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英
摘 要: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2000年晉升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級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是經開區的重要支柱產業,形成了以半導體照明、移動智能終端以及數字視聽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但該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少。本文梳理了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的現狀、問題,借鑒了武漢光谷等地的發展經驗,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提出適合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1(a)--02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2年,2000年晉升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級經開區,自2015年南昌經開區、臨空經濟區、原桑海開發區“三區整合”后,除經開區本部外,還下轄原桑海開發區撤并后更名的桑海產業園,并對臨空經濟區實施托管,現轄區域面積229平方公里、人口45.83萬。電子信息產業是經開區的重要支柱產業。當前,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已初具規模,其空間布局也初具雛形,并形成了以半導體照明、移動智能終端以及數字視聽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但該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也不少。
1 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經開區目前正面臨著由園區向城區轉變,以二產為主向二、三產聯動轉變,制造業向由傳統制造業向創新型制造業轉變的過程。經過28年的快速發展,經開區已培育形成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家用電器、新材料五大“百億產業”集群,其中電子信息產業是經開區的首位產業。
一是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穩步提高。2018年,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為476億元,同比增長32.24%。到2020年,經開區形成500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二是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結構日趨合理。2018年經開區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66.57億元,同比增長31.03%,其中通信設備制造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5億元,同比增長16.9%,電子器件制造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36.07億元,同比增長37.45%[1]。
三是經開區電子信息產品結構逐步多元。目前,經開區已初步形成生物識別、觸摸屏、攝像頭模組、液晶顯示等為核心的電子信息一體化產業集群,已經吸引歐菲光、智慧海派、酷派、黑鯊、午諾等一批上下游產業相關企業落戶。
2 經開區電信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是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就整個宏觀經濟環境而言,目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中美貿易戰導致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明朗,對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有很大影響。
二是相關產業競爭力不強。對于整個南昌市而言,目前落戶南昌的電子信息產業的項目中知名企業、高端品牌缺乏,國際國內百強企業僅有歐菲光、華勤、英華達、聯創電子、新日光等30多家,大多數都是ODM、OEM企業。
三是配套能力有待提高。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高新技術,需要較為完善的技術配套服務平臺。武漢的相關企業成品大部分是通過空港出口然后銷往全球各地,但是南昌目前沒有專門的航空物流班機,只能通過高速公路運輸,運輸成本及時間相對較高。
四是營商環境有待改善。近年來,雖然南昌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制定了規劃,但政策體系不夠健全,在細分領域產業專項規劃、專項政策等尚未出臺。
五是對人才吸引力不足。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人才要求高,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雖然近年來大力開展“洪”字號招才引智工程,建立了多個電子信息方面的實驗室,有近千名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入駐南昌,但專業人才還很緊缺,關鍵技術研究、產品開發、項目孵化與產業服務引進還不足,另外是普工招工比較困難。
3 武漢“光谷”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經驗介紹
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武漢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光谷”現已成為我國在光電子信息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標志性品牌。到2020年,“光谷”園區產業收入突破2萬億元,產值達到8000億元,成為全球一流的光電子信息技術創新中心。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強。武漢電子信息產業堅持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構筑了武漢光電子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集聚了一批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二是科研人才資源優。光谷所處武漢東湖高新區是我國第二大智力資源密集區,區內集聚了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2家高校,武漢郵科院、709所、701所、717所等56家科研院所。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籌)是我國在光電子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東湖高新區內光電子信息領域有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5]。有22名光電子信息技術相關領域兩院院士,占湖北省兩院院士總數的37%,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每年為光電子信息產業培養大量專業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聚集發展優勢佳。體現在三個注重:第一個是注重發揮“孵化器”作用。目前,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了綜合孵化器與專業孵化器相結合的企業孵化服務體系。第二個是注重發揮“加速器”作用。目前,光谷光電子企業加速器、地球空間信息科技企業加速器、綠色科技企業加速器等加速器已投產使用,面積達23萬平方米。第三個是注重發揮“連接器”作用。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注重與國內龍頭企業、國際知名企業對接,整合融合產業資源、資本資源。同時,也注重聯合“抱團”發展,形成了有19個光電子信息產業聯盟,其中5個聯盟入選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試點。現已形成了光通訊、激光、光電顯示、半導體照明、光伏太陽能、光電儀器為重點產業的聚集區。
四是配套發展政策好。除了被國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技術發展等規劃外,武漢市及東湖高新區先后出臺了眾多吸引人才、支持發展等的政策法規。同時,圍繞著相關產業發展,高新區還相繼在軟件與服務外包、地球空間信息、數字創意等領域出臺了若干政策,有利于政府規范發展、支持發展。比如,制定《東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支持政策》,對光通信、激光、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實施專項扶持,保證光電子信息產業政策保持全國最優。
4 加快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4.1 大力提升產業集聚能力
立足南昌經開區的產業基礎,進一步壯大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制造等現有業務。在招商方面,要圍繞一些電子信息產業的細分領域進行招商,不僅關注手機領域,還可以對諸如汽車電子、安防設備、筆記本電腦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企業進行招商。同時,對于歐菲光外遷要做好充分的預案。歐菲光是2011年經開區引進的大企業,但是2016年成立贛江新區以后,由于體制機制不順、區際競爭、企業自身等各種原因,歐菲光將其總部逐步遷往高新區,如果歐菲光所有生產園區都遷至高新區,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的年產值將要下降100億元,導致經開區面臨被動局面。
4.2 加大經開區品牌宣傳力度
加大經開區品牌宣傳力度,需要多角度打造經開區營商環境的新品牌。除了在“面”上要緊跟省委省政府,落實好營商環境的具體政策,更需要在“點”上,打造獨具經開區特色的營商環境品牌。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經開區出臺了大量的政策,包括作風建設、司法服務和保障等,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這些政策都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圍繞“政府該怎么做”提出的口號,缺乏圍繞“企業能得到什么”方面的具有沖擊力的宣傳口號,傳播力度不夠,在社會上的影響不大。浙江省2016年底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于2017年初發布了《加快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方案》,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浙江經驗值得江西深入學習。
4.3 充分挖掘多種招商社會資本
借鑒武漢經驗,探索校友招商模式。近年來,武漢市政府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知名高校簽署市校戰略合作協議,讓校友企業家與城市結成奮斗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同頻共振,充分發揮了武漢高校資源豐富的人才資源優勢,實現資本回漢,智力回漢,形成了校友招商的“武漢經驗”。經開區可以充分發揮轄區內高校眾多的優勢,借鑒武漢的經驗做法,與轄區內的高校及相關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充分調動轄區內各高校針對杰出校友開展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利用“特定群體心理認同”招商引資的做法不限于校友會,還可在各級商會等存在較強抱團抱群心理的企業家群體中借鑒實施。同時,可以學習安徽經驗,適當擴大專家的定義范圍。安徽省將專家范圍的定義突破了科技型的邊界,把企業型人才也定義為專家,從產業發展需要適當擴大企業家人才的認定范圍,真正把招商引資與引才引智兩項工作統籌起來。對此,經開區可以通過上級組織部門,開展相關的引資與引智相結合的工作。
4.4 用好用活資本招商模式
借鑒乾照光電模式,取道資本市場。經開區可以緊密聯系江西籍在資本市場的知名人士。統計顯示,江西籍在中國資本市場深黯資本運作的專業人士眾多,有不少還是某資本系的創始人。經開區可以運用這部分“鄉賢”資源,借用其資本運作的能力,取道資本市場,吸引電子信息產業的優質上市公司落戶經開。積極用好產業引導基金招大引強。經開區一方面應主動對接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尋求南昌市市級財政的支持,通過成立電子信息產業引導基金,引進知名電子信息企業,壯大經開區的相關產業鏈。
參考文獻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統計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統計手冊(2018)[M].南昌經開區統計局,2019(05).
吳斌.關于加快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思考[J].全國流通經濟,2017(01).
鄭明橋.武漢光谷發展提速[N].經濟日報,2012-12-03 .
趙洪建.武漢地區光電子產業集群研究[N].硅谷,2011-07-23.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委員會.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加快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實施方案[R].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