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香堤瀾灣幼兒園 李雪花
戲劇游戲滿足了幼兒喜歡“角色扮演”的游戲需求,以及喜歡裝扮、音樂和喜歡被人注目的特性,滿足了幼兒自主情境創設的需要,它不以學習戲劇知識和表演技能為目的,而是運用戲劇的元素設計各種體驗,讓其自然地滲透教育。“兒童本位”強調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順應和滿足兒童自然發展的需要,強調從兒童的直接經驗出發,按個體經驗發展的邏輯來組織課程,強調兒童通過活動來獲得知識經驗。在幼兒戲劇游戲活動的開展中,教師以“兒童本位”理念為指引,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及直接經驗,讓幼兒通過自主創造、自主表達、自主表演來開展創意戲劇游戲活動。
基于戲劇游戲的特殊藝術形式,從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出發,從繪本故事和有助于創意戲劇游戲活動開展的人文風俗、節慶活動、藝術素材以及家長資源中篩選出適宜的戲劇游戲內容,并加以改造、統整與優化,盡力為幼兒創意戲劇游戲課程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資源方面的充分保障。同時,還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課程資源,如幼兒的生活故事等,將此融入游戲活動之中,并借助一定的表現形式,讓整個戲劇游戲更富有創意、趣味性和藝術性,實現幼兒通過生活化的學習內容,在游戲化的學習形式和過程中成長的核心目標。
在創意戲劇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創意戲劇游戲經驗及動作、語言發展水平,依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游戲特點,選擇適宜的戲劇游戲活動內容和形式。例如:小班戲劇游戲以表演生活片段為主,情節相對簡單,選擇對話語句重復、有歌曲音樂融入的、有趣的繪本或故事,這樣的內容更能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如繪本《好喝的湯》《拔蘿卜》等,語言重復、簡單,利于幼兒表演。中班幼兒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可以增加話劇、啞劇等樣式,重在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和動作表現上,這有利于幼兒通過跟隨錄音進行表演,或跟著旁白進行表演,或創編角色對話進行表演,從而進一步提高創意戲劇的表現能力,如《兔寶寶找快樂》《月亮的味道》等。大班幼兒語言能力明顯提高,動作表現力更為豐富,戲劇游戲活動中的合作水平有所提升,可以添加更多的角色樣式及豐富、起伏的情節話內容,如《白雪公主》《好餓的老狼和豬的小鎮》等。
園本資源庫的建立可以有效使教師開發資源時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復勞動,切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于順利開展幼兒創意戲劇游戲課程活動是十分有重要的。將有關幼兒創意戲劇游戲活動的課程資源進行搜集及分類整理,并按不同的戲劇主題建立資源目錄和不同的資源包(包括建立相應的資源卡),將每一個戲劇主題都按活動素材、環境創設、區域材料、活動設計、活動掠影、活動成果等幾個方面進行整理,以使教師在短時間內就能尋找到需要的課程活動資源,據此從本年齡段幼兒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加以借鑒和利用。在此基礎上,又能進一步豐富資源庫中可供參考和具有利用價值的資源。
環境是為課程實施服務的,創意戲劇游戲環境的創設與適宜材料的投放是保證幼兒創意戲劇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
在創意戲劇游戲活動的開展中,秉承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倡導的游戲精神來創設園內游戲環境。利用門廳、走廊、公共區域等園所大環境創設了“戲劇坊”“小舞臺”“閱讀走廊”等情境體驗基地,利用教學、游戲活動創設輕松、自由、樂意表現表達的心理環境,讓幼兒在自主、寬松的心理氛圍中心情愉悅地展開活動。如此開放、互動的創意戲劇游戲環境促進了幼兒的自主表達和多種能力的發展。
道具是創意戲劇游戲必不可少的用材,它能引發幼兒參與戲劇游戲的興趣與欲望。幼兒的創造意識處于潛在的萌芽狀態,需要不斷地去鼓勵和引導。因此要在游戲中啟發幼兒自己動手,運用半成品材料或廢舊材料加工制作所需的道具。在每周一次的“環保小衛士”活動中,師幼兒協同收集可利用的材料,并把戲劇游戲的道具制作機會交給幼兒。當幼兒自編好劇本后,讓幼兒分組討論,根據游戲的需要自己動手動腦,一起來制作戲劇游戲活動中所需要的道具。通過師幼互助、親子互助的道具制作活動讓幼兒品嘗到了自主創造的樂趣。
在創意戲劇游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勤于觀察,察覺幼兒的需要,適時地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切實發揮幼兒創意戲劇游戲課程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作用。根據幼兒常被直觀、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吸引注意力的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和多樣化的游戲方式開展戲劇游戲活動,更能充分調動幼兒的活動興趣,逐漸建構、豐富幼兒的創意戲劇游戲經驗。
利用多媒體來組織活動,能使幼兒的思維、表演、語言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如:剛開始開展戲劇游戲活動時,幼兒并不明白什么是創意戲劇,我們就利用戲劇表演的多媒體視頻展示給幼兒觀看,讓幼兒感知、了解;在開展活動中,我們又根據幼兒的表演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音樂加以剪輯,進行音樂情節的創編表演;在幼兒進行戲劇游戲時,我們又用多媒體手段進行錄像,借助回放功能幫助幼兒回憶表演時的體驗,由此產生話題組織集體討論等。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技術來組織活動能使創意戲劇內容變得簡單化,幫助幼兒認知與理解戲劇內容、豐富表演經驗的見效快。
創意戲劇游戲活動需要教師運用輕松的戲劇游戲形式與即興的扮演技巧進行策略性的調配,以調動起幼兒的各種能力及積極參與的激情。創意戲劇游戲和其他活動最大的不同是教師在活動中經常要與幼兒以角色的身份互動,按照幼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學習特點,借助多種戲劇游戲策略,將幼兒帶入與戲劇活動相關的情境、氛圍、經驗中。例如:在戲劇活動開始的熱身環節,我們會開展一些“照鏡子”“變臉”“聽音扮演”等游戲,以訓練、喚醒、加強幼兒的肢體動作、語言表達及多元表現的能力。又如“木頭人”“故事接龍”“點兵點將”等角色塑造、情節創造、場景創設的游戲策略,更能讓幼兒在愉悅、舒展的游戲互動中建構起戲劇游戲新的經驗。
在開展創意戲劇游戲活動時,教師以“生本理念”為指導,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體驗空間,根據幼兒的年齡、興趣及能力發展需要,探求出有效的指導策略,運用一定的方式幫助幼兒享受戲劇游戲的“過程”,真正促進幼兒在活動中各方面的發展。
1.堅持貫徹“生本”教育思想,明確課程實施中自身的角色作用
在“生本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開展幼兒戲劇游戲活動中,倡導教師應給予幼兒更多的自主體驗的空間,盡可能地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開展戲劇游戲活動,以使幼兒能將之前感受到的創意戲劇經驗融入新的戲劇游戲中,并架構起新的經驗。如在創意戲劇主題“我是彩虹魚”活動中,教師放手,讓幼兒體驗與戲劇表演相關的各種不同工種的角色,如負責設計劇本的編劇、負責旁白的“朗誦者”、負責制作道具的“設計公司”、安排整個戲劇表演的“總導演”等。教師通過給幼兒更多體驗機會的巧引,幼兒暢所欲言、盡情表現,這種自由、融洽的氛圍讓幼兒在快樂中收獲,在自由中創新。
2.聯系幼兒創意戲劇游戲課程實踐,理性探求有效指導策略
在創意戲劇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興趣及能力發展探尋出環境支持性、活動方式多樣性、活動過程趣味性、體驗過程開放性等有效指導策略,并運用這些策略幫助幼兒享受戲劇游戲的“過程”,提升其開展創意戲劇游戲的能力。如:“體驗過程開放性”的指導策略能促進幼兒的戲劇游戲能力的發展,不斷豐富舞臺性的戲劇作品,使幼兒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一次再創作過程。對于同一個劇本,教師在組織活動中不指定表演角色、不固定故事情節、不圈定表演空間,開放性地讓幼兒自主分配角色、設計故事情節、選擇表演地點。同時,在表演前、中、后的過程中,又通過約定表演技巧之間的默契、表演時的巧妙介入、表演后的劇場討論等方式,圍繞舞臺創意戲劇表演的要領,使幼兒主動建構戲劇經驗,從而促進了幼兒表演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