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寬恩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第三中學,貴州 安順 561200)
教師在對體育課的課堂內容進行規劃時,往往要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校園能夠提供的場地。跳繩運動可以有效解決場地問題,跳繩的形式可以是單人、雙人乃至多人。跳繩耗時少、耗能大,長期堅持可以增強學生的肌肉力量、提高學生的神經系統功能,訓練學生的協調性,增強學生的大腦發育,對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而言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同時,也可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補充與促進。
(一)不受場地限制。戶外運動一般都對場地有較大限制。例如足球、籃球等且運動較為激烈,所以不僅對場地要求較高而且還要求運動人員要有一定的身體素質,不然參與這些運動反而容易受傷,而得不償失。但是跳繩對于場地要求較低,只要是平地就可以,而且對于運動人員無任何要求,任何人都可以用一根繩子進行運動,此外跳繩運動對天氣也沒有要求,學生可以在任何天氣下進行運動。
(二)益于身體發育。跳繩訓練有利于學生肢體協調能力的提高,促進青少年骨骼的生長發育;協調性的訓練有助于神經系統的發育,還可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的功能。通過適量的跳繩運動還可以培養訓練學生的體力,以及一些肌肉群的發育。
(三)充滿娛樂性。跳繩運動可不是進行簡單的間歇跳躍運動,它可以進行各種不同的跳躍有著很好的娛樂性,其中又發展出了花式跳繩、跳大繩等非常有趣的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幾個同學共同參與,培養同學間情誼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活動,而不是簡單地玩手機等。
(一)課前熱身。學生在進行跳繩之前應進行相關的熱身訓練,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運動習慣。很多學生對熱身的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沒有必要熱身,或沒有按照體育教師的要求進行熱身,這也就為接下來的運動埋下安全隱患。跳繩看起來簡單,但對學生的反應能力、身體靈活性以及柔韌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學生沒有進行良好的熱身就開始跳繩,那么運動損傷的發生概率就會高些。教師還要給學生講解與跳繩相關的技能與知識,待學生清晰地了解了這項運動之后,就能意識到熱身訓練的重要性,并嚴格按照要求執行。為此,教師要重視監督學生嚴格進行熱身訓練,重視熱身運動、肢體拉伸等,保護踝關節、膝關節以及腕關節不受傷害,讓學生活動開身體之后以最好的狀態進行跳繩運動,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將跳繩運用到身體素質訓練中
1.快速跑。將班級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每人占用一個跑道,并成一路縱隊沿著直線跑道跑動跳繩,以跑動速度均衡和最短時間通過終點取勝。在熱身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做行進間高抬腿跑,并且加強擺臂練習。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縮小跳繩間距,做小步幅、快頻率的跑動練習,該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跑動節奏感。當然,可以用短繩作為標志線,讓學生進行折返跑接力,教師發出游戲指令,學生要在加速和減速中以俯身觸摸到跳繩為準,然后發力奔跑回起點。
2.跳高練習。在跳繩教學中,最顯著的成效就是培養學生的跳躍能力,教師可以從初期的慢節奏示范,到后期的快速跳繩教學,而這個進步的過程需要學生做好手腳的配合,比如短繩跳躍中一次搖繩進行2—3 次跳躍,這不僅要求學生有足夠的騰空高度,還要求學生把握好搖繩頻率,再如連續單腳跳、雙腳跳,以及側向跳、蛙跳等都是跳躍練習的重要手段。
(三)游戲化教學。在初中跳繩教學中,采用游戲化的教學策略可以讓教學質量更進一步,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兩組,每組用一根長跳繩,教師示意比賽開始后,學生陸續進入繩網,以繩網中人數最多為勝;或者組織與“老鷹抓小雞”類似的跳繩接力跑,需要學生在跳繩移動的同時進行跑動,可以把學生分為四人一組,兩人搖繩、兩人在繩網跳躍,規定好起跑線和回轉點,先回到出發點為勝。
(四)采用跳長繩培養團隊默契。跳長繩的活動是一項團隊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全體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的凝聚力。學生可以通過跳繩的方式,增強腿部力量、發展彈跳能力、持久力等。跳繩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除了刻板的跳長繩的團體活動之外,還可以采用蜈蚣爬等多種跳繩類型。
跳繩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體育運動,占地面積小,使用器械簡單是一項很值得學生鍛煉的運動。同時,也需要初中體育教師將跳繩項目靈活應用到體育教學中,并豐富跳繩形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逐漸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此同時,務必要做好跳繩運動前的熱身運動,適當控制學生的運動強度,在達到鍛煉效果的同時,要避免學生在跳繩過程中受傷,影響下一節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