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浩 謝紅艷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帶狀皰疹,中醫學稱之為蛇串瘡,年發病率約為3‰~5‰,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治療要點即:一處置皮損,促進丘疹、水皰等皮損修復,預防患處感染;二防止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定義為帶狀皰疹皮疹愈合后持續1 個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其最常見并發癥,9%~34%帶狀皰疹患者會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
中醫藥治療帶狀皰疹源遠流長。早在隋代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甑帶瘡候》中便有帶狀皰疹的記錄:“甑帶瘡者,繞腰生,此亦風濕搏血氣所生,狀如甑帶,因以為名”[2]。
古代醫籍對帶狀皰疹的治療,在明清以前大多以外治為主,《華佗神方》曾記載將雄黃研末,以醋調敷患處治療蛇串瘡,該治法現在仍有臨床醫師使用。明清時期是中醫外科學發展的高峰,帶狀皰疹外治法層出不窮。《本草綱目》載用泥沙研磨白鱔,再以香油調敷皮損處治療蛇串瘡,《衛生易簡方》:“治纏蛇丹,用灶心土干研,清油調涂。又方,用糯米粉和鹽同嚼唾患處。又方,用銹鐵釘磨水搽。”《外科正宗》述外治蛇串瘡可用柏葉散或如意金黃散,水調后外敷。縱觀古籍外治帶狀皰疹的方法,多是以安撫皮損、收斂水皰為特征。
古籍記載本病的內治法大多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大法,分清瀉肝經實火,清心解毒,清熱利濕,清熱疏肝等。
清熱解毒法治療火毒熾盛證。《證治準繩》:“病情稍輕者急予內疏黃連湯,人壯實者可予貴金丸下之,火盛者以活命飲加芩,連,黃柏服之。”清瀉肝經實火濕熱法治療肝經郁熱證。《醫宗金鑒》:“……此屬肝心二經風火,治宜龍膽瀉肝湯。”清心解毒法治療心經熱盛證。《瘍科捷徑》:“纏腰火丹蛇串名,紅黃干濕各分型……解毒瀉心湯……。”清利濕熱法治療脾肺濕熱證。《外科心法要訣·纏腰火丹》:“濕者色黃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爛流水,……治宜除濕胃苓湯”。清熱疏肝法治療肝郁化火證。《外科正宗》:“火丹者,……腰脅生之,肝火妄動,名曰纏腰丹,柴胡清肝湯。”
諸多內治法中,清瀉肝經實火濕熱之龍膽瀉肝湯、清利濕熱之除濕胃苓湯被廣泛應用至今,為診療指南所推薦[3]。縱觀諸多古籍,古代醫家對帶狀皰疹的記載未涉及后遺神經痛論述。
以趙炳南、朱仁康為代表的現代中醫皮膚學家較多沿襲了古代蛇串瘡的治法,以清熱、解毒、除濕為主。熱盛者,多以龍膽瀉肝湯加減瀉肝膽實火,清熱利濕解毒;或多以黃連解毒湯加減合大黃清熱解毒、通腑瀉火;濕盛者,選用除濕胃苓湯清熱除濕、理氣和中。同時二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后遺神經痛,即在早期應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藥預防[4-5]。活血化瘀藥常選大黃、鬼箭羽、延胡索、沒藥、乳香,通絡止痛藥常選白蒺藜、蟬衣、全蝎末、天麻。
古籍對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鮮有記載,現代中醫內治法卻有諸多治痛之法:如益氣活血、溫陽通絡、柔肝止痛、重鎮止痛等。以補陽還五湯為代表的益氣活血法,善治氣虛血瘀之證[6];以陽和湯為代表的溫陽通絡法,善治氣血不足、寒痰凝滯之證[7];以芍藥甘草湯為代表的柔肝止痛法,具有斂津液、養陰血、緩急止痛之功[8];以磁石、珍珠母、代赭石、紫貝齒等組方的重鎮止痛法,可達鎮靜而止痛之效[9]。
趙炳南根據不同皮損形態選擇不同外用藥:濕熱盛水皰破裂、糜爛滲液較多者,常用馬齒莧煎水濕敷,或用水調雄黃解毒散、如意金黃散外敷;皮損控制但遺留神經痛者,常外用黑色拔膏棍。朱仁康常在紅斑、丘疹、水皰期外用玉露膏,糜爛面外用紅粉紗條加玉紅膏。
近年來,有諸多中醫藥外治帶狀皰疹的方法報道,包括單味中藥、中成藥、自制散劑等。單味中藥(植物莖葉類、植物根莖類、動物藥、礦物藥類等)多具清熱、解毒、除濕功效[10],急性期收斂皮損,簡便易行。
外用中成藥,有醋調六神丸成糊狀,直接涂敷患處,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11]。有用高度白酒和蜂蜜以1 ∶1 比例加以適量云南白藥涂于患處,既有效治療皮損,又防止后遺神經痛發生[12]。有報道外用新癀片研末加冷開水涂于患處[13],或西瓜霜噴劑外敷[14],均可縮短疼痛時間。亦有學者應用西瓜霜噴劑(西瓜霜、黃連、黃芩、黃柏、貝母、木漢果、廣豆根、梅片等)外敷于皮損處治療帶狀皰疹取得良效,特點是20min即可迅速止痛。
自制散劑方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常用《醫宗金鑒》之二味拔毒散(枯礬、雄黃)外治帶狀皰疹,使用方法是用濃茶水或0.9%氯化鈉溶液調成糊狀,外用于皮損上,待其自然干燥脫落。二味拔毒散臨床應用可有效縮短皮損愈合時間,治療初發的紅斑、丘疹、小水皰等優于抗病毒軟膏,并能有效降低后遺神經痛發生率[15]。北京市順義區中醫醫院應用青黛粉和冰片按2 ∶1 的比例混合后涂患處,起效迅速[16]。諸如此類的經驗方多見報道,許多成為相應醫療機構的特色制劑。
針灸療法是現代中醫藥治療有效手段。初期以水皰等皮損為主,刺絡拔罐、圍刺、火針、梅花針等針灸療法可以迅速控制皮損[17-19];后期以神經痛為主,華佗夾脊穴針刺、電針等療法可有效治療神經痛[20-21]。《蛇串瘡中醫診療指南》亦提出,針灸治療帶狀皰疹有效,臨床應用廣泛,建議運用不同針灸技術治療不同階段的蛇串瘡患者。
中醫藥治療帶狀皰疹歷史悠久。在治療方式方面,隨著中醫學水平的發展,歷代醫家從單純外治皮損,發展到內服藥物配合外治,再到今天的內服藥、外治加不同方式針灸的綜合治療帶狀皰疹。在治療側重點方面,從單純治療皮損,發展到既重視皮損,又重視防治后遺神經痛。筆者將帶狀皰疹的治法加以概述供同道參考,但帶狀皰疹的并發癥(面癱、眼部損害等),以及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仍是臨床的棘手問題,還需廣大醫者共同努力,探索更優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