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琪 (廣州市黃埔區(qū)香雪山幼兒園)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fā)展,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上不斷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文化生活品位也隨之提高。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水平的提升有更高的向往,音樂就是提升精神水平最好的工具,其中音樂的合唱作為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種文藝演出或音樂比賽中出現(xiàn),聲樂的合唱不但能夠較好的提升幼兒的聲樂演唱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意識與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幼兒合唱更以天真爛漫、稚聲稚氣、童真童趣贏得人們喜愛。
合唱活動是以集體合作性為藝術形式演唱的音樂活動。在對幼兒園院校內的學生組建合唱團隊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幼兒的心理發(fā)育特征,年齡特征考慮其中。眾所周知幼兒園內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在對幼兒園組織合唱隊的時候,一般可以選取大班的幼兒,因為大班幼兒的已經形成較好的行為常規(guī),有較好的專注力和自我管理意識,還具備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所以說年齡段兒在5~6歲的幼兒是最為理想的幼兒園合唱團隊的隊員。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的藝術,幼兒必須要全身心的對音樂進行傾聽與欣賞,才能夠較好地掌握其中的發(fā)音與節(jié)奏的掌握。合唱隊成員要求音準和音色要具有共性并且和諧統(tǒng)一。合唱隊成員要能夠聽老師的指揮,將老師在鋼琴上彈奏的單音“sol”“mi”“l(fā)a”等音符用模唱的方式標準地演唱出來。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受年齡段兒的影響,幼兒在生活與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且專注力時間相對較短的狀況,幼兒對任何事物的學習都是瞬間的感興趣,若是一味的進行枯燥乏味的訓練,幼兒就會在較短的時間內喪失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所以說,音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合唱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將合唱訓練游戲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合唱學習的興趣,將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合唱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所以說游戲的選取與運用,對合唱練習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緊密相連。
1、常規(guī)性音樂提示
在合唱隊訓練初期,可以通過常規(guī)性音樂訓練幼兒的聽辯能力、建立基本的規(guī)則意識。在常規(guī)音樂的選擇上,通常用安靜抒情的音樂,指揮孩子坐下休息;用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指揮孩子打穩(wěn)定的節(jié)奏;或用音階練習曲,指揮孩子聽指令做動作。如:教師用鋼琴彈奏樂曲《千與千尋》時,要求幼兒能夠安靜地坐下來休息;教師用鋼琴彈奏樂曲《音符王國》時,要求幼兒能夠馬上從教室各個角落向合唱臺集中并拍手打穩(wěn)定節(jié)拍;教師彈奏“1234567”上行音階時幼兒起立教師彈奏“7654321”下行音階時幼兒坐下。當幼兒根據(jù)聽到的音樂要做出不同的反應時,他們會覺得十分有趣,每個孩子都認真地用自己的小耳朵去聽辨歌曲,在游戲中不僅學會了傾聽而且鍛煉了孩子們的反應能力,建立起基本的合唱練習常規(guī)。
2、開始和停止的游戲
由于幼兒都非常的喜歡玩游戲,所以說就要求聲樂老師能夠針對幼兒的這一特征在練習幼兒合唱能力的時候,就是可以運用游戲的模式開展教學。其中最為經典的游戲就是:讓幼兒們圍城一個圓圈,教師在課本上或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需要選擇一段較為經典的、具有爵士風格的音樂,教師在開展游戲之前,將游戲的規(guī)則告知給幼兒,讓幼兒在聽到音樂想起的時候必須要跟隨音樂擺動身體,當音樂中出現(xiàn)終止或者暫停的時候,就需要幼兒在第一時間內停止擺動身體做出規(guī)定性的造型,保持身體各個部位處于靜止的狀態(tài),當幼兒聽到音樂再次響起的時候,就必須要繼續(xù)扭動身體。
3、指令游戲
幼兒生性好動,在合唱排練中幼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合唱隊中要求幼兒能夠聽從指揮、看懂指揮的手勢,指令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專注力的最有效手段。比如用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摸摸‘地板’跑回來”,孩子就可以從自己的站位跑到任意地方摸一下地板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原來的站位。在合唱排練及演出過程中,為了幫助幼兒明確演唱開始或結束的時間,聲音的強弱變化,以及何時該做何種動作,教師還常常借助簡單的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態(tài)勢語來實現(xiàn)指揮意圖。例如在歌曲《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的排練中,幼兒的合唱隊形按節(jié)奏聲部站好,教師可通過左右手的單手輪流指揮,幫助幼兒明確兩個節(jié)奏聲部演唱時自己分句接唱的先后順序。教師雙手叉腰,表示動作提示,教師五指輕輕閉攏表示聲音減弱。這些簡單、明了、有趣的手勢,能有效地幫助幼兒明確自己在歌唱時的節(jié)拍節(jié)奏、聲音強弱以及表現(xiàn)動作,讓合唱表演更加精彩。
在合唱訓練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練聲。其中包括氣息的練習、音準的練習、音量及節(jié)奏聲部的練習。正確的呼吸是發(fā)聲與歌唱的動力。幼兒的嗓音、身體都在發(fā)育時期,歌唱時常感到氣力不足,容易用原始嗓音去歌唱。因此,在歌唱之前,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引導幼兒做正規(guī)的呼吸訓練,若幼兒在呼吸訓練中存在錯誤,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幼兒能夠精準的練習聲音的發(fā)出。
1、氣息的練習
為了讓孩子輕松體會到什么是氣息,我設計了“練拳氣息法”。幼兒模仿老師扎馬步,雙手握拳,收在兩腰,就像練拳一樣同時嘴里要發(fā)出“嘿”、“吼”的氣息聲,教師用手摸摸幼兒的腹部讓幼兒感受腹部的力量。用游戲的方法示意幼兒左右手分別代表“嘿、吼”,哪只手出拳就要做出相應的發(fā)聲。第二種方法孩子們變成一只只可愛的小狗,模仿小狗很熱吐舌頭的時候哈氣聲,同樣用腹部力量去練習。第三種方法是讓孩子們假裝手中握著一個打氣筒,腳下踩著固定架,模仿打氣的聲音“次、次、次、次……”速度由快到慢,反復訓練三次。
除此之外幼兒還可以模仿“咬一個大蘋果……啊嗚”、“打哈欠、嘆氣、聞花香”等呼吸時的狀態(tài)體會深呼氣。這些有趣的、科學的方法都可讓幼兒輕松、愉快地接受,從而達到訓練的效果。
2、音準的練習
三到六歲兒童的聲音具有音域很窄,音量小,音準不穩(wěn)定,語言速度較慢等特點,訓練時可用游戲、圖譜等游戲化的教學手段,達到輕聲高位的訓練效果,提高幼兒合唱的和諧合唱能力與音樂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向幼兒提問生活中幾種小動物或昆蟲類的聲音,如:小貓怎么叫?“喵喵喵”;小鴨怎么叫?“嘎嘎嘎”;小狗怎么叫?“汪汪汪”;青蛙怎么叫?“呱呱呱”;蜜蜂怎么叫?“嗡嗡嗡”;教師彈奏上行音階,幼兒用擬聲詞演唱下行音節(jié)做音階練習。又比如模仿火車的游戲“火車火車火車火車開來了……嗚嗚嗚”做音階練習。同樣,還可以用“啊、啦、咪、嘛”等擬聲詞來做音階練聲練習。
3、音量的練習
讓孩子們想象有一顆海草,慢慢的從水底長出來,越長越高,最后突破水面,用“咦……呀”的方法從小聲到大聲循循漸進的練習。或教師用手勢由低到高表示聲音越來越大,手勢由高到低表示聲音越來越小。幼兒能夠在音量的練習過程中較好的對音量進行控制,而后需要聲樂教室將具有高音量與低音量混合的經典優(yōu)質音樂,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真正的樂曲當中體會到音量練習的重要性,將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音量練習的關鍵內容內化,完美的吸納了解并掌握。
4、節(jié)奏聲部練習
傳統(tǒng)的合唱表演中有多聲部,幾個聲部疊加在一起,形成錯落有致的變化。但這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難度很高。對于幼兒合唱隊來說,可以多一些節(jié)奏性的多聲部。不牽涉音準,節(jié)奏上錯開,比如一個聲部是慢節(jié)奏的,一個是快節(jié)奏的。又比如回聲聲部:一個聲部是完整的演唱一句歌詞,另一個聲部延遲演唱這句歌詞的后半句,形成回聲。這樣兩個節(jié)奏聲部疊加在一起,形成了兩個聲部的效果,孩子們也覺得非常容易接受。
在組織合唱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幫助幼兒記憶歌詞,還可以借助服裝、舞臺布置或道具等,豐富表演情境,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
例如,合唱隊參加《祖國祖國我們愛你》表演時,教師根據(jù)歌曲內容和節(jié)奏律動創(chuàng)編了簡單的舞蹈動作,幼兒能夠用歌詞幫助自己記憶動作,反之又能用動作幫助自己記憶歌詞。當幼兒穿上帥氣的禮服和禮裙,投入到表演中時,幼兒不僅感受到了歌曲的韻律,同時還體會到了舞蹈美、服裝美,非常自信的綻放笑容,享受合唱帶來的愉悅。另外,舞臺再配以LED背景動畫效果,孩子們站在舞臺上,仿佛就是置身童話世界的天使在歌唱。
合唱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藝術形式,在常規(guī)性教學活動之余可以給孩子們提供更多形式的豐富多彩的展示機會,如親子活動、公益活動、六一表演、畢業(yè)典禮等活動,讓幼兒上臺展示合唱表演,滿足孩子的表現(xiàn)欲。此外,開展幼兒合唱比賽也是實踐“走向舞臺”的機會或創(chuàng)造舞臺演練最有效的活動。幼兒合唱比賽不僅鍛煉了幼兒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還可以觀摩更多優(yōu)秀的合唱表演,是一次鼓舞幼兒的學習動力和開闊視野、提高對合唱水平、增強自信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