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污染堪比汽車尾氣
近日,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瀝青是城市區域中重要的空氣污染源,尤其是在高溫天氣下。
研究發現,當路面被加熱到60℃時,瀝青中所含的大量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就會逸出。隨著瀝青的冷卻,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在為期3天的試驗期間,溫度為15.6℃時,瀝青污染物排放量保持恒定且顯著的水平。
研究人員指出,瀝青造成的空氣污染堪比汽車尾氣排放,瀝青道路受到太陽輻射比不受輻射時的污染物排放量可增加3倍。
該研究認為,未來隨著針對汽車尾氣污染的防治力度不斷加大,汽車污染排放量可能會逐步減少,但城市瀝青的污染排放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因此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治至關重要。
假笑也能產生樂觀情緒
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不想笑,假笑也能產生積極影響。
澳大利亞南澳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實驗參與者進行了測試,參與者需要用牙齒咬住一支筆,使他們的面部肌肉像微笑一樣運動。
研究人員發現,這一使肌肉處于微笑狀態的動作,會調動實驗參與者的面部肌肉,刺激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是產生情緒、識別情緒、調節情緒,控制學習和記憶的腦部組織),使杏仁核釋放神經遞質,從而欺騙大腦,產生樂觀情緒。
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發現,如果能欺騙大腦,讓它感覺為“快樂”,那么就真的能快樂起來。因此,可利用這種假笑措施,舒解不良情緒,幫助促進心理健康。
晚上十點睡覺最防老年癡呆
為探討睡眠對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病理生理變化的影響,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郁金泰教授與青島大學青島市立醫院神經內科譚蘭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做了一項實驗。
研究人員通過腦脊液中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志物分析證實,夜間睡眠時間與阿爾茨海默病病理之間關系呈U型:睡眠少于4個小時或超過10個小時均會促進大腦內β-淀粉樣蛋白(這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物質)異常沉積。研究還發現最佳的睡眠模式為每晚10點入睡,睡眠時長6~7個小時,大腦內β-淀粉樣蛋白異常沉積水平最低。
因此,老年人生活不太規律,睡得比較晚,不僅損耗身體,還可能影響記憶力,甚至導致老年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