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會議綜述

2020-11-30 18:02:37閆安朝
西夏學 2020年1期
關鍵詞:西夏研究

閆安朝

2019年8月15日至8月1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主辦,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銀川西夏陵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在寧夏銀川召開。本屆論壇共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河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山東大學、山西大學、西南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蘭州大學、敦煌研究院、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日本神田外語大學、法國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等國內外60多家單位的13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100余篇,內容涉及西夏文獻整理研究、西夏考古文物、西夏文化與藝術、西夏歷史地理、西夏語言文字與西夏文獻電子化等諸多方面。論壇共分歷史文獻、語言文字、文化考古三個分論壇進行討論,與會專家積極參與討論,相互深入交流學習。現就會議論文分類綜述如下。

一、文獻考釋研究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大量西夏文獻的公布,對西夏文獻進行考釋研究便一直是西夏學的研究熱點。本屆論壇中,文獻考釋研究方面的論文占有很大比重。其中世俗文獻解讀類文章有九篇,佛教文獻釋讀類文章有十五篇。

世俗文獻解讀方面,法律條文研究兩篇,經濟、契約文書研究三篇,醫藥文書研究兩篇,教育類兩篇。戴羽、李語《〈亥年新法〉庚種本卷十四考釋及價值略論》對《亥年新法》卷十四的庚種本進行了全部錄文及考釋,認為它是對《天盛律令》保辜制度的重要補充,補充了《天盛律令》卷十四的缺損內容,具有一定價值。孔祥輝《俄藏Инв.No.6740號〈天盛律令〉殘頁譯釋研究》通過對俄藏Инв.No.6740號文獻中《天盛律令》文本條目的錄釋整理,對西夏文《天盛律令》卷九所軼部分內容作補充,從而使《天盛律令》中有關刑法訴訟、司法程序及西夏盟誓文化等方面內容更為充實。史金波《俄藏5949-28號乾祐子年貸糧雇畜抵押契考釋》對藏于俄國的5949-28號乾祐子年貸糧雇畜抵押契進行譯釋,然后對契約內容進行解析,并論述了契約在立契時間、雇租牲畜、利息計算和草書書寫方面的特殊性,最后分析契約反映出西夏黑水城地區社會經濟的真實而復雜的狀況。潘潔《從敦煌、黑水城文獻看唐至西夏的水權》通過對敦煌、黑水城文獻的考察,分析出唐、西夏水資源使用權的獲得、分配和轉讓,以及二者之間的承襲和變化。田曉霈《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典地契研究》通過對《俄藏黑水城文獻》5147號文書中包含的4件典地貸糧契進行完整錄文及譯釋,結合《天盛律令》與唐末敦煌典地契對比,發現西夏在質押類型、收息方式、地上財產歸屬、抵押周期以及“牙人擔保”制度方面與敦煌契存在區別。同時將典地契與土地買賣契對比,發現西夏晚期天慶至光定年間地價基本穩定在單畝價值2斗雜糧的水平。但自然條件優渥的肥壤良田價值明顯居高,高出同時期普通土地近7倍的價值,反映出黑水城地區較大的農業生態差異。湯曉龍、劉景云《西夏文醫方“虎骨散”考釋》通過破譯考證西夏醫方“虎骨散”,并與傳世中醫相關文獻比較研究,認為西夏文字無論文字偏旁結構還是讀音均與漢字、漢音息息相關,中醫傳世醫學文獻中雖無相同的方劑,但其主治病癥與服用法與中原醫學文獻中“虎骨散”相類似。進而認為西夏文字及西夏醫學與漢文字及中原醫學當是一脈相承的。梁松濤《黑水城出土6539號西夏文〈明堂灸經〉考釋》首次公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6539號文書錄文、釋讀及漢譯文,認為這個編號的三頁西夏文文獻為《天平圣惠方》中的《天醫取師療病吉日》《四季人神不宜灸》的內容,其依據的底本也可能是這兩篇文獻,主要內容為灸療時的諸多禁忌。最后作者得出北宋官修醫書《太平圣惠方》可能在西夏境內流傳的結論。辛睿龍《英藏黑水城文獻Or.8212/1344號寫本〈蒙求〉殘頁考》在充分參考《蒙求集注》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文獻學、歷史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方面的知識,對俄藏黑水城Or.8212/1344號寫本《蒙求》殘頁進行考釋與整理,有助于探尋西夏人的“童蒙”記憶。蘇紅、朱亞琳《黑水城出土0r.8212/1224號文書性質探析》在對相關文書錄文的基礎上,根據文書內容,通過與《演禽通纂》的部分內容進行對比,對其性質作出判斷,認為它是與星禽術相關的術數類文書。

佛教文獻釋讀方面,漢傳佛教文獻釋讀有十二篇,藏傳佛教文獻釋讀有一篇。宋坤《四件黑水城出土西夏漢文佛教文獻復原與擬題考辨》對《密咒圓因往生集錄》《金剛亥母求修儀軌集》《求佛眼母儀軌》及《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四件漢文佛教文獻進行綴合復原,并對原編者在編號定名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考辨,以期盡量恢復文獻原貌。段玉泉《瑞典藏元刊西夏文大藏經再探討》在前人對該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探討,推論出文獻中“當今皇帝”“皇太后”“正宮皇后”具體所指。推斷出其大致時間應在至大三年十月至延祐二年三月。并對《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的部分內容和《河西藏》做了考證。另外論文對瑞典藏《河西藏》出土于黑水城的觀點提出初步懷疑。文志勇《西夏文〈佛頂心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經〉考略》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其他殘經并與漢文本用詞進行對比,使西夏文《佛頂心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經》遺存形成一個完整的三卷本并對其進行譯釋,在譯釋基礎上考證疑偽經內容來源。麻曉芳《〈佛說智炬陀羅尼經〉的西夏譯本》將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Инв.No.6806的不同來源的殘片予以定名,并將《佛說智炬陀羅尼經》陀羅尼部分與此前已知兩種殘片綴合,旨在還原整部佛經原貌。胡永華《俄羅斯藏本西夏文〈妙法蓮華經〉殘葉考》根據對西夏文《妙法蓮華經》殘葉的翻譯,得出本殘卷是由收藏者將《妙法蓮華經序言》與《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硬性拼接而成的結論,另外又對經名中“蓮華”做了一番考證。李浩霖《西夏文〈佛說齋經典〉殘卷考》首先對西夏文中與“齋戒”對應的二字做了考證,又引出漢文佛經譯本《佛說齋經》全文以便于對西夏文殘卷進行了解和翻譯,最后作了殘卷對譯。崔紅芬、文健《西夏遺存〈彌勒上生經〉考略》分兩部分對西夏遺存漢文和西夏文彌勒經典進行梳理和釋讀,考證了其譯本類型和翻譯成西夏文的年代。蔣超年《武威亥母寺遺址出土西夏文〈普賢行愿品〉殘葉考釋》對被初步確定為西夏文《普賢行愿品》佛經殘葉的文本進行了譯釋和考證,認為此經是根據通行的《普賢行愿品》般若漢譯本而來,應該是一個單刊本,且是目前所見的一種新版本。王龍《西夏譯義凈所傳“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典”研究》系統梳理了現存三卷四個編號的西夏文本“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典”,并指出存世的兩個抄件Инв.No.357和Инв.No.2737可以綴合為完整的卷十,最后指出英國國家圖書館藏編號為Or.12380-2100和Or.12380-2101的兩件殘葉實為《根本薩婆多部律攝》殘片。婁妍、鄧章應《俄藏西夏文〈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六1—20折譯釋》采用夏漢對勘的研究方法,對西夏文《大般涅槃經》第二十六卷進行譯釋研究。馬萬梅《西夏文〈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訛誤匯考》通過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初譯本、校譯本、重校本的對比分析,發現后期的校本佛經對前期初譯本中的訛誤現象進行了更補修正,同時對各類訛誤情況歸納整理,并對致誤原因作出解釋。翟興龍《西夏三十五佛文獻版本源流考》探討西夏時期三十五佛文獻的版本系統問題和西夏時期三十五佛文獻與明代《三十五佛名經》關系。盧嘉孟《俄藏Инв.No.4755西夏文〈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上中卷考釋》以俄藏館冊第105號為主,結合其他殘經對西夏文《佛頂心觀世音菩薩大陀羅尼經》進行錄文、補正,并與漢文本用詞進行比較。其次,在譯釋基礎上,考證疑偽經內容來源。鐘翠芬《從俄羅斯藏黑水城文獻〈佛說金輪佛頂大威德熾盛光如來陀羅尼經〉看西夏佛經中的漢文化元素》對俄羅斯藏西夏文文獻Инв.No.809《佛說金輪佛頂大威德熾盛光如來陀羅尼經》進行解讀,并嘗試與唐失譯本、相關俄羅斯藏黑水城幾種漢文本作出比較。張九玲《藏傳西夏文〈圣摩利天母總持〉考釋》對西夏文《圣摩利天母總持》進行了錄文,參照藏文本和漢文本對這部經書作了藏文轉寫、翻譯和校注,并著重總結了經文中出現的藏式佛教術語。

此外,有陳廣恩《日藏諸本〈事林廣記〉》對收藏于日本的《事林廣記》作了簡要評介。

二、文物考古

文物考古是西夏學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年來西夏學研究的另一熱點。在與會文章當中,有關墓志碑文考釋研究的論文有六篇,有關石窟、造像研究的論文有八篇。

墓志碑文考釋研究方面,殘碑綴合研究一篇,墓志考釋研究五篇。孫飛鵬《西夏陵出土殘碑綴補十例》在前人綴合、釋考研究的基礎上,對西夏陵7號陵西、東碑亭漢文、西夏文殘碑進行了綴合研究,列出了部分綴合成果,為西夏歷史、語言研究提供了一份新材料。吳雪梅《一通被淹沒的西夏遺民墓志——武威博物館藏大元西涼高契郎之母墓志考述》通過對墓志的考述認為高契郎之母馬氏為元代武威地區的西夏遺民,并通過對墓志、隨葬物的考證總結出該墓葬的葬俗特點,將之與20世紀70—80年代武威地區發現的7座西夏時期小型磚室墓作對比,得出蒙元時期西夏遺民基本沿襲和保留西夏時期的喪葬風俗的結論,這一結論對于探索元代武威西夏遺民去向同樣有參考價值。孫宜孔《唐夏綏銀宥等州節度左廂兵馬使高諒墓志銘考釋》結合相關史料對高諒墓志記載的高氏家族情況進行解讀,訂正高氏家族情況和相關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另外對高諒的仕宦經歷作了詳細的梳理考釋,以期為研究唐朝回逃軍將問題和唐德宗時期唐蕃關系問題提供資料。劉志月《試論菏澤博物館藏兩方元代西夏遺民墓碑史料價值初探》利用菏澤博物館藏兩方西夏遺民墓碑以彌補學界在研究察罕家族相關問題過程中的出土文獻缺失問題。碑文反映出塔出可能于1274年定居曹州,揭示了元代西夏皇族的又一去向,展現了察罕家族的婚姻關系,補充了元朝官方對塔出與必宰牙的追贈。鄭昊《國家決策與個人際遇—〈孫昭諫墓志銘〉中所見宋夏局勢變化對北宋沿邊武將軍旅生涯的影響》分析了宋夏局勢和宋對夏策略的轉變與墓志中所見孫昭諫軍旅生涯浮沉之間的聯系,并進一步引發關于國家層面的決策對當時中下層軍官際遇所造成影響的思考。郭愷《墓志文獻所見黨項內遷前后喪葬習俗》著重通過對陜西、內蒙古出土黨項貴族及漢族僚屬等人墓志銘文獻的分析,將黨項的喪葬習俗進一步細化,并探討黨項內遷后喪葬習俗變化的原因。

石窟與造像研究方面,石窟壁畫研究三篇,石窟題記研究兩篇,石窟斷代研究一篇,佛教造像研究兩篇。常紅紅《東千佛洞第二窟真實名文殊曼荼羅及相關問題研究》討論了甘肅瓜州東千佛洞第二窟南側之壁畫,并將之定名為“真實名文殊曼荼羅”。認為西夏此類圖像可能是由西藏薩迦派僧人在西夏弘法時傳入。本文還探討了西夏流行的另一種真實名文殊圖像,指出此種真實名文殊乃是《文殊真實名經》的人格化形象,并進一步探討了西夏時代的真實名文殊信仰。劉江《文殊山萬佛洞〈彌勒上生經變〉圖像研究》。劉文榮《榆林窟第20窟壁畫所見彈撥樂器兼及金剛歌與三昧耶形考》。岳鍵、李國《關于莫高窟第130窟“謁誠口化功臣”的身份問題》通過對莫高窟第130窟兩條題記的再解讀,認為供養人“謁誠口化功臣”應為歸義軍河西一十一州節度使張議潮,另一供養人為張議潮夫人——秦國廣平郡宋氏;同時認為張議潮夫婦供養像并非表層圖像,該窟表層壁畫應為西夏早期繪制。公維章《瓜州榆林窟第19窟甬道西夏“大禮平定四年”題記考辨》對瓜州榆林窟第19窟主室甬道漢文“大禮平定四年”題記進行考辨,認為該題記并非大理國四人巡禮榆林窟時所留,并分析認為題記中的“大禮平定四年”應為西夏崇宗乾順“天儀治平四年”,并認為題記中的“白惠登”應為回鶻僧。楊富學《晚期敦煌石窟分期斷代要籥——裕固族初世史研究之奧義》從敦煌民族史的研究入手,最關鍵的是裕固族先民在敦煌的活動及其與石窟營建之關系,借由裕固族初史的研究成果與石窟的仔細對比,以期解決在晚期敦煌石窟分期斷代問題上的實際困難。周胤君、郭海鵬《從宏佛塔出土羅漢造像看西夏的羅漢信仰》通過分析宏佛塔出土的十八件羅漢頭像及十二件羅漢身像的造像及結合相關文獻進行研究,以探究西夏時期羅漢信仰相關的問題。林清涼、席鑫洋《杭州飛來峰第90龕大勢至菩薩頭冠中的寶瓶圖像及其西夏淵源問題探討》通過對飛來峰第90龕大勢至菩薩頭冠上的寶瓶造型進行認真考察,根據現有相關圖像的比對考證,認為其與黑水城出土的絹本彩繪大勢至菩薩(X2441)為代表的西夏寶瓶樣式,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并進一步認為飛來峰造像無疑是受到了西夏佛教藝術的影響。

除上述兩項較為集中的類別之外,尚有對西夏白瓷、佛經殘片和西夏文紙本的研究。米向軍《佑啟堂藏西夏白陶及西夏白釉瓷淺析》簡析了西夏瓷器中的白釉瓷的特點。楊紅、劉菊梅《真面目的盡量深入觸及—西夏文楷體金書〈大方廣佛華嚴經〉殘片研究》對西夏文楷體金書《大方廣佛華嚴經》殘片具體情況做了介紹。梁聰《康有為西夏文紙本藏品性質考訂》通過對康有為2019年春季拍賣會上的半葉正反雙面的鏡心紙本西夏文文獻的轉錄與釋讀,確定其一面為西夏文重校本《同音》的第6葉A面,并且是新出現的版本,進一步補充了《同音》的版本內容。

三、文化藝術

對西夏文化藝術的研究,能豐富人們對西夏社會的認識,另外它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有重要價值。參會文章中對西夏文化進行研究的論文有六篇,研究西夏藝術的論文有八篇。

西夏文化研究方面,西夏文化產業研究兩篇,文化融合與傳播研究三篇。徐建華《關于寧夏西夏文化產業化問題的若干思考》就與西夏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幾個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和闡述,基于西夏文化產業化的發展現狀和政策趨勢,對寧夏西夏文化提出了幾點建議。孔德詡、馬立群《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問題探析》認為西夏陵要想獲得國際組織的認可,獲得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就必須從“遺產名稱”“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遺產的申遺標準選擇”等各個環節著手,并就此分別提出一些具體建議。陳連龍、李穎《傳播學視閾下德慧西夏文〈心經〉翻譯的譯者主體性研究》探析德慧民族身份及西夏文《心經》傳播緣由,論述了德慧在翻譯過程中的傳播主體意識、傳播受眾意識以及跨文化傳播意識,并以夏、梵、藏本《心經》為例闡發德慧譯者主體性的語言藝術。葉利陽《〈西夏漢文佚名詩集〉新釋》通過詩集中的文典運用情況探討西夏與中原地區的文化融合。張雯《西夏王國的文化轉移》將“文化轉移”概念引入西夏歷史文化分析中,并將西夏文化轉移分為三個階段。此外,陳育寧《西夏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一文對西夏文化的形成過程做了總體性概括,并對其主要特征做了總結。

西夏藝術研究方面,繪畫研究三篇,書法研究一篇,雕塑研究一篇,紋飾研究三篇。史偉《略論西夏佛教石窟寺壁畫藝術的多元化風格——以瓜州東千佛洞西夏窟為例》以東千佛洞第2窟為主展開討論,分析了它的藝術風格,進而揭示了東千佛洞西夏佛教繪畫藝術顯密同窟主旋律下的凸顯藏系密教特色的多元化藝術風格。王勝澤《風俗畫時興背景下西夏千手觀音的圖式之變》認為佛教繪畫在宋代風俗畫時興的背景下深受影響,圖式發生很大變化,并以西夏千手觀音像為例證,說明畫工將風俗畫的手法通過借鑒、移植、重構,嫁接在佛教儀軌圖像中,更大地實現了佛教的世俗化。何卯平《西夏佛教藝術的圖像學征象:梁楷〈出山釋迦圖〉再議》從繪畫程式現象入手,認為該圖源自西夏佛教藝術。并由此推定梁楷作品的圖式。趙生泉《西夏書法研究三題》認為“年代”意識不足,是制約早期西夏書法研究難以走向深入的關鍵因素。要盡可能的全面搜集和掌握“作品”,其次在“斷代”基礎上排比其先后譜系,以最大程度上還原出西夏書法的發展、演變軌跡。湯曉芳《西夏陵雕塑與自然人文環境》以西夏陵出土的雕塑作品為例,對雕塑與環境的關系作了考察。何曉燕《西夏陵磚飾研究》對西夏陵歷次調查、發掘中,采集和出土的磚的紋飾進行研究,主要從磚飾紋樣種類、磚飾紋樣文化影響、磚飾紋樣發展、西夏陵磚飾建筑藝術幾方面作了考察。劉宏安《西夏瓷器上的紋飾圖案與文字》通過從國內外百余件出土西夏瓷器標本上的紋飾圖案與文字做分類對比研究,認為西夏制瓷技術發達,紋飾圖案與文字既受中原文化影響,又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陳彥平《靈武窯出土西夏褐釉刻花大瓶裝飾圖像考釋》依據相關的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考察了靈武窯出土西夏褐釉刻花大瓶裝飾圖像的內容以及圖像反映的主題。

四、語言文字

西夏語言文字向來是西夏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特色,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音韻學等學科的知識,對學者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對西夏語言文字的研究不僅是文獻解讀的必要前提,而且能從一個新的角度映射出西夏人的精神世界,其兼有研究工具與研究對象兩種屬性。

本屆論壇中,關于語言文字的論文涉及多個方面,其中語音研究一篇,修辭與語法研究兩篇,文字與詞匯研究五篇,文獻數字化研究兩篇。孫伯君、孟令兮《漢字音在日譯漢音與黨項語中變讀形式的比較研究》認為日語和西夏語盡管不屬于一個語系,但同屬輔音韻尾不夠豐富的語言,音節結構相似,在標注唐、宋時期漢字音時所發生的音素的替代、增音、減音等變讀有相同的趨勢。借以說明不同系屬的語言在與其他語言接觸時,如果它們的音節結構相近,也會發生共同的變讀,而這些屬于共時變讀的形式與歷時演化之間有著實質性的區別。張珮琪《論西夏語動詞第二類趨向前綴》認為在西夏語中存在的兩組與趨向范疇有關的動詞前綴中,第二組動詞前綴除了表示希求意義外,還承擔著其他功能,作者試圖在大量文本的基礎上,針對第二組前綴的功能及意義進行探討,以期建構完整的西夏動詞趨向前綴圖景。方璐《西夏文〈賢智集〉“辯”文體中的修辭舉隅》對西夏文《賢智集》“辯”文體中采用的修辭手法進行了考察。柳玉宏《〈同音〉三音節詞研究》把《同音》中425例一個大字下有兩個小字的情況稱為“三字格”,這些“三字格”中有44例是三音節詞,不計重復的是27個詞,作者通過考釋確定其正確的語序,并分析其結構方式。以糾正《夏漢字典》等著作對這些詞語的理解,使我們對西夏語詞語的結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劉賀、鄧章應《俄藏黑水城漢文文獻〈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疑難俗字考釋》對《俄藏黑水城文獻》第六冊西夏寫本Ф311《親集耳傳觀音供養贊嘆》進行研究,對文中因訛化、換旁、簡化或草化等原因造成的20個疑難俗字進行考釋。劉景云《西夏“新”“年”“福祿”文字聯考》力求另辟蹊徑,采用漢學傳統小學方法,通過詳細考察西夏“新”“年”“福祿”等文字,闡明西夏文字與漢文字的“本末同殊”,即西夏造字法。許鵬《論西夏文法律文獻中的“邊等”和“邊等法”》從詞匯學的角度進行切入,對《天盛律令》中的疑難詞語“毖筟篔”進行重新考釋,提出了“同等法”的新譯,并將之代入文獻加以驗證,認為新譯能使條文更簡明清晰。荒川慎太郎《日本西夏學の回顧と展望 》回顧了日本學界對西夏語言文字研究的歷程,總結了對西夏字典研究的成果并分析了其對解讀日藏西夏文獻可能存在的作用。關于西夏文獻數字化方面有賈常業《西夏文楷書正字字庫的安裝與使用》對新的西夏文楷書字庫“Tangut201904”進行了簡單介紹。張光偉《基于深度學習的西夏文獻數字化》探討利用深度學習進行西夏文自動識別相關的方法,包括不同深度神經網絡在識別手寫西夏文中的性能,訓練深度神經網絡的西夏文數據集的構建,以及從單個西夏字的識別到整列西夏字識別系統的構建,以期為西夏文的數字化提供一種高效且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柳長青《西夏古籍文獻數字化研究》對西夏文獻數據庫總體結構作了歸納,并通過實例對西夏文獻數據庫檢索工具進行了介紹。

五、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的研究是西夏學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環。在此次的參會文章中共有歷史地理方面的文章七篇,其中西夏地圖研究的論文一篇,地望考證論文四篇,地名考證論文兩篇。楊蕤《〈中國歷史地圖集·西夏幅〉補釋》認為章巽先生應該是“西夏地圖”繪制工作的主要參與者或完成者,地圖的重要資料來源是傳統史籍和《西夏地形圖》,并考釋和校正了其中的一些地名。文章指出西夏地圖繪制過程中的北部疆界“模糊性”并非個案問題,而是在北方民族政權疆界劃分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有必要重新審視和梳理。并認為西夏文文獻和考古出土資料將成為《中國歷史地圖集·西夏幅》修訂的重要信息補充和資料來源。高建國、李田田《宋夏寧星和市位置考辨》通過實地調查,結合宋夏在秦晉黃河段沿河關津渡口的設置、和市塌村的地理位置和明代和市里的存續,以及今和市塌周邊較多的以“會”命名的村鎮名稱等綜合因素,大體判斷陜西佳縣的“和市塌村”即為寧星和市的具體位置。李進興《西夏南牟會行宮位置考》認為西安州城遺址與北城才是南牟會行宮所在地。王懷宥《唐宋時期的青石嶺地望新考》通過分析文獻和考古資料以及結合隴東地區的地形地貌,確定唐代的青石嶺就是今天平涼崆峒區草峰鎮至慶陽鎮原縣新城鎮之間的山嶺。而宋代青石嶺所在位置為寧夏固原彭陽縣青石嘴,已非唐代青石嶺。張多勇《唐代黨項靜邊州與慶州羈縻三州古城遺址考察研究》在系統對慶州、銀州的古城遺址系統考察的前提下,確定唐代慶州靜邊州遺址和唐代銀州靜邊州遺址的位置。并對古城遺址比對,確認了唐代慶州安置黨項部落的三個羈縻州府的古城遺址所在。雷建忠、杜治文《提鈴—麒麟—蹛林—蹄林考》認為在黨項羌為主體的靜邊州十八羈縻州里,有鐵勒思結別部的蹄林州。今天的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麒麟溝可能是靜邊州蹄林羈縻州舊址,麒麟—提玲,是蹄林之誤。妥超群《喀羅川考辨——西夏卓羅和南監軍司境內地名新證》經重新梳理史料發現喀羅川在《四庫全書》本中的轉譯與舊本原名存在譯音沖突,自《光緒重修皋蘭縣志》以后對宋地志中與喀羅川相關的“宗河”存在誤解,因此認為日本學者前田正名將喀羅川考定為蘭州永登縣莊浪河谷為誤考,經作者再考認為喀羅川應為今蘭州秦王川。

六、西夏歷史研究

西夏歷史研究是傳統的研究領域,這一部分的研究涉及西夏歷史的方方面面,能為我們展現西夏歷史的總體面貌。下面分西夏政治、軍事和宋夏關系、西夏文化、宗教、黨項族群研究、經濟、法律等方面對與會文章加以介紹。

西夏政治方面的論文有三篇:湯君《從中古“城主”的發展和演變看西夏“城主”官制》系統梳理了中古時期“城主”的演變和發展以便進一步考察西夏“城主”一職任用的詳細情形。并認為,西夏時期首開“城主”入正式官制之風,且城主一職普遍存在于西夏的官僚體系之中,地位略低于西夏的刺史。劉維棟《西夏官員群體初探——以出使活動為中心》分析了定難軍時期和西夏建國后的官員出使情況,發現以漢姓官員為主體的使臣群體在西夏出使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者認為對出使官員所任官職、所擔使命以及其家族成分的考察能為分析西夏多元文化提供鮮活的例證。張林《西夏年號研究》首先梳理了西夏歷史上年號的變動情況,其次總結出西夏年號的特點:帶“天”字的年號特別多,存在同年改元與逾年改元并存的現象。并認為前期改元頻繁,后期改元較少,總結出的改元原因有:新君登基依例改元、重大政治事件改元、避諱改元、祈福消災改元等。

軍事和宋夏關系方面的論文共計五篇:陳瑞青《略論西夏軍隊中的“負擔”》認為西夏早期兵制中的兵員構成是正軍和負擔,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演變,逐漸發展成為正軍和輔主,輔主又包括正輔主和負擔,正軍和輔主來自同一個家庭。正軍是騎兵,處于主導地位,負擔是步兵,不僅參加戰斗,還承擔大量軍隊中的雜役,具備戰士、工兵和后勤保障兵等多重角色。另外,正軍和負擔之間角色可相互轉換。王戰揚《論宋仁宗朝對夏戰爭的軍事決策及攻守理念的轉變——以好水川之戰的演進為中心的考察》認為宋朝在延州之戰以后至好水川之戰前,改革軍事弊病,并在中央制定了主動進攻的軍事決策。但一方面該決策未得到及時執行,另一方面因為情報的泄露,在好水川之戰中,宋方面被迫守御。在此戰之后,宋西北邊防由積極進攻的戰略轉變為保守防御的理念。張銀堂《宋夏對峙非對等態勢與重文抑武國策關聯度分析》認為西夏之所以在崛起之初就對宋保持軍事優勢,與北宋實行重文抑武的國策沒有必然聯系。依據是宋重文抑武主要是防范高級禁軍將領及地方軍閥對中央政權的威脅,北部、西北邊疆重兵屯駐,從未放松過防守與反制。文武輕重是比較而言,重點在權力制衡。李橋《西夏“正軍”相關問題探析》主要從府兵、使軍的性質判定西夏正軍的兵源和種類兩個部分進行探討的,考證了《天盛律令》“軍持兵器供給門”前缺職業的性質,提出了西夏禁軍這一概念,還對鐵鷂子、擒生軍相關問題做出進一步研究。尚平《960—1038年宋蕃夏在隴中地區的經營與矛盾》認為宋夏在寶慶元年爆發大規模戰爭之前,在隴中地區已存在對抗局面,北宋方面對隴中地區的經營以及元昊在隴中的推進造成了這一局面。為此,作者認為在寶慶元年之前宋對隴右地區的經營及宋夏關系因此所受到的影響也應當受到關注。

西夏社會與文化方面的論文共計六篇:劉雙怡《以“抄”為例再探西夏社會性質與結構》認為“抄”作為西夏基層組織單位,是觀察西夏社會性質以及結構的一個比較好的角度。并且通過對比王安石的保甲法相關內容,以求發現其對西夏社會的影響。李曉明《西夏時期的蒙學教育——以出土西夏蒙書文書為中心的探析》借助對西夏出土蒙學文書的研究解讀,認為西夏蒙學教育的發展,除一定程度上繼承敦煌學,吸收中原文化外,更多的是體現了自身元素,發展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教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西夏統治者發展文化教育的主動性和意識形態領域確立的自信心。郭明明《西夏文獻中的“二十四孝”故事生成考略》考察了西夏文獻中“二十四孝”故事的性質、發展歷程與形成脈絡,認為《圣立義海》中“二十四孝”故事的出現,可以解決學界在探討遼宋金時期墓葬中的“二十四孝”圖像之時缺乏文獻的對照和參考的問題,對于西夏文獻中“二十四孝”故事的研究不僅有助于認識這一時期“二十四孝”故事的流傳、發展,以及儒家孝道觀念和中原地區的風俗文化對周邊民族政權的影響,也有助于進一步理解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內涵。蔡彤華《西夏婚姻觀探究》闡述了西夏的婚姻觀念和婚姻的相關規定和流程,并試圖說明這些道德規范形成的歷史及社會原因。初步探討了西夏婚姻觀表現出來的民族特色和它所呈現出來的多層復合、多種文化交融的特點。陳育寧《西夏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總結了西夏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立國前的漫長準備階段、立國后的多次蕃禮與漢禮之爭,在此過程中西夏文化逐漸成熟。西夏文化最終形成了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礎,既保留了本民族特征,也借鑒其他民族文化,并具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主要民族特征。安北江《地緣政治視域下的“天下中國觀”與“國家認同”——基于8—13世紀的王朝秩序思考》就中晚唐至五代遼宋夏金時期的“天下中國觀”與“國家認同”等作了概要性梳理,從地緣政治角度重釋王朝政治秩序的演進。

宗教方面的論文有一篇:馮雪俊《西夏王朝的佛事活動探析》通過敘述、分析西夏王朝的佛事活動,以解讀西夏佛教的發展軌跡及其特點等問題。文章認為,西夏佛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夏境內各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是西夏王朝統治民眾、營造國家文化,構建西夏民族身份認同政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但是,佛教在后期西夏社會中所起的負面作用也不容忽視,西夏的滅亡與其宗教政策的失誤有一定關聯,西夏佛教在西夏歷史上起著精神文化領域的奠基石作用,是西夏統治者乃至王朝的國家凝聚力建設的重要因素,對后世中國西北地區的宗教文化格局產生一定影響。

黨項、女真族群研究方面論文共四篇:陳岑《史籍所見唐括異名考辨》通過對“唐括”異名及其成因的考辨,以糾偏正誤并為進一步認識“唐括”的族屬問題提供佐證。林皓賢《西夏國族的身份認同建構》主要討論黨項西夏如何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嘗試建立自己的國族身份認同以凝聚國民,保障其生存空間的問題。并嘗試通過整理前人的研究與結合西夏文獻來探索這一問題,認為在文學作品中反映出的有關黨項民族身份認同的建構中結合了儒家與佛教的文化,甚至還包括黨項本身的故事在內。鄧文韜《合法性的接續:元代昔里鈐部家族構建沙陀認同的地方因素》認為昔里鈐部源出沙陀貴種的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可能只是昔里氏家族成員教化于12世紀末編造出來的譜系,以此來主觀構建昔里氏的沙陀認同,論證自己統治大名路的合法性,謀取政治利益。此外,他們構建的家族譜系是從定居地即大名路地方文化資源中去尋找的,他們找到了曾經在此完成了統治權力合法性建設的沙陀李氏家族,這種血緣認同的土著化,取代了元代唐兀人對河西故地的鄉土認同,泯滅了他們區別于土著居民的自我意識,最終融入其他民族之中。張冷習《試論黨項族拓跋氏在鄂爾多斯的興起》論述了鄂爾多斯在黨項族的興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經濟方面共兩篇:王明前、王越《青白鹽與黨項馬》認為西夏在與北宋的經濟交流中利用青鹽和黨項馬的經濟比較優勢,在有效對抗宋朝經濟遏制的同時,還能夠通過榷場貿易,使之成為自身國民經濟的有益補充。杜艷梅《佛教教義下的西夏寺院經濟理念研究》對西夏寺院經濟理念進行重新審視,梳理了西夏寺院經濟理念在佛經教義中的合理化體現,分析了寺院經濟理念的演變,探討了西夏佛教經濟理念與佛教教義、世俗經濟之間的聯系。認為正是因為西夏佛教依據自身發展需要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完善自身的經濟理念,主動調和與宗教教義、經濟世俗性之間的關系,使之符合當時寺院經濟發展的要求,為佛教信仰在西北地區的風靡和寺院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承載條件,以更好的接納內外部的有利因素。

西夏法律方面共兩篇:羅海山《西夏與中原各朝子孫卑幼財產權立法比較研究》分析了中原各朝關于子孫卑幼財產權的立法,認為在唐宋元的立法中,同居之卑幼一直沒有財產權,明清時期在家長的允許下,子孫可以“別籍異財”,分家之后的子孫擁有獨立的財產權。而對比西夏子孫卑幼財產權的立法,作者認為在西夏時期,至少是西夏后期,子孫卑幼具有一定的財產所有權和處分權,盡管這一權利還處于家長權的籠罩之下。這是與唐宋元諸朝不同之處,也早于明清法律的規定。作者還初步分析了存在這一現象的原因。高榕《天盛律令自殺立法初探》簡述了《天盛律令》中的自殺立法和嚴懲自殺的律條,作者基于涂爾干的自殺理論進行推斷,因為女性是自殺的主導者,因此也成了律法的首要打擊對象,同時這也是西夏女性在法律權力上被迫失語的明證,作者根據涂爾干的理論進行推斷,西夏待命者群體的自殺率可能高于普通軍隊,因此律令將針對待命者群體的處罰單列出來。另外,作者從女性困境、軍事政體、宗教尤其是佛教影響等因素分析西夏立法否定自殺立場的根源。

此外還有鞠賀《末法思想與遼朝社會》,武文君、楊軍《分鎮邊圉:遼朝部族軍駐防研究》對遼朝的歷史進行研究。鞠賀《末法思想與遼朝社會》以遼朝的末法思想為立足點和切入點進行探討,解釋了遼朝佛教在其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現象。武文君、楊軍《分鎮邊圉:遼朝部族軍駐防研究》論述了遼朝部族軍存在的東南西北四大駐防區,并統計和計算了各駐防區的兵力部署情況。認為因駐防區內的部族多駐扎在有牧場的游牧區,所以部族軍受牧場因素影響較大。

另,尚有對西夏學的發展作出總述性的概括的文章三篇,分別為:史金波《砥礪奮進 發展繁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 年來中國西夏學三大體系建設芻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西夏學界在構建西夏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方面取得的顯著進展作了全局性的總結,認為70年來的研究展示出中國西夏學的特色,肯定了西夏學研究在學科發展中做出了多方位的貢獻。杜建錄《西夏學的傳承與發展》對近代科學意義上的西夏學大致經歷的三個發展階段作了概述,展示了中國西夏學發展的成果。李華瑞《評俄國近三十年的西夏史研究》則對近三十年來俄羅斯以克恰諾夫、捷連提耶夫-卡坦斯基為代表的西夏學界的研究成果與動態做了介紹。

七、結語

綜觀這次會議,可以發現以下特點和趨勢:

一、誠如杜建錄教授在《西夏〈天盛律令〉研究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所指出“校書如掃落葉,旋掃旋生,翻譯、考證又何嘗不是呢”①杜建錄:《西夏〈天盛律令〉》,《西夏學》第十三輯,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27頁。。西夏文獻的發現與整理出版為西夏學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基礎,且在此基礎上研究領域大大拓展、專題研究日益深化。在這個過程中,文獻的釋讀也并非一蹴而就,本屆論壇中的西夏文獻考釋研究、語言文字研究、歷史研究中不少論文都是對文獻的再次解讀。這也說明單純的文獻解讀與簡單的考釋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學術發展的要求,學術的發展必然是向深度、廣度發展。

二、“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②陳寅恪:《陳垣〈敦煌劫余錄〉序》,《金明館叢稿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36頁。。除了一些新材料的解讀外,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在本次論壇中也有所體現,如強調族群的“主觀認同”與“自我建構”,借鑒社會人類學的觀點如涂爾干的自殺論來關照西夏社會的相關問題等。此外,雖然一些文章是老問題,但是也涌現出了新視角,新材料。如湯君《從中古“城主”的發展和演變看西夏“城主”官制》打通斷代史研究,是很好的研究視角。敦煌文獻和西夏有著密切聯系,結合敦煌文獻來研究西夏是非常好的角度,如潘潔《從敦煌、黑水城文獻看唐至西夏的水權》。

三、在研究力量上,本次與會專家既有國內外知名的西夏學前輩,也有一批年輕的、專業訓練扎實的博士生、碩士生。研究地域上,除了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銀川的寧夏大學,成都的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重慶的西南大學,西安的陜西師范大學,石家莊的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的西夏學研究也嶄露頭角。此外,還有一些從事醫學、美術、書法、文學等領域研究的專家從其專業角度來討論西夏歷史、文獻相關問題,推動了學科的交融發展。當然,部分專家尤其是一些年輕學者的研究中,存在缺乏學術史回溯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總之,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較之往屆涌現了不少新議題、新觀點,展示了西夏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了西夏學的交流發展,對于西夏學的國際化也多有裨益。

猜你喜歡
西夏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西夏陵雕塑與自然人文環境
西夏學(2020年2期)2020-01-24 07:44:30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西夏“上服”考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32
試述西夏軍抄
西夏學(2017年1期)2017-10-24 05:31:22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再考西夏的馬
西夏學(2016年2期)2016-10-26 02:21: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久久新| 色婷婷视频在线|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 亚洲视频免|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一级一毛片a级毛片|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成人免费一级片|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黄色在线不卡|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久久久久久久97|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jizz|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久久午夜影院|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蜜桃|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在线色国产|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亚洲日本www|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欧美久久网| 丁香婷婷激情网|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a欧美在线| 国内毛片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91网在线|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伊人色在线视频| 午夜a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啪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