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紅
摘 要:城市書房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延伸和拓展,近年來已成為許多城市公共文化建設的熱點投資項目。文章以林州市城市書房建設為例,介紹了城市書房建設和管理上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同時對城市書房的未來發展寄予了希望。
關鍵詞:城市書房;建設;公共圖書館;林州
城市書房是建在市民家門口的圖書館,是傳統圖書館服務的延伸和拓展,改變了傳統的以中心圖書館為核心的文化服務模式,適應了當前人們追求快節奏、高品質生活與優雅閱讀氛圍的愿望,同時又通過現代化的高效服務手段、優越舒適的閱讀環境,提升了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益,為我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發展帶來了新方向[1]。
1 城市書房建設的重要作用
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連續7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公共圖書館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推進全民閱讀的重任。城市書房作為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的拓展,成為推進全民閱讀的有效載體。城市書房集閱讀空間、館藏文獻、舒適的設計理念以及多樣化的活動于一體,為推廣閱讀、保障閱讀活動有效開展打通了渠道,成為閱讀推廣的重要推手[2]。城市書房建設能夠充分體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拓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空間,完善公共圖書館網絡服務體系,解決城市公共圖書館布局不均衡和服務時間限制等問題[3]。打造市民15分鐘公共閱讀服務圈,打通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創造文化交流與知識共享的新空間。同時,城市書房建設以其方便、快捷的服務,大大提高了公共圖書館圖書利用率,緩解了公共圖書館閱讀高峰期閱讀空間和閱讀服務的壓力,解決了部分讀者借書遠,看書難的問題,使讀者資源和文獻資源都得到了高效分流。城市書房建設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助推了文明城市建設和百城提質工程,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是一項看得見、摸得著,深受廣大市民喜愛的文化惠民工程,有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2 林州市城市書房建設的實踐探索
林州市位于晉、冀、豫三省交界,是“人工天河”紅旗渠的故鄉。近年來,林州市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新舉措: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三省交界中心城市,百城提質樣板城市。以全國文明城市、園林城市、衛生城市創建為契機,不斷鞏固提升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成果,提出了“倡導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林州”的新目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市民文化素養,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文化軟實力。
2.1 規劃選址
林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文明建設,將全民閱讀納入全市十三五規劃,緊緊圍繞“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這一目標,全力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在全市建成10個城市書房。依托林州市圖書館和16個鄉鎮分館、村級服務點以及城區10個城市書房,建成四位一體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廣大群眾閱讀服務新空間,提升全社會文化素養和文明程度,建設文化新林州。召開市長辦公會議和由市財政局、市住建局等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制定城市書房建設的相關政策,并率領相關人員到洛陽等地考察取經,推進城市書房建設,打造“15分鐘閱讀文化圈”。
考慮到林州實際情況,市委、市政府計劃先行投資80萬元建設首座城市書房,摸索成功經驗之后,以點帶面在全市全面鋪開。在選址問題上,由林州市圖書館、市住建局相關單位,先行實地考察、布點,然后上報市政府批準。建設選址以便于廣大群眾就近閱讀為目標,既要考慮到城市規劃、交通便利,又要注重人員密集程度、服務半徑、周邊環境、市民意愿等因素。經過多次考察,幾易其址,第一座城市書房選址在市委、市政府旁邊,緊鄰人民廣場,地理位置優越,環境良好。2018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林州市第一座城市書房(旅發委城市書房)建成開放。
旅發委城市書房的建成開放,為市民提供了學習休閑的好去處。漂亮的建筑設計、優雅的閱讀環境成為林州一道亮麗的風景,前來借閱的讀者絡繹不絕,廣大市民交口稱贊。為緊密配合全市百城提質工程,林州市市委、市政府緊鑼密鼓,抓緊籌建第二座城市書房,2018年10月1日第二座城市書房在人民公園東門口落成開放。
2019年林州市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書房建設力度,在市區4個街道辦事處增設4座城市書房。每個城市書房的選址各具特色,別具風味。桂園街道城市書房位于市稅務局建設的“街心稅收主題公園”內,與公園風景交相輝映。龍山街道城市書房與龍山老年人活動中心—門球場相鄰,休閑娛樂與讀書學習相得益彰。開元街道城市書房位于開元區人口密集的街心花園內,是市民休閑、運動、娛樂的聚集地。
2.2 設計建設
林州市城市書房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共建原則。圖書館被委托為建設主體單位,無論從選址還是與城建、綠化、城管、網絡、水電等部門的協調到項目的審批、招標、撥款、運行、施工建設都需要圖書館親自參與。除旅發委城市書房和人民公園城市書房建設資金由市財政統一劃撥外,4個街道城市書房建設資金由街道辦事處負責,建成后交由街道辦事處管理運作。2019年12月底,4個街道城市書房全部建成開放。
林州市建成的6個城市書房由廣州拓迪科技有限公司設計建設,每個城市書房占地80m?,投資80萬元,全鋼化玻璃結構透明建筑,智能環保,方便安全。書房內配備紙質圖書3000冊,閱覽桌椅等,可同時容納50 人閱讀休閑,同時書房內配備圖書自助辦證機、圖書自助借還機以及電子圖書報刊機供讀者使用,城市書房環境怡人,有亮點、有格調、有品位、休閑時尚,方便快捷。
城市書房內設置有學雷鋒志愿服務站,配備純凈水直飲機、手機充電站、醫藥急救箱、針線包、老花鏡、膠帶及雨具等設備,為讀者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服務。
為便于識別和管理,林州市圖書館為城市書房設計了統一標識,并在書房內安裝高清網絡攝像頭,實現與市圖書館控制中心聯動,實時監控城市書房現場,利用門禁控制和高清攝像頭,加強對城市書房的安全保障[2]。
2.3 管理模式
城市書房原則上是無人值守的24小時開放模式,考慮到我市城市書房處于起步階段,市民對城市書房的開放借閱模式比較陌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開放之初暫由圖書館抽調人員管理,但是圖書館受人員、資金的限制,管理上也顯得力不從心。經林州市圖書館請示,市政府統一協調,2018年5月,市人社局安排由政府出資購買首批5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到崗。市圖書館對公益性崗位人員進行了崗前業務培訓,6月1日旅發委城市書房正式由公益性崗位人員接管。人民公園城市書房建成之后,人社局又增派3名公益性崗位人員于10月1日正式到人民公園城市書房上崗。本著合理、高效的原則,城市書房開放時間暫定為早7:00—晚9:00,4人輪班上崗,節假日不休。運行兩年來,城市書房緩解了市圖書館壓力,為廣大市民提供了優質便捷的服務,共辦理借閱證12000個,接待讀者54萬人,為推進全面閱讀,建設書香林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 城市書房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城市書房運行兩年來,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問題也隨著服務的深入開始凸顯。
3.1 管理人員水平參差不齊
管理人員由市人社局統一分配,也即4050公益性崗位人員,本身屬于弱勢群體,人員素質和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且對圖書館業務不熟悉,雖經過短暫的崗前培訓,但畢竟能力有限,因此在開展服務時會顯得力不從心。
3.2 城市書房作用發揮欠佳
城市書房目前只限于為讀者提供學習、休閑、借還圖書服務,在利用城市書房這塊陣地開展相關的讀書活動方面有待開發,管理人員存在保本守攤思想。盡管個別書房也組織了一些讀書分享會、讀者座談會和個人作品展,但都需要圖書館參與組織,不能獨立完成。因此,城市書房如何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開展閱讀推廣,組織一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有待努力。
3.3 城市書房可持續發展缺乏保障
旅發委城市書房和人民公園城市書房是由政府主導籌建,后續的圖書調配、設備維護、安全管理等問題接踵而來,管理人員工資由市財政解決,運行產生的水、電、網絡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每個城市書房每年水電費2—3萬元,都需要從市圖書館有限的免費開放經費中支出,無疑給圖書館增加了新的負擔。
政府或街道社區投資建成的城市書房,從目前運行來看,由于城市書房與市圖書館、各鄉鎮分館實行了通借通還,導致個別城市書房因流通量大而出現圖書短缺現象,且圖書的后期補充需要一定的資金,雖然目前圖書館每年都為城市書房調配一定數量的圖書,但隨著城市書房的增加,圖書館受經費限制,在補充藏書上會顯得無能為力,城市書房可持續發展缺乏資金保障。
4 解決辦法
4.1 經費保障
由市財政、市圖書館等相關部門協同測算,將城市書房每年的運行費用納入財政預算,由市財政統一劃撥,避免出現因經費短缺出現服務不到位,甚至于關門停業,最終成為形象工程的結局。
4.2 政策保障
將城市書房建設納入當地發展規劃,從資金的劃撥到人員調配、圖書補充、人員培訓、管理、制定相關的政策保護,保證城市書房在能夠正常開放,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組織相關的讀書活動,使城市書房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同時為新建城市書房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4.3 引進志愿者管理機制
隨著城市書房的增加,城市書房的管理會出現缺乏人員管理等一系列的問題,為減輕財政負擔和市圖書館壓力,建議引進志愿者管理。可與老年協會和學校溝通,由熱心公益事業的老年人或學生充當志愿者。平時由老年人協助管理,節假日由學生接管,寒暑假招募大學生志愿者,也可組織社會上一些愛心人士擔當起城市書房的管理員,逐步實現城市書房的無人值守,讓讀者自助管理。林州市圖書館在寒暑假招募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城市書房管理的成功做法,為城市書房的管理開創了一條新路子。
4.4 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書房建設
在政府投資建設的基礎上,可嘗試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書房建設,把城市書房建在醫院附近,建在景區旁邊,建在校園內,將公共文化服務觸角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5 結語
城市書房的建成開放,為市民提供了知識共享、信息交流、互動閱讀的嶄新空間,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城市書房建設與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標準。各地可因地制宜,借鑒其他地區城市書房的先進經驗,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書房。如何讓建成的城市書房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如何引導民眾更好地利用城市書房,如何豐富城市書房的內涵,增強城市書房的魅力,發揮城市書房的作用,讓城市書房成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平臺,提升城市書房服務效能,是圖書館人必須面對的問題[3]。城市書房建設方興未艾,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楊賢林.城市書房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5):61-65.
[2]張潔.關于揚州市城市書房建設及管理模式的探討[J].圖書情報導刊,2018(8):20-23.
[3]孫紅強.城市書房建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河南圖書學刊,2019(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