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文富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構建“大監督”格局是國有企業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貫穿于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與公司治理結構深度融合”的具體舉措,是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履行全面從嚴治主體責任的重要抓手,是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題中之義。國有企業應當著眼于強化監督的協同,把握監督重點、融合監督資源、凝聚監督合力,建立和完善上下貫通、協調有序、高效有力的“大監督”格局和工作機制,全面提高監督質效,使監督工作“長牙帶電”,真正成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過程中,時時、刻刻、處處都發揮作用的“一一九”。
國有企業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依靠力量和重要支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高度重視國有企業的發展,站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的戰略高度,就國有企業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建、全面深化改革、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形成了科學系統、融匯貫通、有機銜接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組成,為準確把握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實踐要求和開創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新局面提供了強大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
針對國有企業監督力量分散、監管不力等問題,習總書記指出,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在國企沒有特殊、沒有例外;要把握監督重點、融合監督資源、凝聚監督合力,強化對關鍵崗位、重點人員特別是一把手的監督管理。習總書記深刻把握國有企業特殊屬性和公司治理基本規律,深化了我們黨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規律的認識,將黨領導國家治理體系與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有機銜接起來,為國有企業在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強化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科學指南。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建工作,是中國國有企業的優良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特有優勢。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就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獨特之處所在,這是西方國家的國有企業無法比擬的。國有企業內部監督體系必須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必須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政治原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這一條主線,建立健全“大監督”工作機制,全面提升監督效能,努力將黨的領導這個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核心能力。
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要加強主體責任落實,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建立在企業黨委(黨組)統一領導下,以監督委員會為主要形式,由紀檢監察系統牽頭,將企業內部如審計、財務、法律、巡視、人事、黨建等各種監督力量有效協同的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清單機制,開列協同清單,制定配合目錄,在信息共享、力量統籌、成果運用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和具體要求。建立協作機制,加強系統集成,推動上下聯動、橫向貫通,從實施檢查、統籌聯動、督促整改等方面加強協作、有效對接,形成強大監督合力。建立集體研判機制,針對監督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共性問題和疑難復雜事項,共同分析、研究對策、制定措施,使監督工作真正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真正做到攥指成拳、聚力攻堅。
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國有企業所有職能部門都是黨的工作部門。所有職能部門不僅要開展好業務工作,還要履行全面從嚴治黨、履行職能監督的職責。“一崗雙責”不能停留在責任書上,職能部門不僅要保證本部門的履職廉潔,還應當根據部門職責和負責業務對下屬企業進行指導、監督、檢查等工作。企業黨委(黨組)要對與監督直接相關的審計、風控、企管、資本、房產、財務、人事、黨群、紀檢等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同時納入履職考核,與獎懲和干部晉升掛鉤,促進提高全員意識、打破職能界限,降低監督成本,提高監督效能。
強化日常監督。嚴格黨的組織生活,落實黨內談話、民主生活會、領導干部述責述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等制度,充分運用“四種形態”,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綜合運用談話、函詢等方式,使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對出現苗頭的干部,黨組織要“大喝一聲”“猛擊一掌”,體現嚴管就是厚愛,實現用紀律管住大多數。
強化專責監督。紀檢監察機關作為監督的專責部門,聚焦主責主業,做實紀律監督、監察監督和派駐監督。突出政治監督的要求,加強對各級黨委落實“兩個維護”、履行主體責任的監督。運用好問責利器,堅持實事求是、精準有效,對頂風違紀行為嚴懲不貸的同時,加大對隱形變異問題的查處力度。根據黨紀國法和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嚴肅查處各類侵吞國有資產的問題,對失職失責的組織和個人嚴肅問責,及時通報典型案件和問題,突出震懾作用,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強化巡視監督。堅守政治巡視的定位,突出問題導向,堅決發現和糾正國有企業政治意識淡化、黨的領導弱化、黨建工作虛化、責任落實軟化等突出問題。開展“點穴式”專項巡視,提高精準發現問題能力,堅持“有問題沒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匯報是瀆職”,促進“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改革、促進發展”,推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提升黨的意識、嚴明黨的紀律。加強巡視整改“回頭看”,確保問題整改“不懸空”“全見底”,促進巡視整改與推動國有企業導發展相整合。
強化群眾監督。在企業內部聘任基層黨風廉政監督員,緊盯群眾身邊的腐敗,進一步強化群眾監督,打通監督的“最后一公里”,拓寬監督網絡。充分發揮信訪舉報“主渠道”“情報部”“晴雨表”作用,暢通檢舉控告渠道,公開檢舉控告的接待地址、電話、信箱等信息,設置接待群眾的專用場所,建立完善有關規章制度,歸口接收檢舉控告。加強對信訪舉報情況的分析研判,依規依紀做好處置。
強化外部監督。在現有各類監督平臺基礎上,借鑒巡視后評估制度,對國有企業有關物資采購、工程建設、招投標、資本并購等項目實施后評估,請項目合作方對國有企業相關人員廉潔履職進行評估,搜集具體問題線索,及時轉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進行處置,全面監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腐敗行為。
強化輿論監督。加強輿情監測,歡迎并主動接受有關媒體加強輿論監督,充分利用媒體這雙無所不在的“眼睛”,最大程度地壓縮“四風”存在空間,把作風建設表決器交到群眾手里。同時要做好輿情引導,支持媒體合規監督、熱心監督、有序監督,利用輿論監督不斷糾正企業存在的各類問題。
強化自我監督。最好的監督是自我監督。經常性開展廉潔從業教育,不斷豐富教育載體,利用“兩微一抖”、專題交流研討、知識競賽、廉潔大講堂等形式,通過教育提升全體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促進人人、時時、處處繃緊紅線意識。加強警示教育,深入剖析典型案例的教訓,起到警示他人、震懾一片、教育全體的作用,做到一案一總結,一案一警示,一案一整改。
強化長效監督。立足長遠,建立健全發揮“大監督”作用的長效機制。建立監督委員會聯席會議機制,及時研究處理監督工作涉及的風險防控、問題線索分析和處置等問題。建立信息匯集機制,消除“信息孤島”。建立重點問題協調機制,加強重點難點問題的集體協商、綜合會診。建立綜合檢查機制,促進協調各方力量,形成檢查合力。建立督辦落實機制,對落實事項進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建立成果共享機制,強化監督成果充分共享,促進舉一反三、堵塞風險和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