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苗

【摘 要】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136例糖尿病患者進行雙盲、隨機分組,一般組行常規健康教育,護理組行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同一般組相比,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臨床護理知識(血糖檢測流程、心理調節方式、糖尿病疾病理論、自我管理能力、用藥方式)掌握程度較高(P<0.05)。結論:在糖尿病臨床護理過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疾病知識及用藥方式,護理滿意度較高,應予以推廣。
【關鍵詞】 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糖尿病;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171-02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36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68例。一般組男48例,女20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55.01±5.40)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4.57±2.64)年;護理組男45例,女23例,年齡51~84歲,平均年齡(56.73±5.07)歲,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3.54±2.77)年。兩組患者均自愿參與研究,經臨床診斷被確診為糖尿病;排除心、肝、腎功能補齊或嚴重病變、酮癥酸中毒癥患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2.1 一般組
一般組行常規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健康宣講方式,宣講內容包括糖尿病造成原因、糖尿病類型、糖尿病發展情況、用藥方法等,告知患者家屬正確的飲食護理方式。
1.2.2 護理組
護理組行健康教育臨床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①心理護理:告知患者糖尿病臨床治療的用藥情況,包括用藥頻率、用藥品種、用藥時間等,消除患者對糖尿病用藥方面的焦慮感。當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責任護士應針對患者的情緒特點,展開專項心理干預工作,干預中采用溫和、平穩的語氣。
②藥物指導:責任護士應告知患者詳細的用藥計劃,如胰島素的注射方法、注射頻率等。要求患者按時服藥,明確用藥方式、用藥頻率及用藥劑量等,切忌不可隨意增加藥劑量或減少,抑或是未遵醫囑停止用藥的情況。當患者的血糖指標發生一定改變時,主治醫師應及時調整給藥劑量,提升藥效。當患者出現錯服用藥情況時,應及時告知責任護士,避免后續不良反應對身體的影響。
③飲食護理:要求患者采用清淡飲食,避免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護理中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如小米、蕎麥等,可有效降低血糖指標。同時,應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包括青菜、苦瓜等,要求患者戒煙、戒酒[2]。
④糖尿病理論護理:采用視頻宣教的方式,給予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究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包括誘發原因、疾病發展、疾病治療方式等。要求患者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的自律、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若患者的免疫、內分泌功能下降時,需告知患者必要的飲食搭配,強調室內衛生,定時、定期清潔身體。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具體分為滿意、一般及不滿意三類。
(2)探究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知識掌握程度,包括血糖檢測流程、心理調節方式、糖尿病疾病理論、自我管理能力、用藥方式。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正態分布)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對 一般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知識掌握程度比對
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檢測流程、心理調節方式、糖尿病疾病理論、自我管理能力、用藥方式的掌握情況均高于一般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是患者胰島素分泌異常,致使內分泌、代謝功能絮亂,嚴重會損傷患者的肝臟、眼部神經,誘發腎衰竭及心腦血管疾病等癥狀,此類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影響較大。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掌握血糖檢測流程、心理調節方式、糖尿病疾病理論、自我管理能力、用藥方式。本研究中,護理組患者的臨床知識掌握情況顯著高于一般組(P<0.05),可見該方法有助于患者康復。
總的來講,在糖尿病臨床護理過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了解疾病知識及用藥方式,護理滿意度較高,應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周坤.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9,022(011):141-142.
[2] 陳天晴.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飲食保健,2018,005(01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