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文
(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山西 運城 0445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工業一直在不斷的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就,但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1]。分析其主要原因主要歸因于民營性質的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的管理問題,特別是質量管理問題,這是導致高速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的發展難以滿足高速動車組生產企業的要求的最重要因素[2]。因此,為了有效解決高速動車組零部件產品質量問題,就必須從根本上提高高速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管理水平,消除動車組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合同”觀念,以合作共贏為目標提出解決方案,進而促進雙方發展[1-3]。
根據多年觀察與研究發現,高速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在質量管理上存在較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當屬產品質量問題。許多供應商對于某些產品的使用壽命、使用環境要求、使用次數與頻率等產品質量關鍵問題缺乏深入了解與考究,這也就導致其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合格與否或無法確定產品的可靠性[3]。時常會發生產品在安裝運行一段時間后出現系列問題而最終直接導致運營故障而嚴重影響乘客的乘坐體驗與制約動車的運營效率[4]。
在傳統“買賣”市場發展中,“買方市場”通常情況下是主導方??呻S著現代化市場發展,這種現象與趨勢已經無法適應當今市場發展需求[2-4]。實際情況下,許多企業為了謀取更大的利益或者短時間快速獲得利益會向供應商提出超出市場規定以外的要求而最終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帶來了諸多隱患。而供應商的利益一旦受到影響就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質量,進而對高速動車組生產與運營帶來嚴重影響[3]。
在傳統的質量管理中,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模式略顯粗放,且管理基礎也相對薄弱,在遇到困難時,多數供應商的應對策略為“以不變應萬變”,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供應商習慣與適應了制度化的采購模式與方法,無論市場如何變動,供應商所采用的應對方式大多一成不變。這種情況下進行市場分析決策時,就會直接導致信息僵化、松散、片面的情況發生,這種信息對于采購方是無效且不準確的,無法對采購方進行有效的指導[5]。
對于企業來說,要想從技術、市場、質量等方面充分保障產品的可靠性,就必須建立一系列科學的工作流程與管理模式,從而進一步保證所形成方案的科學性與可靠性。盡量找到與分析出可能存在的問題與隱患,并對相應問題與隱患進行徹底整改[3]。與此同時,為了保障工程的可靠性,應該就產品的設計、研發與生產過程與供應商進行深入交流,從而使得雙方充分了解對方要求,進而滿足高速動車組的生產要求,最終保障成品質量[6]。
在對資源市場進行分析時,可采用統計分析法,根據目前市場需求,再結合當今市場發展中供求雙方關系,深入了解資源市場競爭力,最終明確供應商在核心技術、生產能力、人才資源、生產業績等各方面發展情況。與此同時,還必須充分了解目標產品在整個市場中的使用占比。應當從全局發展的角度出發,合理的分析與看待供應商的研發實力、生產方法、質量檢驗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必須充分了解產品的售后服務詳情,對有用信息進行有效整理,建立產品信息庫提高服務質量[1,3]。
在實際管理中必須提高供應商績效目標標準以保證供應商之間維持良性競爭關系。以標桿法為通用的供貨質量對比方法,該方法可以有效的加快高速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管理體制完善進度。在操作中必須要求企業對供貨商的每一環節都進行嚴格對比,如發現供應商無法滿足規定標準,可要求有關部門及時指出問題并監督供應商完善與整改,最終提高供貨產品質量,進而不斷激勵供貨商維持與繼續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供應商績效目標,保證市場的可持續發展[5]。
綜上所述,隨著當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高速動車組已經逐漸成為適應當今快節奏生活的主推交通工具,其也是現代人民首選的出行工具。因此,必須切實加強高速動車組的運營效率與質量,縱向看來,高速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管理工作執行力是保證這一目標完成度的前提[1-2]。就目前看來,高速動車組零部件供應商質量管理是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問題,要想克服這一問題就必須使采購方從不同角度與不同層面對供應商進行引導,督促供應商從提高產品質量、加強企業自身競爭力等方面出發提升自身管理水平[6]。與此同時,供應商也必須時刻關注自身研發能力與生產能力,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市場需求時刻調整與完善管理體系進而最大程度上促進雙方發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