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君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橫崗街道四聯(lián)小學,廣東 深圳 518115)
教學是教師工作的基礎,課堂教學作為所有老師的必修課,在小學這個兒童身心茁壯成長的關鍵階段,為了讓學生對中國古代詩詞文化有更深刻的認知,提高小學生古詩詞教學的吸引力,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的重要補充,更是新課改下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的重點方向。
在古詩詞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經常會遇到如下問題,1、學生對古詩文不能完全理解,從而提不起對古詩文的興趣。2、教學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學生聽的昏昏欲睡。3、心理學研究認為,5-6歲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為10-15分鐘,7-10歲約為15-20分鐘,10-12歲約為25-30分鐘,12歲以上能持續(xù)30分鐘以上,故注意力的分散也成為小學生對古詩詞提不起興趣,覺得古詩詞沒有吸引力的原因。
兒童從出生開始面對的語言環(huán)境就是白話文,熟悉了使用白話文與所有人對話溝通,在古詩詞的學習中,需要學生把古詩詞的一字一句轉換成自己能夠理解的語言系統(tǒng),打破自己已經形成的語言規(guī)則,然后還需要更深層次的去理解融合古詩詞表達的語境和作者的情感。種種變換對于小學生來說,可謂是非常重大的挑戰(zhàn)了。
從一名語文教師的角度來看,為了提升學生們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提前進行有效的預設,首先根據學生的特點,科學性的設計教學目標。接著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與設計,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生動活潑的讓學生進行上位學習和下位學習,對教學的重難點用提問互動,頭腦風暴等方式進行分析講解,鞏固學生的基礎,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學習,提升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對教學策略加強設計,合理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融合于古詩詞的情境之中,組織學生有效的討論,進而達到有效鞏固的目的。
教師需要熟悉課文中古詩詞教材,掌握教材思路,積極備課,備學生、備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揣摩教材內容,鉆研教材,教學環(huán)節(jié)需簡單明了、又有可操作性,既要適合本班的學生,又要有助于學生理解。只有在了解學生,熟悉知教材,課前充足準備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如何去教,還要考慮到學生如何去學。
古詩教學開始時,老師可以采用提問題、設置懸念、帶去情景、講故事、猜謎語、看視頻等方法,吸引學生對古詩詞產生好奇心,引發(fā)學生興趣。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可以先渲染意境,提問同學們是否去過廬山?有見過瀑布嗎?由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回憶瀑布的模樣,然后讓同學們用語言來描述自己所看到或者想象的瀑布模樣,使學生對瀑布的好奇心急劇上升,迫切想揭開瀑布的真面目。順勢引出詩題以及講解詩人背景,讓學生初步試讀,初體會詩意,可以分角色男女試讀,分析差別,帶入作者感情,老師分析品讀詩句,并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根據理解的詩意所聯(lián)想到的畫面。此時老師可以再次帶領學生一起齊讀古詩,再現(xiàn)古詩中瀑布壯闊的景象。最后在課件中顯示瀑布波瀾壯闊的景觀后帶領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業(yè),可以回去與父母家人介紹他們今天看到的瀑布。
我們需要盡量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課堂內容。不僅限于單純的分析背誦教學。
多渠道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并學會學習,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引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
語文教學需要實現(xiàn)從內容分析的閱讀教學向策略指導的閱讀教學的美麗轉身。那么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呢?需要做到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體驗,學會思維,學會發(fā)現(xiàn)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這是無數(shù)教育工作者想要實現(xiàn)的目標。
我們先需要端正教師的教學思想,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如角色扮演,情感體驗等方式正在不斷出現(xiàn),更多關心學生關注教學的老師們開發(fā)出新的教學模式,從而吸引更多學生關注課堂學會學習。
古詩文與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往往枯燥和不認識的文字不但難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還會讓小學生產生回避的情緒。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小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常常很難集中注意力。而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又有強烈的好奇心。適當開展戶外教學就能突破這一瓶頸。通過帶領小學生走出課堂,走向戶外,在大自然的幫助下進行古詩詞教學。實現(xiàn)將古詩詞的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體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時,詩句里描繪的是春柳勃勃生機,蔥翠婀娜,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此情此景用語言可能無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的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帶領小學生進行戶外教學。讓學生進行柳樹觀賞,向學生解釋春天中柳樹的種類,并能讓學生在玩中體會春風拂柳具體情境,在大自然的熏陶感染下,體會詩句中描繪的場景,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不僅使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深刻,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還能提高對大自然的熱愛。
總之,優(yōu)秀的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古詩詞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探索精神,提高寫作能力,語文老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興趣,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