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日本29日用H2A火箭從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了一顆數據通信衛星(右圖),以便“在應對自然災害時能夠更快速地進行通信”。不過外界認為,該衛星更重要的意義是可以用于支援其偵察衛星回傳機密信息,但日本卻對其軍事用途避而不談。
日本共同社稱,該中繼衛星用于傳輸對地觀測衛星收集的數據,以便在應對自然災害時,能更快速地進行更大帶寬的通信。報道稱,這顆衛星將首先對信息收集衛星獲得的數據進行傳輸試驗,將信息“通過光通信的方式從地球靜止軌道傳回”。它將幫助解決觀測衛星只能在直視地面接收站的有限時間內才能回傳數據的問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表示,中繼衛星相當于延長了每顆觀測衛星的數據傳輸時間。
不過美國航空航天局網站28日對這顆衛星的用途給出了更多信息。報道稱,此次發射的“最機密的通信衛星將支持日本的偵察和科學計劃”。該衛星負責把日本“信息收集衛星”(包括光學和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收集的情報傳回地面進行分析。新衛星將取代2017年退役的“數據中繼實驗衛星”。報道稱,新衛星攜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激光應用通信系統”,該系統使用紅外激光,可在航天器之間高速傳輸數據。
報道稱,關于日本中繼衛星的軍事作用細節很少被披露,尚不清楚目前在軌道上的情報收集衛星是否裝備有激光通信系統,或者新的中繼衛星是否帶有傳統的有效載荷。
中國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所謂中繼衛星,就是用于航天器與航天器、航天器與地面站之間進行數據傳輸的衛星,相當于“信息的二傳手”。日本這顆衛星的一項重要用途就是滿足其軍用光學成像和雷達成像偵察衛星的需求。張學峰表示,如果沒有中繼衛星,這些衛星對距離日本較遠的陸地或海洋拍攝后,就只能先把數據存儲到衛星上的存儲器中,待經過日本時,再將數據回傳。這樣將導致偵察衛星每次收集的數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信息回傳不夠及時。有了新的中繼衛星,將極大改善這種情況。當然,日本也可以通過國際合作,在別國建設地面站接收信息,但這類共享信息通常是民用信息或是真正用于救災減災的信息。偵察衛星獲得的敏感軍事信息,日本顯然是不想和他國共享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該中繼衛星恐怕主要還是傳遞軍事偵察信息,日本對此避而不談,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
環球時報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