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笛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重慶 401524)
翻轉課堂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大突破,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翻轉課堂對課堂教學的思路、教學的方法、教學的時間進行了調整,將教學的主動權交予學生,教師從教學的主體逐漸退居二線,不再占用大量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講述,而是依托于多元化的課堂互動、自主探索,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閱讀電子書、聽播音、與其他同學討論、網上查詢資料等途徑,去獲取更多的知識,給予學生自助學習和探索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發現學生的問題,在課后進行分析總結,并與學生展開課堂評價,引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的時間和進度。在翻轉課堂中,教師逐漸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方式,而是將講授、引導、協作等多種教學方法融合,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是教師利用多元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其所具備的教學短小精悍、教學信息清晰明確、重新構建學習流程以及復習檢測方便快捷的特點,值得大眾借鑒。首先,教學視頻短小精悍。雖然翻轉課堂并不是單一地利用視頻進行教學,但是教學視頻也是翻轉課堂中非常重要的輔助教學工具。在翻轉課堂下,教師設計的視頻一般把時間空間在十分鐘之內,每個視頻中都針對特定的內容進行簡單明了的解釋,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內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果;其次,教學信息更加清晰明確。翻轉課堂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將書本中的知識點精簡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教學的相關內容,可以更好的吸收知識點,并且可以自主將知識點進行概括,讓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探索;再者,學習流程的重新建構。教學的過程主要包含三個階段,分別是信息傳遞階段、吸收內化階段、評價鞏固階段,這三個階段是相互獨立、相互依存的。翻轉課堂的出現對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重新建構,教師為學生提供視頻、錄音、圖片等內容進行在線輔導,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接收信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更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吸收,課后對視頻、圖片、錄音的反復觀看和聽講,則是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最后,復習檢測更加方便快捷。翻轉課堂下的教學內容都是實時更新,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反復觀看相關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設計相應的課后案例解析,并對學生的復習情況進行評價和歸納。總的來說,在翻轉課堂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實現了信息傳遞、吸收內化和評價反饋的有效銜接。
在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立的思維,對于鋼琴彈奏技巧、樂理知識的掌握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如果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影響到最終的教學結果。識譜是學習鋼琴的重要前提,很多教師認為識譜非常簡單,在教學中,通常都是向學生展示一段五線譜,并彈奏演示,然后讓學生反復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掌握五線譜的能力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底子較弱,一上來就認識比較難的五線譜,反而很難取得一定的效果。此外,站在教師的角度上,學生需要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學習,缺乏學生的自我規劃,這只會慢慢磨滅學生本身的個性,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會違背鋼琴教學的初衷。
傳統意義上的鋼琴教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成績的考核上,而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因為在大眾的眼中,衡量學習成果的標準就是能夠參考鋼琴等級考試,并獲取相應的證書,這種方式雖然是現在高校教學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但是也足以看出了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下最突出的問題。高校鋼琴專業的學習本質上并不是為了單一的考取相關證書,最重要的是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可是高校和教師始終沒有擺脫以成績為主的現狀,忽視了對學生專業能力、心理素質、演奏能力等多方面的培養。而這就導致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將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強加到學生的身上,主導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只能是被動的去接受,不利于學生對鋼琴知識的吸收。
現階段,高校鋼琴教學普遍采用的是彈奏式教學的模式,教師先彈奏一遍,學生聽過之后,在一個一個的練習,這種固定的彈奏模式,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逐漸減少,教師只是在學生彈奏出錯的時候提出指導意見,不會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就會形成一種普遍現象,即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一段精彩的演奏,但是很難與學生進行合奏。由于課上教學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示范的環節也有很多時候都是比較倉促的,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比較少的,學生也很少在課上或者課下向教師提問,這樣學生和教師之間很難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教師只負責教,學生只負責學,但至于教的效率如何,學的結果如何并沒有真正的落實到實處。此外,傳統的教學思維影響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掌握整個課堂的節奏,學生需要按照教師的思路去認識五線譜,學習鋼琴演奏技巧,在這種教學的理念下,教師忽視了學生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對不同的樂曲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學習,在限制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的同時,也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鋼琴本身就是非常有魅力的,鋼琴的演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管是獨奏、合奏還是重奏,都能夠直擊人的心靈。縱觀當前高校鋼琴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獨奏能力的培養中,對學生單一的彈奏能力的培養并不符合當代鋼琴教學的目標。因為鋼琴并不是一種單一的彈奏樂器,可能是出現在舞臺上,也可能是出現的劇院,也不是唯一的存在,是需要與多種樂器配合,甚至是多人配合,這就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鋼琴獨奏、合奏等多方面的能力。從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并沒有綜合考慮到學生未來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教學的內容、方式都與現實脫節,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變化,只注重學生在校期間該科成績的好與壞。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內心對于鋼琴的理解也僅限于考試和獲取相關證書。
翻轉課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應該秉持以下原則。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這里的以人為本主要是以學生為本,將學生放在教學的核心位置。教師是鋼琴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主導者。在新時代下,翻轉課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前提就是能夠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能夠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深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樣教師才可以與學生形成雙向互動,將主動權交予學生。
第二,“求知+探索+引導”的原則。鋼琴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不同,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求知和探索的情況,因為從鋼琴教學的目標來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為核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引導學生去思考,表達出去自己的情感,對樂曲的理解。所以,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對翻轉課堂的應用就需要將求知、探索和引導有機的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掌握獨奏、合奏等多樣化的演奏形式。
第三,個性化、差異化原則。由于每個學生個體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不管是在性格上、思想上還是在學習方式,對五線譜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教學的最終結果。所以,教師在架設翻轉課堂的過程中,就需要遵循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原則,個性化主要是教師應該基于教學目標,能夠滿足當前學生對鋼琴演奏技巧、情感表達、舞臺表達等多方面的需求,這樣才可以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差異化需求就是能夠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尤其是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不單單要以完成教學課程為主,更重要是的是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
1.尊重個體差異,設計自主學習任務
在明確高校鋼琴教學中構建翻轉課堂的原則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優勢,結合當前高校生對鋼琴的認知和理解,將學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劃分為多個小組,劃分的標準并不是評價學生能力的好壞,而是根據學生日常的學習狀態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劃分,每個小組可以自主選擇出一個隊長,隊長的責任是日常鼓勵小組成員開展鋼琴自由練習活動,當然在此活動中,教師的作用就是主動參與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參與”,而不是“指導”,教師應該將自己看作是小組的成員。
翻轉課堂自學小組組建成功之后,教師就可以每天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根據小組的學習情況,對小組隊長提出日常學習計劃,并發布相關視頻、圖片和錄音,要求小組隊長可以根據小組成員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如小組團隊中某一成員的識譜能力較弱,小組的其他成員就應該明確團隊的重要性,能夠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利用課余時間提高識譜能力。這種小組團隊式的方式,教師需要實現了解每一位學生,充分秉承了尊重個體差異的原則,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中,但是卻沒有完全抽離出去,而是以小組成員的方式參與進去,這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也方便教師發現學習中的問題。
2.強化教學過程,實現課前預習和課中教學的結合
翻轉課堂強調的不再是教師一味地教,學生一味地學,而是讓整個課堂都活躍起來,以往的高校鋼琴教學更加傾向于教學的結果,忽視了課前預習和教學的過程,而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要事先課前預習和教學過程的同步指導。首先,教師可以基于翻轉課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學生制作一段幾分鐘的視頻,視頻中可以是如何更加準確的識記五線譜,也可以是講解鋼琴演奏的技巧,抑或是如何提高自己與鋼琴和樂曲的契合度。通過碎片化的視頻,將重點凝縮成精華,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去了解;其次,翻轉課堂除了可以制作短視頻進行教學之外,可以借助其他多樣化的網絡平臺開展,如微信、直播平臺等,對鋼琴教學內容進行課前預習和課中引導。例如,在鋼琴伴奏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制作四段不同的視頻資源,分別向學生展示全曲和聲編配、伴奏的音型、伴奏示范以及伴奏分析。每一段視頻都對應不同的課后問題,學生可以根據小組的配置和實際情況,自主探索學習,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最后,翻轉課堂下教學的整個過程掌握在學生的手中,教師將教學的重點內容以文件、視頻、錄音的形式發布到微信、QQ等互動平臺中,供學生反復觀看和學習,學生亦可以提出自己對教學重點內容的看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制作視頻,讓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3.改變教學的理念,積極開展分層次教學活動
翻轉課堂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思想下的鋼琴教學,為了更好地應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夠對高校鋼琴教學體系進行分解重組,以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開展分層次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團隊合作和競賽的教學模式,每個小組可以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制定并提交每周學習計劃,教師在與學生的討論和溝通中,確定最終的每周學習計劃。在學習中,每個小組由組長負責各項內容的安排,教師負責課前預習和課后的抽查和評價,在每周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后,教師則安排一場團隊之間的競賽,通過競賽,可以將每周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也可以在競賽中刺激學生的求勝欲望,這要比單純的教師示范,學生學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當然,教師對于翻轉課堂的應用也許把握一定的尺度,因為教師不可能全權放手,只是對自己的角色進行重新的定位,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讓學生可以在求知、探索中去發展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小組成果展示環節中,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特色,但缺點也是無法避免,這時候,教師能夠秉承著公正、公平、客觀的態度去分析和評價,對小組學習和表演的薄弱環節進行分析,才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
4.綜合考慮教學實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于鋼琴的認識不應該只停留在考取相關證書的層面的,而是勵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人,而翻轉課堂的出現突破了傳統理念下重視學生成績的弊端,逐漸開始向更加專業化、全方位的方向轉變。因此,翻轉課堂進入高校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如從單一的追求學生獨奏能力的培養,邁向獨奏、合奏、重奏、伴奏等多個方面,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考驗,也是對教師的考驗,因為獨奏相對容易掌握,但是合奏、重奏、伴奏相對較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將在成立合作學習小組的基礎上,將多樣化的演奏形式的重點內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視頻、圖文結合的PPT,抑或是示范加講解的視音等。課前學生可以先觀看視頻,課中與小組成員和教師討論視頻中的內容和問題,課后將練習的片段以視頻或者是圖文結合的方式發到“班級群”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再停留在自我練習和反思中,而是通過相互學習和評價,轉變自己的學習態度,掌握更多本學科的知識,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基于以人為本、“求知+探索+引導”和個性化、差異化這三大原則,高校鋼琴教學中構建翻轉課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的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同時,教師要重點關注教學的過程,實現課前預習和課中教學的有效結合,而且,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分層次教學活動,并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