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婭
(重慶市黔江民族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4000)
點、線、面、體是一切造型的基本要素。在服裝局部造型藝術范疇內,人體著裝后,服裝的著裝感受、技術手法、工藝、材料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都是構成服裝造型的要素。一件服裝其各個部分都可以看作由這些基本的造型要素串聯組合而成,每一個造型要素并不是單一的存在,他們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按照一定的造型規律以及形式美法則組合而成。這樣才能創造出和諧的服裝造型。
點元素在造型中具有裝飾性的作用和強調突出表現某一元素的作用。它的表現形式包括面料上較小的點或者格的圖案,以及扣子、蝴蝶結、胸花、刺繡以及由面料再造而形成的面料上較小的造型等等。主要運用在前胸、口袋、袖子的部位。
相對于點造型而言,線造型的運用更加的靈活多變。在常規服裝造型中,省道線、分割線、褶等歸為結構線。肩線、腰截線、下擺線等歸為輪廓線,這些都是傳統手法上的線的造型。隨著時間的推移,線造型的發展也愈來愈不拘泥于從前的保守呆板。尤其是當維奧內特自創斜裁的立體裁剪造型的手法之后,人們發現線的造型一下子從二維平面,跳轉到三維立體。線的作用逐步從功能性轉向裝飾性與功能性兼備的角色。
胸部的結構在服裝結構中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是因為它復雜的結構,多變的省道設計。同時它也是視覺的落點,人的第一眼即在胸,因此,胸部的造型尤為重要。在此處胸部造型設計分為傳統主流成衣款與創新時裝款。前者的對象包括襯衫、西裝等對版型要求較高的服裝,此類服裝利用平面裁剪得到的版型合體性與廓形與人體符合度小,松量不易控制。
在胸部造型設計中,運用面的元素,小片面積的面料經過不規則的重復、堆砌形成兩朵花的造型,直接用作前胸片,夸張而新穎,同時這兩朵由面組成的花的造型構成了“大”點的元素,突出強調胸部,展示服裝的主題與概念。
腰部是人體曲線輪廓的重要存在,胸臀需要腰部的連接,腰部收縮,即為X型,腰部寬松即為H型,腰部擴張即為O型,所以腰部造型決定了服裝的整體廓形。不同的造型元素串聯所呈現的廓形也不一樣。在腰部將面塊狀的面料反復折疊重復,形成從腰部至大腿部上寬下窄的倒三角造型,同時折疊后邊緣形成有規律的線造型,交替變換,改變了服裝的廓形,營造了一種立體的量感的風格,配合面料的印花圖案,生動有趣。
基于立體裁剪的局部服裝造型藝術與技術手法:
1.局部抽褶造型設計
抽褶是將面料一邊用線固定,然后通過將布料收縮從而達到收縮省份以及形成特殊的面料肌理。抽褶的方法運用頻率很高。運用的部位也沒有很多的限制,常見的多為袖子、胸腰的部位。
2.局部堆積造型設計
堆積法是通過對面料進行重復的裁剪、擠壓而形成有規律或者無規律的面料肌理的手法。
3.局部綴繡造型設計
綴繡屬于加法法則,通常在面料上添加新的面料、紐扣、亮片、珍珠,甚至是各種金屬等其他的材料來表現一種雍容華貴或者妙趣橫生的風格。在立體裁剪中應用部位通常以領子、袖山、胸腰為主。
傳統服裝,不論是平面裁剪抑或是立體裁剪的手法,想要在局部進行某一種特殊強調的效果,必須對其進行分割,在通過各種技術手法的綜合運用才能形成。而整布造型的裁剪方法打破了這傳統模式,能完成這樣的操作多為立體裁剪技法。不同于一般的裁剪,整布裁剪基本不會講究面料分割拼接,而是利用面料本身的收縮性、順滑度、褶皺度、垂感等性能,配合人體的曲線規律,在不分割面料的情況下制作出局部的獨特造型。
造型材料即服裝面料,不僅左右服裝的色彩造型效果等,更詮釋了服裝的風格內涵。傳統的面料主要分梭織面料和針織面料,有棉、麻、綢、化纖、混紡等。對于服裝立體裁剪的局部造型而言,利用普通的面料可以使之變得更加的多彩豐富,而非常規材料的應用更能夠彰顯立體裁剪的優勢,創造出耳目一新的造型。
綜合上述分析的局部造型的立體裁剪手法以及造型要素,局部造型的規律,分析以下局部立體裁剪技法綜合運用的優秀案例。案例一的造型在肩部、臀部、裙擺的部分加以夸張的擴大,放大視覺,更具沖擊力。肩部用面料再造塑造出絨感的表面,同樣的手法運用在波浪造型的裙擺,在原本大擺上增加肌理效果,更加豐富造型,厚重感大大增強。而在臀部運用了面與線交錯變化的方式,用較硬挺的面料裁剪成半圓形的面,再通過工藝,用重復的技術,層層疊靠在臀部圍成一圈造型,當人體運動時,就會產生運動的線與運動的面相互轉變的效果,讓靜態的服裝活動起來,不至于因為面料的厚重使整體的服裝感到呆板沉重。很好的注意了均衡統一與節奏和韻律的造型規律。
不同于案例一中平面的面造型,案例二中的面造型則是球面,將面料經過綴繡法進行面料再造,加入填充物呈球形,再通過大小不一的球形的堆積充當裙子,與上衣的簡潔沒有過多堆砌拼接分割形成很好的對比,運用多種局部立體裁剪的技法與造型規律,才能創造出一件理念清晰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