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索尼再開辟了一條主打高感光視頻的產品線,攜帶著全新視頻編碼XAVC S、ISO范圍在100~102400,甚至能擴展至ISO409600的α7S閃亮登場。2015年,α7S Ⅱ除了繼承S系列高感光的優勢以外,還帶來了更強勁的對焦、5軸防抖與4K視頻錄制,開啟了4K視頻錄制新時代。2020年,磨劍五年的α7S Ⅲ帶著第四代機身以及更高拍攝規格和性能歸來,它可以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視頻旗艦機。
于海童
星空攝影師
2015年,我購入了第一臺索尼微單TM——α7S。當時索尼全畫幅微單TM剛發布不久,很多人對索尼的印象還停留在“奶昔”——好看、輕巧但不專業。然而,α7S的發布給了我極大的震撼,超強的感光性能是我作為星空攝影愛好者夢寐以求的。
以往使用單反相機拍攝星空時,往往需要煞費苦心完成對焦,但α7S在實時取景中即可清晰看到暗弱的景物,超越人眼所見,極大提高了拍攝效率。
同時,我也開始嘗試索尼的原生FE卡口鏡頭。FE 55mm F1.8這只鏡頭打破了f/1.8標準鏡頭“價格低、畫質差”的印象,擁有非常出色的點光源成像。
如今,我的機身已經更新為各方面性能更強大的α7R Ⅳ和α 7 Ⅲ,也擁有了包括4只GM鏡頭在內的超過十只原生鏡頭群,但α7S為我留下的優秀作品是我永遠難忘的。在索尼微單w十周年之際,α7S迎來了自己的第三代機身,我也盼望著在不久的將來與S系列再會。
1220萬有效像素全畫幅Exmor CMOS影像傳感器
BIONZ X影像處理器
靜態影像ISO為100-102400(可擴展到50-409600),視頻ISO為100-409600
XGA OLED Tru-Finder電子取景器
支持1080 50p/25p XAVC S錄制
靜音拍攝
譚星源
專業攝像師
索尼S系列初給我的感受就是:驚艷。一般小型的工作室也能在極低的拍攝成本下出片,特別是利用S系列的高感優勢在低照度也能獲得一個不錯的畫面。小巧的機身滿足了一些特殊的拍攝要求。在5軸防抖的加持下,讓拍攝更靈活。
在同時代的產品中,我覺得α7S Ⅱ最大的亮點在于視頻設備小型輕量化。它支持XAVC-S100m bps內錄4K,雖然依舊是8 bit 4:2:0,但是可以在后期轉10bit4:4:4 1080p。在4K拍攝時的原生ISO降到了1600,并且可以切換到S-log2/3的log assist,斑馬紋也有提升,這就意味著,單人也能在極輕量化拍攝得到一個穩定且高質量可用的畫面,解放了對輔助器材的依賴。
除此之外,索尼E卡口的短法蘭距幾乎可轉接市面上大部分的鏡頭,也是它的一個優勢,特別是在錢包不充足的情況下拍攝一些低成本或者零成本的項目。
約1220萬像素全畫幅Exmor
CMOS影像傳感器
BI0NZX影像處理器
ISO100-ISO102400(可擴展至ISO50-ISO409600)
4K視頻錄制、5軸防抖系統144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25個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點
1210萬像素全畫幅背照式Exmor RTMCMOS影像傳感器BIONZ XRTM影像處理器
759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425個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點
感光度范圍擴展可達ISO 40-409600
4K 120p視頻錄制
側翻式可變角度液晶屏
10-bit 4:2:2色深
5軸防抖
oc 7S Ⅲ給我最大的感受首先是高感的提升,在低幀率錄制星空時也能有不錯的畫質,甚至還可以降格錄制最低到1fps,可以替代一些延時攝影拍攝的內容。
α7SⅢ在S-log3下的寬容度不錯,并且起跳感光度ISO降為160,再加上能夠拍攝4K120p 10-bit 4:2:2的畫面,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我認為和同代產品相比,因為是全像素采樣,α7S Ⅲ的最大亮點就是有著最好的4K120p畫質,并且拍攝穩定性上更勝一籌。并且,它還擁有者十分出色的視頻自動追焦功能,在拍攝物體移動非常快的時候都能保持高質量的追焦性能。
使用α7S Ⅲ時,我最喜歡搭配的鏡頭是FE 20mm F1.8 G,我經常用它航拍和拍攝星空,因為它夠輕巧,相對于FE24mm F1.4 GM更廣一些,并且畫質同樣出色。
Ling Chen
旅行風光攝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