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剛 路坦
(新疆農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國家制定了很多關于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政策,以此來引導和鼓勵廣大高校學生去基層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目標值相差甚遠,歸根結底是目前大學生的基層意識不夠強。
本次調查的學校是疆內各大專院校的在校本科生,調查的專業有理工類,政法類,農業類,畜牧類,草業類,機械制造類,計算機與軟件開發類等七大專業,其中以計算機軟件開發為主要調查對象。調查的方法主要以問卷調查和個人訪談為主,問卷的題型多樣,包括選擇、填空和簡答。最后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考慮過去基層就業,積極去基層就業的學生占總人數不到百分之十。
有些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去基層發展,然而有些高校畢業生愿意去基層發展,他們選擇去基層發展的原因是,第一,目前國家大力扶持基層工作,對于基層工作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對大學生來說無外乎是一種非常大的吸引力,因此去基層發展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第二,基層工作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做起來會磨練人的意識和鍛煉人的才能,這樣一來可以讓剛畢業的學生鍛煉出不怕苦,不怕累,堅韌的優良品質;第三,可能是剛畢業的學生比較注重對工作經驗的積累,這些學生來到基層通過對一些復雜問題的解決來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第四,國家大力扶持基層建設,在制度和資金方面都給予保障,對個人發展搭建平臺,采取優先考慮原則,同時在高校大力宣傳基層就業發展優勢,使學生被深深的吸引。
第一,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想找一份體面的工作,然而,基層的一部分人民群眾不尊重科學文化知識,甚至還有對人才排斥的現象,學生們都不愿意去;第二,大學生在校的消費水平比較高,基層工資待遇沒有大城市的工資待遇好,大學生到基層工作之后很難滿足自己的日常消費;第三,基層發展機遇小,并且基層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較差,一些設施和制度存在老化和不健全的現象,這會讓剛進入工作狀態的大學生工作起來面臨很多困難;有些農村比較偏遠,且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與城市里面大相徑庭,文化氛圍與城市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會讓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覺得生活方式太過單調。以上這些都是大學生不愿意去基層發展的一部分原因。
政府應該把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放在首位,對于鼓勵大學生就業政策進行不斷的創新,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基層就業崗位,政府對于一些優惠政策一定要落實到實處,鼓勵非政府企業積極吸收和引入剛畢業的大學生,降低門檻。同時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想要自主創業又缺乏資金和經驗,政府應給予支持,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引導學生的創業之路,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創業和就業環境。
學校應把國家有關大學生基層意識和就業促進等方針落實到實處,積極地向學生宣傳,引導學生關注西部計劃志愿服務、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選調生;對于有意愿去基層工作的學生學校應積極為其講解到基層工作的有關優惠政策讓其堅定信念;學校應積極的與基層保持聯系,以便于為基層輸送優秀人才。
隨著經濟的發展,鐵飯碗的工作已經越來越少甚至不復存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作已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隨著文化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已不再因循守舊。
總之,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應該認清現實,認清自我,及時轉變就業觀念,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消除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充分了解和認識國家對基層工作的優惠政策,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積極引導大學到基層就業的觀念,樹立正確擇業觀,明確基層是基礎,國家和個人的成長閱歷離不開基層的磨練,要培養“愛農村,懂農業,愛農民”的赤子情懷,要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當代青年實現自我價值有機融合,鍛煉吃苦耐勞的精神,積累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為以后的發展道路披荊斬棘。國家層面應進一步完善基層就業制度保障,關鍵在于科學規范公平的落實落細各項政策,暢通人才發展交流渠道,這樣才能夯實基層社會發展繁榮的基石。
積極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就業,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為基層發展提供了高學歷人才,這對于城鄉差距的縮小具有積極意義,對于學生的鍛煉和成長以及實現人生的價值也具有深遠影響。對于大學生的基層意識和擇業標準,學校應給予正確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