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英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辦事處聯校高馬小學,山東 聊城 252033)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的影響,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下,心理問題越來越常見,這使人們的心理發展受到了阻礙,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甚至會嚴重危害社會的和諧。在教育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應受到重視,學校應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保障,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并且能夠健康地成長。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相應的心理學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素質,使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學校教育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因此,當前的學校教育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從小學階段開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使學生能夠在學校中接受全面的教育。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使學生的心理健康達到要求,同時也對存在困擾的學生帶來有效的支持,避免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其成長和發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當前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心理學中將人的自我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本我指的是最原始的我,也是人的本能,自我指的是在現實中的自己,超我指的是理想狀態下的我,包括人自身的追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結合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能夠認識真實的自己,并且追求超我。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敢于面對困難。通過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可以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地克服困難。
學生的學習需要動機的支持,其中動機包括了外部和內部的動機,外部驅動指的是來源于外部的動力,比如采用獎勵手段來鼓勵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內部驅動指的是來源于學生內心的動力,將學習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其中,外部驅動是一種較為被動的學習形式,學生在失去了外部動力的時候,學習的興趣會逐漸減少,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表現效果減弱。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合理利用內部驅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主動,減少使用外部驅動的方式。通過將外部驅動和內部驅動有效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并且在學習中有良好的習慣,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在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內部驅動,使學生受到有效驅動,在學習中有更多的進步。
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合理利用心理學知識技巧開展引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強化,當學生在表現不好的時候,可以采用減少獎勵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而不是直接進行批評,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且能夠將自己的問題糾正。教師在采用這種方式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獎勵安排,使學生能夠在強化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能夠了解到自身行為表現是錯誤的。例如,教師可在學期測試之后對成績有所進步的學生采取增加獎勵的形式進行鼓勵,而成績有所下降的學生將原有小星星減少,使學生在外部刺激減少的過程中產生好勝的心理,提升自己的成績。當學生在學校中出現了違規的行為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讓學生承擔班級的衛生打掃工作,使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改正自己的問題。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利用學生的特點來對其進行心理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夠有更加積極向上的品質和心態。教師可借助期望效應來激勵學生,通過對學生進行贊賞,使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天賦能力,同時減少對學生的批評和打擊,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更好的表現,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和期望下獲得更多的動力。通過這種激勵方式,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逐漸進步,獲得內部驅動,進而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幫助。
學校在教育中應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組織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收獲更多的感受,并且通過體驗來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其中教師應發揮出指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在活動中進行體驗。在實踐活動的組織下,學生能夠通過一些實際的例子來理解人生的啟示和感悟,能夠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使學生能夠具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此外,教師應發揮出榜樣作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引導,避免自身行為出現問題,通過積極的影響來帶動學生,讓學生能夠學習教師自身具備的良好品質,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學習生活中健康的成長,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為學生的未來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逐漸受到了重視,為了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校應全面開設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師能夠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地管理學生,使學生能夠保持積極的態度,在學校中健康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