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中學 沈紅巖
根據人的思維能力發展規律,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三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所以思維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高中課堂教學的重要工作。針對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而言,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關系到學生能否真正做到客觀理解事物和看清事物。為此,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值得每一位高中思政教師深思。
高中生正處于各種思維形成的絕佳階段,特別是處于高三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往往最為理想。高中思政課堂作為學生思想、觀念、意識培養的主要陣地,對學生辯證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顯然是至關重要的。這有利于學生形成透過事物看本質的意識,幫助學生盡可能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發展,進而推動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的正確形成,而這也充分說明了高中思政課堂培育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必要性所在。
毋庸置疑,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最為有力的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必備的前提條件。為此,針對高中思政課堂而言,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必須充分利用教學情境。在這里,廣大教師要注意到教學情境要具備撼動學生內心的作用。因為只有讓學生內心得到觸動,學生才更愿意接受所要學習的知識,辯證唯物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才能真正滲入學生內心,這正是有效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起始點。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內容貫穿于高中思政課堂教學全過程之中,其選擇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效果。為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必須以“匯集學生的目光”為原則,讓學生能夠透過內容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進而促進學生以“事物的雙面性”看待發展過程和結果,為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定型打下堅實基礎。這顯然是高中思政課堂培育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必須關注的新側重點。
辯證唯物主義的核心觀點在于“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是人們客觀分析事物發展必須具備的思想。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三學生)已經具備判斷事物發展的能力,但能否做到以客觀的角度去判斷是關鍵中的關鍵。為此,培養廣大高中學生辯證思維能力顯然是至關重要的,思政課堂顯然要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間,構建理想的教學情境,向學生廣泛傳播唯物主義觀念應作為首要一環。以“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為例,教師有效創設教學情境必須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課前充分準備教學素材,二是要以問題為鋪墊。針對前者而言,教師要緊緊圍繞“空想社會主義的進步性與局限性”等方面,結合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取得的成就,將教學素材進行廣泛搜集,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為學生樹立唯物主義觀念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針對后者而言,教師在進入課堂導入部分之后,先要向學生提出“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取得了眾多偉大成就,但又有哪些問題存在其中呢?”這一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交流。與此同時,教師要將課前所搜集的教學素材展示于學生面前,讓學生意識到計劃經濟時代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但生態環境卻受到了嚴重危害,單純重視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都是不切實際的,由此為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提供良好的平臺。
由于高中思政課堂作為引領學生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以及各種思維能力培養的主要平臺,而學生各種觀念與思維能力的形成必須要有真實的內容作為啟發,所以引入實事內容是極為必要的。特別是在引導學生形成透過事物看本質的意識上效果更為明顯,而這恰恰是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形成的必要條件。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學為例,在課堂基本部分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中國夢的途徑的‘四個自信’”兩方面內容,將實事內容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如: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或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設所取得的輝煌發展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開展相互交流與談論,讓學生感受到實現“中國夢”必須解決事物發展中所存在的矛盾性,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例如:教師在交流與討論過程中,可以針對“我國的生態經濟建設充分考慮到生態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一實事內容來開展,通過師生間的相互探討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如果破壞生態環境,那么經濟發展也不會具有可持續性。由此“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根本思想,進而消除發展中經濟與環境之間相互制約的矛盾,引導學生看到經濟發展的本質與生態環境存在密切聯系,消除這一矛盾就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樣不僅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夢的內涵,以及實現中國夢為什么要堅持“四個自信”,更為學生形成透過事物看本質的意識起到促進作用。
辯證思維定型是高中思政課堂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最后一環,而課堂總結也是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最后一部分,毫無疑問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定型應該置于這一部分之中,而采用師生互評的方式顯然最為理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教學為例,師生互評活動要置于課堂結束部分,其目的就是要通過彼此之間的評價,讓學生形成辯證思維定型,并且找到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思維定型的因素。在此期間,具體工作應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教師點評學生要以知識點回顧、點評學生學習成果、評價學生學習狀態三部分內容為主。知識點回顧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充足的知識結構空間;點評學生學習成果是為了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而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學習建議。必須注意到要以肯定和建議的口吻來進行,為學生辯證思維的定型鞏固基礎。第二,學生點評教師“教”的過程,應從情境創設、實事內容引入、課堂活動開展方式三個部分展開。學生評價教師“教”的全過程,既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課上滿意度,又能夠掌握既定教學方案中學生在辯證思維能力培養中存在的訴求,進而在調整教學方案時以此作為主要依據,為加快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定型的速度提供有力保證。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在高中思政課堂中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要重視課堂導入部分的情境創設,還要注意如何引入事實內容,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形成透過事物看本質的意識樹立與形成,最終讓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得到定型。為此,如何細化課前準備工作、教學手段的多樣性、事實內容的豐富就成為今后廣大教師奮斗的方向與目標,從而確保學生思想、價值、道德觀念得到正確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