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聞
(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廣州 白云 510080)
全球貿易國際化的前提下,人們的消費獲得了更多的發展空間,人們開始選擇跨境消費方式。且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也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但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人才緊缺問題,因此應針對當前崗位需求,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以全面提升競爭實力。
作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應具備以下幾種核心技能。一是外語基礎,跨境電商人才應懂得外語知識,并可以與外國人進行簡單交流。電商平臺的設計與規劃均需要外語知識的支持,電商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提升其外語應用水平,尤其是外語交際能力。二是懂得網絡信息技術,跨境電子商務貿易交易需要依靠專業平臺,因此跨境電商人才應掌握更多的網絡信息技術,以便在網絡平臺出現問題時及時解決,保證24小時暢通,為用戶交易創建良好環境。跨境電商的選購、付款以及物流等環節均離不開網絡平臺的支持,除了應提升人才的網絡應用技術外,還應針對性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確保平臺良性運轉。三是物流與金融知識,跨境電商涉及較多學科,屬于多領域專業,因此應全方位提升跨境電商人才的綜合素養,保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跨境電商依然在不斷延伸,屬于全新產業鏈,尤其缺乏兼具銀行金融、市場營銷以及物流管理等知識的綜合人才。同時,當前跨境電商主要針對消費者與小額批發商,產品運輸批種較多,大多采用國際物流方式。因此,跨境電商人才應懂得更多物流與金融知識,以便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更多必要支持。
首先是辦學資源有限,當前我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工作依然處于摸索階段,大多高校并未設置相關專業,無法滿足人才需求。受原有辦學資源的限制,電子商務專業發展存在較多障礙。其次是專業開設地域并不平衡,當前電子商務專業大多集中于沿海與江浙等較為發達地區,內陸與二三線城市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較低。最后是人才輸送與人力資源管理要求并不相符,當前雖然部分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但課程設置與課程計劃并不相符,學校教師隊伍缺乏實踐經驗,教學中只注重理論講解,忽視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這都使得學生無法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無法順利進入企業[1]。
各職業院校應遵循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理念,實行“全員、全景、全面、全程”的教學原則,強化實踐教學效果。同時,學校還應形成校企協三方聯動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自身實際情況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制定合理的運行機制。前期在大量合作的前提下,學校還應與業內知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建設專業型企業學院,拓展電子商務業務并分析數據,為電商技術的發展提供支持。院校應針對企業所需的人力資本類型與生產方式,實現管理模式的制度化與內容的標準化,保證人才的多元化培養。除此之外,還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使其親臨企業,動手操作,提升實踐能力。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入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進行短期或長期培訓,使學生了解企業的工作氛圍,盡早融入工作環境,并將所學知識應用至實踐中,保證自身技能的針對性,為此后人才輸送打下堅實基礎。
專業建設的核心在于師資力量,因此應在教學、創業以及科研等三個角度全面更新教師的專業知識。且在聘任教師時還應設定嚴格的資格認定方式與任期制度,保證橫向管理效果,以全面激活教師隊伍的實踐能力,保證建設具備創新思想、實踐能力的雙師型團隊,提高教學效果[2]。
在培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時,應以電子商務專業社團為基礎,以電子商務專業師生為骨干人員,培養專業技能水準較高的訓練團隊。同時,學校還應形成跨境電子商務實踐教育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電子商務競賽活動,制定項目分析、項目設計、設計深化、技術實施的教育訓練模式,確保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增強自身技能,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與理念。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應在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更多的雙創型人才,培養精英式與泛化式人才。除此之外,還應優化課程設置,將課堂與企業相融合,在課堂知識講解期間融入企業需求。比如在外貿單證課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跨境電商報關流程以及操作方法等知識;在外貿結算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電子結算方法等知識。或者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加選修課程,提高學生對跨境電商知識的學習興趣,使其在學習中提升社交水平,增強社會責任感。
當前社會存在創業高潮,為了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親身實踐,學校應針對性開展各種創業競賽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成立工作室,并與相關企業合作,共同承擔項目,使學生接觸真實的產品與外貿流程,在真實的平臺中操作,培養自身創業創新意識。且政府部門也應給予跨境電商人才一定的財務稅收優惠,為其營造寬松的創業環境。
當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面臨緊缺局面,職業院校應針對崗位要求,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全能人才,在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新型人才的基礎上,促進外貿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