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第二小學,河北 承德 067399)
近年來,隨著認知科學的不斷普及,圖式理論也逐漸發展成了指導各類教學活動的重要理論。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實際上在作文教學中,也存在建立圖式、激活并運用原有圖式、選擇圖式的過程。只不過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
圖式是人腦中存在的整體以及有關某一領域的知識,一種知識“結構塊”,即由許多相似或相關聯的事件或信息構成。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圖式有三種特征,1)圖式作為理解新事物的一個框架而可以用于許多不同的情景,其具有普遍性,并影響著人們對所呈現的信息的注意和解釋:2)圖式是一種作為個體已經知道的內容而存儲于記憶的知識,而具有了知識性,可以超越給定的信息,做出預測和推理:3)圖式是圍繞某個主題而組織起來的,其具有結構性。
我在作文教學中摸索出了“目標分解法”,設計了一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模式:指導學生在模仿中初步學會寫句子,組織句子,構建關于作文的最基本“圖式”;再在仔細觀察中積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激活作文“圖式”;最后學會選擇合適的作文“圖式”,把自己的思想通過準確地表達出來。
初學作文者,最困難者莫過于千言萬語不知如何下筆,小學生尤其如此。所以我認為在學生大腦中構建有關寫作的“圖式”是作文教學的關鍵。作文教學中的模仿,就是要求學生根據范文,構建作文“圖式”,通過仿寫,學生在動筆體驗中接觸了行文的章法,不僅降低了作文的難度,又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盡快構建起作文“圖式”,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大量的仿寫內容:有的以章法為主,有的著眼于內容的啟發,有的根據課文展開聯想,有的以吸收妙詞佳句為主……。但在實踐中我發現,仿寫應該以模仿結構為主,熟悉各種文體,主要是記敘文、寫景類作文的結構特征、行文特點。
要使仿寫成為一種有目的、有效益的“圖式”構建過程,必須注意以下三點:一要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模仿;二是要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原則,不同年級學生要求要有所區別;三是要讓模仿與想象結合,在模仿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及時引導學生向“自作”發展,形成圖式。
學生構建起了作文的基本圖式后,教師應適時導入第二階段——積累作文素材,激活作文圖式。
小學生的觀察由于認知不成熟,往往具有膚淺、不穩定、無意等特點,他們對觀察對象要么“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要么流連忘返于感興趣的細節而忽略整體;或者停留在籠統的表象上而不會抽象,因而無法激活圖式。因此,在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時,我認為首要的是引導他們去“抽象”:在用眼睛觀察熟悉的事物時,要看到其最具特性的地方,即與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同時,為了“抽象”,也可變換觀察角度,真實紀錄觀察結果,纖維畢露,而不是大而略之,這是激活作文圖式的關鍵。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金魚時,首先讓學生描述金魚的特征,結果絕大多數學生只能說出大概。接著,我引導他們去生物園實地觀察,啟發他們觀察金魚的外形,從眼睛、嘴開始,再到魚鰭、魚鱗、魚尾,然后觀察金魚的動態,游動時頭尾各部分的動作。從而激活作文的圖式,令學生有了表達的沖動,作文里多數學生都能言之有物,部分還能把金魚描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最后,我又幫助學生歸納出一般的觀察方法:從頭到尾、由靜到動,由此及彼,形成有關觀察的程序性圖式,讓作文學習更上一個臺階。
要激活作文圖式,不僅有待于用眼睛攝下生活中的鏡頭,還有待于用耳朵捕捉周圍的聲音。有聲有色,才能有效激活作文圖式。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聽”的重要性,把聽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這也是啟發學生在作文體驗中積累的重要內容。我常常在作文練習中讓學生根據聲音來描繪動作、事物,甚至人物;或者帶領學生來到運動場,如實紀錄運動時的喧囂;帶領他們走進生物園,用心捕捉鳥鳴的婉轉;啟發他們分辨男女說話時的差別……通過積累,不斷完善、激活作文圖式。
除了眼看、耳聞,觸摸和嗅覺也是積累素材、激活作文圖式的重要手段。在作文訓練中,我喜歡鼓勵學生去輕撫一片片樹葉,感受生命個體之間的微妙;觸摸蠕動的蚯蚓,領悟生命的奇妙靈性;沐浴拂面的微風,揣摩生命的每一次悸動……總而言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積累素材,就能不斷激活作文圖式。
有了圖式并不意味著就能夠運用圖式構思作文。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對頭腦中已有的圖式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的整理加工,結合豐富的想象讓作文的水平更上一層樓,這就是作文教學的第三步:激發想象,讓作文遵循合適的結構,充滿情感。小學課本中許多課文使用了省略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填補這些空白,這就是圖式理論中完形的功能,它強調頓悟學習、學習是可以遷移的,學習必須是創造性的。
幻想也可以用來激發想象,幫助學生把作文圖式提高到新的水平。我曾布置學生寫過一篇題材寬、思路廣的作文,《我的2050 年》,由于它沒有對應課文的參照,也沒有平時作文圖式的限制,大有發揮的余地,對選取適當圖式是個考驗,但在作文中學生表現出來的想象力,運用作文圖式的能力令我詫異。
以往的作文教學,我只是在摸索中前進,但圖式理論讓我站在了理論的高度重新審視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我體會到作文教學在本質上是思維的開發、訓練,只有當教師敏銳地捕捉到學生思維的每一丁點進步時,才能因勢利導,將作文教學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