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石家莊市裕華區第一幼兒園,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越早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越是讓人受益終身。因此,幼兒時期的德育教育至關重要,而且這一階段的德育教育不僅影響人的行為發展,更是影響到了全社會未來的道德觀念。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方式較多,開展經典誦讀是其中效果較好的一種方式。經典美文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應運而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體現載體。經典中優美的語言,動人的情節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閱讀的能力,通過誦讀更能讓幼兒學習到傳統美德的滲透,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在人生可塑性最高的關鍵時期,為他們未來的思想品德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的知識水平有限,對所謂經典并沒有全面的認識,因此,將經典誦讀引入幼兒園的課程,首先無疑是有利于幼兒知識面的拓展,以及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在幼兒閱讀水平不斷進步的過程中,他們也將潛移默化地從經典中學習優秀的文化,領略古人高尚的情操,形成對優秀道德品質的認同和對中華民族的熱愛。無私奉獻、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等諸多優秀的品格滲透在經典之中,在幼兒吸收文化知識的同時以潤物無聲之效,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例如針對小班幼兒,因其年齡小,生活經驗十分有限,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夠高,老師選擇最為簡單的五言詩或者成語故事,都是比較好的經典誦讀方式,既可以讓他們感受古詩文的韻律美,有可以積累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練習和表演誦讀這些優秀的、具有生活趣味性的經典讓幼兒從中明事理、知對錯,樹立對“德”正面的認識。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即要將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到教育中去。同時,在教育改革深化推進的過程中,越來越來要求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這其中“德”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德育也應該源自生活,并通過教導幼兒日常生活管理,促進他們的生活。誦讀經典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許多經典能夠讓幼兒學習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對生活的態度,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對中班幼兒可以組織《三字經》《弟子規》的誦讀,他們的理解能力比小班的幼兒強,對生活行為規范的認識也已經有所深化,通過這些富有韻律感的誦讀,易誦易記易懂,讓他們進一步對生活產生啟發,并吸收經典中的優秀人物、優秀故事的精髓,養成自己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時,堅持在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也將在日常的學習中培養幼兒愛讀書、會讀書、善讀書的學習習慣,將讓他們在后續的學習中不斷受益。
從縱向上,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德育作為文明歷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也是中華文明的接班人,開展好經典誦讀,有利于通過德育推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代相傳,在傳承中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例如可以針對大班的幼兒,帶領他們積極參加一些經典古詩文詠誦活動,既從中培養他們的品德與學習習慣,也可以通過他們對經典理解的表達,在社會中形成崇尚經典的氛圍。從橫向上看,幼兒是一個家庭的關鍵角色,幼兒的思想道德水平對家庭整體起到帶動和促進的作用。其實,開展經典誦讀也不僅僅是幼兒園老師的工作,更是家庭和幼兒園應共同推進的教育工作,將經典誦讀向家庭延伸,有利于家長與幼兒共讀共學,共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這樣對于社會而言,也有利于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
在幼兒園中開展經典誦讀學習或活動,對德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既可以以滲透的方式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也可以培養學習和生活的良好習慣,更能通過培養幼兒層位優秀文化的接班人并發揮幼兒作用輻射家庭,帶動社會形成經典閱讀的好氛圍。因此,幼兒園應該重視經典誦讀,優化經典誦讀教學過程。首先需要根據幼兒年齡、發展的不同層次,逐步形成層級目標,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經典本身特點,去選擇合適的誦讀內容。其次,老師需要做好經典誦讀內容或教材再開發,結合時代特征進行改編,擯棄糟粕、弘揚優秀文化,并以利于幼兒記憶、感知、領會和誦讀的形式進行教學,并適當組織一些比賽、展示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后,也需要加強家庭和幼兒園的合作力度,讓經典誦讀從課堂走向家庭,讓經典誦讀成為親自閱讀的重要載體,從而推進德育工作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