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昌全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隨著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國家戰略發展不斷產生新的需求,國家對于高級技術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需求也不斷增加,在此種情況下,教育部提出來了“新工科”建設目標,為我國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為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新目標和發展機遇。這一發展機遇所指的不是簡單的擴大規模、增加專業,而是倒逼我們直面高職工科教育的問題,對高職工科教育從培養目標到培養過程、從專業到課程,從教學模式到育人環境的系統性反思與重構。班主任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紐帶,在人才培養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高職新工科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班主任的辛勤努力。
當前,高職院校面對新形勢,存在對新工科的認識不足,以崗位設置專業,高職人才的知識能力體系窄化;高本銜接不暢,高職人才的培養效率低下;校企合作不深,實訓基地建設薄弱,技術人才的市場匹配受阻;師生關系疏離,工科教育的人文環境淡漠等問題,需要積極改革。
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應是構建全方位、系統化、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具備綜合素質能力包括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及所學相關專業的核心技能和職業素養,以滿足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發展的需要。
適應新工科要求,高職教育必須變革。要構建高職“新工科”專業結構滿足產業需求;重構高職“新工科”課程體系,學科交叉融合,通識與跨界豐富多彩;優化高職工科教育的人文環境,加強師生互動,緊密師生關系,充分發揮教師領路人的作用。
新工科模式要求高職院校技能實訓指導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術和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即具備“雙師”素質。而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可從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培養與引進相結合,提高指導教師的整體水平;二是進行教學改革研究,以提高教師技能實訓教學的水平;三是積極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從職業教育角度出發,所謂產教融合,是指將學校教育與企業生產有機聯系起來,校企雙方通過合作,實現共同育人、共享資源、共同發展,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交替進行,學校企業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學校不再是實施教育的單一場所,企業也因此成為人才培養的主體之一。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術優勢,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院校和企業的生產實踐、人力資源、科學研究、市場調配等優勢,互相補充、互相促進。根據市場發展需求,積極調整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應對存在的不足。
高職班主任既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管理者,思想困惑的求助者,也是其職業生涯的規劃者,人生的導師。新工科理念下班主任要創新工作。
新形勢下,高職班主任要加強學習,積極更新知識,善于謀變,主動適應新工科帶來的新變化。當今是互聯網的時代,教師的工作、學生的學習及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班主任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班級、如何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如何制定班主任管理工作計劃”等問題,對學生的身體、心理進行全方面輔導和教育。
高職學生具有層次多樣性,多數院校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氣氛低迷,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積極采取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管理,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行為習慣培養與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努力把每個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擁有良好素養和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的可靠接班人。
子曰:“師者,人之表率也”。班主任的言行是學生的表率,情感是人們看待客觀事物時產生的態度。對于工科學生而言,專業知識于人文存在先天缺陷,班主任與學生的互動不僅僅是在教學中,更是在課后的交流;不僅僅是課室、實訓室、實習基地、課外空間等現實空間,也包括網絡等虛擬學習、生活、交流空間,并貫穿于學生三年學習生涯,乃至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
精細化管理除外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外,還在于情感的細致入微,工作學習任務完成的賞心度。高職班主任一般都是兼職,但是都要有專職班主任的擔當,真情育人。在育人過程中,要弘揚“工匠精神”,營造班級“工匠”文化,幫助學生堅定走“巨匠”之路,激發學生學習潛力。
總之,新工科理念下的班主任要主動深入學生之中,熱愛學生,關心體貼,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寬嚴相濟,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利用自身優勢,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完善自身,增強教育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