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陳凌
獼猴桃采果后的管理質量,直接影響樹體貯藏養分、枝芽的成熟、樹體的抗寒性、翌年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根系的生長發育等各個方面,從而影響到明年果實的產量和品質高低。因此,獼猴桃采后管理也被視為明年豐產豐收的第一步。
修剪樹梢生長旺盛的獼猴桃品種和高密栽培的果園,如徐香、黃金果、秦美、米良一號、貴長等品種以及行距小于4 m、株距小于2.5 m的果園。修剪方式主要為“一疏一剪”。
針對二道鐵絲以外結果母枝上的營養枝全部疏除,無論一干兩蔓樹形“三角區”還是單桿傘狀內膛部密生的多余徒長枝,以及主干上和主干基部萌條均是疏除對象。在溫度較高條件下疏除多余的基部粗度大于2 cm的徒長枝,有利于傷口愈合,防止翌春溢泌,抑制潰瘍病侵染,但在潰瘍病疫區疏除基部≧2 cm粗徒長枝后,最好及時用封剪油或銅制劑涂刷傷口進行保護。
剪頭也俗稱打尖,主要是針對今年冬季預留的結果母枝提前發出的明年夏秋梢打尖,另外對今年二道鐵絲以外結果枝上萌發的夏秋梢也要打尖回縮,對夏梢打尖和對結果枝回縮后,保證架面枝條不纏繞,透光率≧30%。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采后修剪,無論打尖還是疏枝或回縮,修剪量不超過全樹樹冠枝量的30%。
秋季采果后離落葉休眠還有兩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溫度適宜、光照充足,有利于葉片光合作用,且沒有了果實對于光合產物的需求,是樹體積累營養物質的最佳時期。
此時,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營養部分貯藏在樹體中,促進獼猴桃花芽生理分化;部分運輸到根系,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等到了休眠時期,樹體營養大部分回流到根系儲藏起來,第二年春天再運輸至樹上部分,用于枝葉生長和開花坐果。
研究表明,春季萌芽生枝消耗的大部分營養都來自樹體越冬前儲存的養分。因此,采后延長葉片的壽命,延長光合作用的時間,讓樹體積累充足的營養,對于明年的豐產就越有保障。同時,樹體養分充足也利于獼猴桃安全越冬。
反之,如果葉片早落,光合作用受阻,樹體不能儲藏足夠的營養越冬,會對明年春天獼猴桃的萌芽、開花造成影響,從而導致減產。葉片早落還會刺激晚秋梢萌生,消耗樹體養分,使樹勢更加衰弱。總之,采果后不僅不能對葉片不管,反而還要想方設法保住光合作用的葉子,對于明年增產增收有很大好處。
采果后除了做好秋剪外,還應做好病蟲防控。這個時期許多害蟲產卵、化蛹準備越冬,特別是桑白蚧、椿象、斑衣蠟蟬、葉蟬等刺吸式害蟲加緊越冬前的繁殖。此時期溫度在5 ~20℃,是潰瘍病侵染的上佳時期,灰霉病,褐斑病仍在蔓延危害。結合秋剪后或采果后用15%阿維·毒死蜱微乳劑+60%唑醚·代森鋅水分散粒劑+40%春雷·噻唑鋅懸浮劑+0.01%蕓苔素內酯按說明書進行葉噴,葉落前至少2 ~3次(10 ~15 d一次)。
以加強果園管理為基礎,努力增強樹勢,控制病源傳播,預防要重于治療,功夫下到秋季,春季突出早字,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
增施農家肥等有機肥,配合化學復合肥中的微量元素肥和生物菌肥,努力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采果后,架面盡快噴殺蟲殺菌劑及葉面肥,保護采果傷口及葉片,增強葉片光合作用能力。
采果后獼猴桃的營養補充主要以腐熟的有機肥或商品有機肥同時添加生物菌劑為主。為了促進花芽分化,提高葉落前有機營養合成積累,視果園當年掛果及營養補充情況適當補充以鉀磷為主的速效復合肥或腐殖酸、黃腐酸類全營養液體肥。商品有機肥每667 m2用量不低于1 t。在病蟲防治時同時加上磷鉀及中微量元素葉面肥也是營養補充的重要內容。施肥方法提倡地面撒施淺旋,旋耕深度≦10 cm。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前后,獼猴桃枝梢生長緩慢,而地下根系生長旺盛,正值第三次生長高峰階段,因深施基肥造成的部分斷根,傷口容易愈合,易增生新根,擴大對養分的吸收。
基肥多以農家肥為主,早施深施,土壤中微生物活動頻繁,有利加速農家肥的分解和轉化,提高肥料利用率。
大氣溫度較高,葉片的光合作用比較旺盛,早施基肥,有利根系對肥料的吸收和利用,進而促使地上葉片光合作用的加強,能有效增加樹體內有機養分的合成、轉化與儲備,為來年樹體生長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利花芽的深層次分化,提高花的質量,提高坐果率,有利生產優質大果。所以早施基肥是獼猴桃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施肥。
果實采收后,輕剪纏繞一起的枝蔓。下垂營養枝均勻拉向有空間處,努力擴大枝蔓受光面積。
早熟品種(翠香、紅陽等)采果后,對于架面過密的園地或植株,回縮衰弱結果母枝先端部分,增加架面通風透光條件。回縮后,將后部預備作為明年結果母枝的枝蔓拉平,均勻綁縛于架面鐵絲上。
對于比較直立的強旺枝,在其基部10 cm 左右造傷(連三鋸或揉軟)后拉平,不使其起拱。提高次年該枝萌芽率及果枝率。注意清理程度應輕,只要起到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即可,不宜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