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區綦江中學,重慶 401423)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教學的目標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斷的創新,學校也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目標,所以教師也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強調學生要科學探究,以訓練為主導,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關注創新型化學實驗教學[1]。
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求,實驗教學更加偏向學術,化學實驗的內容不切合學生的生活,只是注重化學實驗的結果,從而忽略了學生對化學實驗過程的參與,所以學生沒有化學實驗的體驗感,就會對化學學習逐漸失去興趣[2]。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留給學生的實驗空間較窄,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充分發揮,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學校由于一些設備簡單,所以大多數教師都只是在課堂上單一地做實驗展示給學生觀看,然后就開始給學生講解化學的結論,學生也只是在被動地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所以這種照本宣科,直接告訴學生的數據和報告的方式,讓化學的內容也缺乏創新性,學生在這樣枯燥的學習氛圍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甚至降低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化學考試的成績一般都是靠試卷來評測,而對于實驗成績,全靠學生在平時上課過程中對實驗數據進行的記錄為依據,所以實驗考試多會出現互相抄襲的情況發生,這種實驗成績也不能拿來評價學生的成績。化學的筆試考試內容是來自教材上的知識,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會有些局限性。所以教師只注重學生的筆試成績,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驗動手操作能力,這也會影響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掌握程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對化學的求知欲,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也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化學學科的特點,在授課過程中,合理安排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水平上以舊引新,并且也可以給學生演示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或者是創建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給學生制造懸念。
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主體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成為獨立創新的主體,并且教師也要改變自己的授課的方式[3]。在化學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實驗進行獨立地操作,教師在一旁指導,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下冊鐵與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反應中,教師首先要選擇出實驗的材料和器材,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鎂、鋅、鐵、銅四種金屬中哪些能與鹽酸、稀硫酸發生反應?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心,然后在學生基本掌握實驗的操作技能后,教師就可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只要在保證學生的安全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實驗提出不同的方案,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流,共同尋求最佳的實驗方案,在這樣的一個實驗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型化學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要進行科學的探究,教師也要改變學生以前的照搬照拿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的探究性,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問題首先進行猜想和假設,然后教師和學生可以一起制定實驗的方案,然后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記錄實驗的過程和出現的實驗疑點,最后學生可以對實驗的結果進行概括和反思,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化學實驗的樂趣,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要根據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程度,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可以和學生水平相等的化學小實驗,進行學生之間的實驗競賽和實驗論文等活動,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對化學進行聯想思維,利用課本上的知識,進行一個化學公式可以解多道題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就不會僅僅停留在現有的知識水平上,學生也可以對化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并且還可以把學到的知識結合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水土不服的現象,每一個地方的水硬度高低差異較大,硬度高的水中Ca 和Mg 等金屬物會和S、O 相結合,就會讓人的腸胃功能受到影響,打亂人體的腸胃功能,所以人體受不住就會出現腹脹、腹瀉等。學生通過化學和生活相結合,也會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些學生還會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把化學運用到生活中,比如用醋洗去杯底水垢,用二氧化碳加壓溶解制成爽口汽水等,充分調動學生對化學的積極性。
創新教育是新課改的方向,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的觀念和方式,所以創新型化學實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能夠調動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繼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