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
(黃陂區文明實踐服務中心,湖北 武漢 430300)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個“民”,就是“黎民百姓”的意思。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國內市場呈現多元化,市場競爭的發展引起新聞行業報道方式的變革。都市類報紙對民生新聞的日益關注,也引起電視行業的變革。各大電視臺在做好時政新聞欄目的同時,紛紛增設民生類新聞欄目。這些新聞欄目完全由記者自采,報道的內容有社會新聞、生活常識、報摘、熱線直播、網上新聞等。它取材于市民生活,以其日常生活事件為報道題材,強調報道的平實性、貼近性。而這些民生類欄目的熱線電話也受到百姓的追捧,電話的接聽量甚至超過110、120、119 等特殊電話。
歷經20 年的快速發展,當下,電視民生新聞存在著民生關注點雜、傳播聲音弱、受眾范圍窄等諸多瓶頸,民生新聞很多時候成為了群眾宣泄生活的渠道,但是卻沒有達到引導輿論的效果。
當今,互聯網迅猛發展,5G 時代加速PC 端向手機端的轉變,以電視、報刊為信息主要載體的傳統媒體時代正在經受互聯網發展的強烈沖擊。抖音、西瓜小視頻、火山小視頻等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內容短小精悍、貼近普通人生活的新媒體傳播產品愈來愈火熱。新時代,電視媒體處于改革發展的風口浪尖。電視民生新聞在堅持以“民生為本”的核心理念下,以創新內容生產、傳播和互動的“走轉改”成為新形勢下電視民生新聞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
民生新聞主要關注市民身邊事、煩心事、社會關注熱點等,以平民的角度來關注和表現普通人的生活、生產、生計、生命,這類報道首先要強調抓住新聞的時效性,準確、快速地報道新聞事實,通過記者在現場采訪、調查跟蹤等方法采、編、播。其實,提高時效性,最主要的是要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有時利用直播車在現場直播,全面、直接報道新聞事件。如在冬季經常出現大霧天氣,市民出現堵車現象嚴重,市電視臺就在早晨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前開辟《交通紅綠燈》欄目,把直播信號切到交警110 指揮臺,現場報道主要干道的交通情況,引導市民選擇合適的出行路線。在演播室,主持人可以通過熱線、手機短信平臺等方式,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把觀眾的看法和意見及時報道出來,在《交通紅綠燈》欄目,增加出租車司機的短信平臺,讓他們及時反映道路擁堵情況。從而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和互動,增加了市民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以最新的、實用的新聞信息,贏得市民的掌聲。
新聞不僅僅包括新聞生產,在新聞價值鏈中,新聞傳播同等重要。當下,全民抖音。抖音在一個短視頻內集聚表達主題內核,或是通過幽默風趣的表達,或是通過吸引眼球的畫面沖擊表達民生訴求。例如“某教室冬季未開空調”這一話題,通過學生拍攝抖音小視頻引發34 萬點擊量,并且引起廣泛討論。電視新聞媒體在傳播信息中不僅僅要運用好電視平臺,更要創新運用大眾喜愛的新媒體模式,轉變民生新聞的傳播方式,讓民生新聞由觀眾被動收看到主動接受并引起話題討論關注,形成影響力。
當下,人人都是麥克風。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凸顯電視民生新聞的價值,需要轉“小民生”成“大民生”,加強深度報道。記者編輯們每天得到的信息許多是這家水管堵了,或是這里被垃圾堵住道路了,那家出了交通事故等,沒有多少新聞價值但又與市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小事,而這些小事,作為民生欄目,不能不報道,也不能天天報道,這就需要記者編輯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把新聞事件放在社會的背景上進行分析解剖,提煉新聞本身的價值,通過對百姓身邊小事的報道,以小見大,彰顯民生新聞的厚度、深度和高度,在全社會倡導一種社會風尚和風氣。
民生新聞被市民稱為“老百姓自己的新聞”。因此,新聞題材一定要從老百姓自己的生活中來,要關注老百姓的生活、生產等生存狀況。民生新聞的欄目要立足于本地的風土人情、社會經濟,充分了解當地百姓的需求發揮自己的地域優勢,發揮地方電視臺的地區傳播優勢,按照“三貼近”的要求辦出自己的特色,記者、編輯們要立足于本鄉本土,把握好當地的社會文化形態,并與節目的采編相結合,使節目風格吻合當地的百姓收視習慣和需要,形成親切的地道的本土風格。例如,在成都市公安局官方抖音號中有這樣一條抖音頗受關注,抖音主題是教大眾如何識別假幣。一般傳統表達中都是一條一條講解,然而在抖音中,將其編為一個反轉的人民幣騙案,在警察和假幣使用者地道的方言溝通中道出假幣的危害以及如何識別假幣,深受喜愛。
綜上,筆者認為,新形勢下,做好電視民生新聞重在把握當下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創新發展,生成優質內容、做好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