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

“營銷狂魔”故宮最近又在搞事情:繼彩妝之后,故宮文創又推出在年輕人中大熱的盲盒系列,引發新一波購買熱潮,被網友調侃“真是不給錢包喘息的機會”。
在故宮博物院唯一的淘寶店“故宮淘寶”上共有450款和故宮有關的文創產品上架,幾乎每一款產品底下都有幾百條至上千條來自故宮文創粉的評論。
已經成為文創界現象級存在的故宮,“朕的生意”正做得風生水起。
近年來,原本以高冷范兒、深沉范兒著稱的博物館紛紛進入“賣萌”時代,以接地氣的方式出現在公眾面前,當起“網紅”,讓眾多網友,特別是年輕人驚呼“原來你是這樣的博物館”。要說這股“賣萌”風從哪兒開始的,一定是故宮文創先把畫風“帶歪”的。
實際上,故宮文創的“畫風”并非一開始就如此“魔性”,而是近幾年才“歪”的。雖然故宮文化創意中心2008年就已成立,但彼時的故宮文創產品多數仍是多年一貫的明信片、徽章、紀念品等。高冷范兒的故宮成為“網紅”,啟發來自臺北故宮。
2013年,臺北故宮推出“朕知道了”膠帶,一經出品大受歡迎,幾乎每位到臺北故宮的游客都會買它作為紀念。這件事,讓當時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看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
2013年8月,故宮第一次面向公眾征集文化產品創意,舉辦以“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此后,故宮推出了“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折扇等產品,開始走上“賣萌”路線。2014年8月,一組題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雍正行樂圖”在網上獲得近百萬人次轉發,故宮借此出圈兒,也真正感受到IP的威力。2017年,冰窖餐廳正式營業,建于乾隆年間的藏冰之處成了普通人的休憩用餐之所,立刻成為“網紅”餐廳,甚至成為很多人去故宮的目的之一。2018年,《上新了·故宮》掀起收視熱潮,節目中請來明星嘉賓作為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進宮識寶,并由設計師聯手高校設計專業學生,每期貢獻一個引領熱潮的文創新品。2018年11月18日晚,《上新了·故宮》官方微博發布了推介“故宮睡衣”的微博,短短兩小時就有3.2萬條轉發、1.6萬條留言和1.1萬個點贊。眾籌項目同步啟動后,不到1個月,該項目認籌人數就超過17610人,籌款超過1000萬元。
《故宮文創記》中寫道,評價文創產品有一句實用的話——要讓觀眾(民眾)真正“看得上”“買得起”“帶得走”“用得著”“學得到”,讓故宮文化走出紫禁城,文創產品要走進千家萬戶,感染更多普通民眾的心靈。
(選自2020年第25期《小康》,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