍感溫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明顯提升。你贈我一縷真情,我還你一片晴空!伍家崗區夏爾西里新疆餐廳及部分新疆拉面館業主先后向市三醫院、市紅十字會等單位捐贈牛奶、飲料等價值3 萬余元的生活物資。
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宗教活動場所聚集性、密閉性強,參與宗教活動的信教群眾以中老年人居多,宗教活動場所產生病毒輸入、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很高。疫情期間,市民宗委把對宗教教職人員和廣大信教群眾的教育引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組織專班深入各宗教活動場所調研走訪,強化宗教教職人員和廣大信教群眾的國家觀念、公民意識,強化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對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認識,有效提升他們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責任感、使命感,指導他們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符合時代需要的行為選擇。
——落實“雙暫停”要求,確保零感染!疫情發生后,市民宗委創新工作思路、調整工作方式,對宗教領域開展線上服務、遠程指導,組織全市各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落實“雙暫?!币螅瑫和i_放宗教活動場所、暫停集體宗教活動,實行封閉管理。指導各宗教活動場所明確疫情防控責任人、建立抗擊疫情工作群、落實值班值守日報告制度,切實做到防控不松、工作不斷、力度不減。根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制定《宜昌市宗教活動場所疫情防控技術指引》,并深入各宗教活動場所調研走訪,指導全市60處宗教活動場所成立防控小組、配備防控物資、開展衛生防疫知識宣傳教育、加強人員健康管理、減少聚集性活動,將宗教活動場所疫情防控落到實處,確保全市宗教活動場所沒有產生一次人員聚集,宗教教職人員沒有一例感染和密切接觸,在宜的宗教院校學生沒有一例提前返校。
——倡導宗教公益慈善,體現人間大愛!疫情期間,宜昌宗教界充分發揚愛國愛教、濟世利人、服務社會的優良傳統,心系同胞安危,密切關注醫療、防護物資需求,各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遵循自愿原則、量力而行,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慷慨解囊捐助善款,以實際行動參與疫情防控。當陽玉泉寺捐款14 萬元、籌集價值35 萬元的醫療物資,長陽道教協會籌資20 萬元支持長陽自治縣疫情防控工作,全市宗教界為疫情防控捐助錢物近12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