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峰
(濰坊市奎文區(qū)婚姻登記服務中心,山東 濰坊 261041)
我國在降低離婚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而冷靜期制度是眾多措施中最具創(chuàng)新性和實效性的一大制度建設。由于存在很多沖動性離婚現(xiàn)象,而這些行為會對家庭造成嚴重的危害,對家庭中的個人造成不可挽回后果。構建離婚冷靜期這一創(chuàng)造性制度,能夠增強離婚行為的理性化,避免沖動性離婚現(xiàn)象,有利于家庭幸福,同時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在我國的現(xiàn)行婚姻法律中,冷靜期制度主要憑借相關婚姻制度的行政部門進行管理,依靠國家強制力進行實施,具體要求有離婚意愿的雙方先暫時分開居住一定期限,在分居期間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心理輔導,引導雙方對于離婚問題進行冷靜深入的思考,達到對離婚行為的理性判斷,防止沖動離婚造成的不良后果。
冷靜期制度的構建在婚姻制度中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夠對婚姻理論制度進行完善。離婚制度與法律需要依靠司法實踐來進行履行。但是我國的婚姻法律體系并不完善,存在著很多立法以及具體實踐方面的不足,影響著法律權威與司法實踐[1]。而通過在離婚登記中構建冷靜期制度,能夠很好的傳達一種相關司法價值觀念,引導正確的司法裁決行為,完善我國婚姻立法制度的不足,同時對個人、家庭、社會都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在法律研究方面,冷靜期制度的建立,能夠激發(fā)我國法律研究與立法的創(chuàng)新性,加強與相關法律學科與專業(yè)的融合與交流,促進婚姻立法制度的良性循環(huán)。
我國的離婚審判制度由初審和二次離婚訴訟構成,這種審判方式的構建能夠增加判定的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審判制度過于復雜,這樣不僅會造成法官和當事人的心理壓力還會造成一定的司法浪費,影響司法資源的有效配置,不利于婚姻司法實踐的良性發(fā)展。構建冷靜期制度的同時可以在減少司法實踐壓力的同時,節(jié)省大量的司法資源,從而促進司法實踐的良性循環(huán)。
離婚申請屬于民事調解的范疇,因此冷靜期的構建需要以自愿原則為基礎,申請過程以及涉及方面完全取決于當事人。如果涉及雙方不愿選擇協(xié)議的方式進行矛盾調節(jié),那么就需要以法律手段進行解決。而冷靜期制度的構建應該屬于法律的范圍,所以應該以強制性為基礎,憑借國家強制力進行實施,由于離婚訴訟與冷靜期的制度設立具有一定的沖突性,所以在對夫妻雙方進行隔離冷靜思考時,應當拒絕離婚訴訟的提出。冷靜期制度設立的初心就是為了減少離婚率,促進離婚申請的理性化與合理化,促進家庭的美滿幸福與社會和諧,并不會觸犯任何人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當事人的動機與意愿不同有可能在進行冷靜期適用的同時拒絕服從相關的條例,因此與需要強制實行,真正發(fā)揮冷靜期制度的作用[2]。
冷靜期的適用一方面要保護當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法律的可行性,不能違反現(xiàn)有的婚姻法條例,應與現(xiàn)行婚姻法律條例的核心原則保持一致。當然,冷靜期制度也需要有一定的自由范圍,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當事人離婚請求處理方法的選擇上,由于婚姻具有家庭與社會雙重屬性,所以在進行冷靜期構建時,一定要同時考慮家庭影響與社會影響,達到雙贏的效果,使社會和家庭受益。在進行具體的司法實踐時,冷靜期的適用一定要遵循公平原則,注重效率與公平,注重適用的范圍與條件,提高冷靜期制度決策的高效性,防止制度設立的多頭管理以及法律糾紛。冷靜期制度的設立要突出人性化,要以化解家庭矛盾為主要內容,不能過于死板,要依據(jù)具體的案例隨時進行變化,真正能夠解決婚姻中存在的問題,能夠有效保護當事人的相關利益,得到家庭和社會的認可。
冷靜期制度的設立能夠有效保證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同時避免過激行為造成的沖動性離婚。冷靜期能夠有效為離婚雙方提供一個感情修復期,從而能夠對離婚問題進行有效的思考,但是由于離婚訴訟提出的原因眾多,因此冷靜期的設立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對象[3]。例如,由于家暴問題而造成的離婚訴訟并不適用構建冷靜期,需要通過其他司法手段進行解決,從而增加決策效率以及決策的合理性。而對于在經(jīng)歷冷靜期的思考后仍然持有離婚取向的,需要由法官來進行具體的判決,要考慮到家庭影響以及社會等影響,離婚面向的對象雖然是離婚訴訟涉及的雙方,但是它的后繼影響會涉及到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因此在進行離婚判決時應進行慎重考慮,在面向主要當事人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考慮其他相關當事人的利益。
婚姻美滿關系著家庭幸福、社會和諧,更是社會良性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當今社會由于多種價值觀與價值取向的沖擊,我國的家庭婚姻情況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我國的離婚率近年來有一定比例的上升,這對社會和家庭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婚姻法作為處理離婚訴訟的主要手段仍然存在著許多制度上的不足,通過在離婚登記中加入冷靜期制度,能夠有效減少當事人離婚的概率,促進雙方長遠、冷靜的思考,保證離婚判決的公正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