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武漢市江漢區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00)
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加強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項目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這對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要求。隨著我國城市住宅的小區化,人們對環境設施的配套及精神生活質量的需求不斷提高,社區文化建設亟待加強。公共圖書館界在圖書館政策、圖書館立法、圖書館服務體系、總分館制、服務手段和方法等領域展開了深入地探索與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城市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腳步不斷加快。特別是城市中小型公共圖書館,以其小巧、休閑、便捷等特點,成為滿足廣大市民精神文明和文化需求的重要基地。社區圖書館是社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的發展決定著社區文化建設的方向。作為文化知識的載體,圖書館有義務、有責任為全社會的每個公民提供開放、平等的服務。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發展社區圖書館,完善社區文化服務功能,推進“讀書之城”建設。本著便民、利民、愛民的工作方針和文化進社區的服務宗旨,發展建設社區圖書館勢在必行。筆者對武漢市江漢區內107個社區圖書館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就武漢市江漢區社區圖書館建設對策和發展模式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設想。
(一)基本情況
江漢區屬于武漢市中心城區,總面積33.43平方公里,現有戶籍人口47萬人,社區居委會107個。根據區政府的要求,江漢區文體旅游局制定了《加強社區文化體育建設的實施方案》,對十二個街道的107個社區展開了現狀調查:截止2015年全區107個社區全部建有社區圖書館覆蓋率為100%,圖書總藏量128177冊,圖書館面積共為7820平方米,書架總數369個,閱覽室座席總數1936個。圖書少于500冊的圖書圖書館占25%,無經濟收入補貼購書的占95%。江漢區現無國家立項援建的社區書屋。現有社區圖書館在發展規模、速度和館藏數量上存在著不平衡。
(二)圖書管理與利用情況
1.圖書閱覽情況。社區圖書館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前沿陣地,是居民開展讀書學習、文化娛樂的重要場所之一。全區107個社區圖書館中有65個標準社區千冊圖書館,有10%的每周開放時間為36小時,每天接待讀者人數在20人次以上,借閱圖書在10冊左右,周開放在30小時以下的5個,10小時以下或每月只開放1次的3個。每個社區圖書館都有期刊借閱,有的社區還裝訂成冊,供居民借閱。讀書人群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
2.圖書管理情況。社區圖書館均無專業、專職管理人員,全部是由文體委員兼職或者是由社區其它工作人員擔任。各級政府和街道均無投入資金建立。近年來,區文體旅游局為社區居民辦實事投入118萬元,購買贈送新書4.3萬冊,扶持75個社區建立千冊圖書館;從2004年至今,每年投入5萬余元,免費為全區116個社區訂閱“四報四刊”;今年,區文體旅游局將扶持建成55個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含55個社區千冊圖書館),并贈送一批圖書。
3.讀書活動情況。大部分社區圖書館除了陣地服務外,同時也開展了各式各樣的讀者活動,深受轄區內廣大讀者歡迎。如華中社區居委會千冊圖書館,堅持向讀者開放,先后舉辦小讀者座談會、書法、繪畫、科技小常識實驗等活動;永康社區千冊圖書館舉辦讀者知識競賽;軍民共建的聯保社區千冊圖書館是由100多平方米的圖書館與老人活動室共用,經常舉辦老年人圖書活動。
4.圖書流動服務情況。2001年開始,為進一步發揮江漢區傳統文化品牌活動——“金橋”書評的啟迪和幅射作用,區文體旅游局局將讀書評書活動深入社區和基層,購置了流動書車,興辦“金橋”流動書屋,服務轄區居民讀書需求。現已建設“金橋”街道流動分館6個,每個分館圖書保有量平均在10000冊左右,同時,建設流動汽車服務點30個,流通20余萬人冊次,極大發揮了圖書文獻資源的作用,增強了辦館效益,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并通過讀書評書活動的深入開展,提高廣大群眾文化、道德、文明素質。
(一)全區社區圖書館增長緩慢,發展后勁不足,缺乏造血功能。
進入21世紀,我國房地產經濟日益興起,城市住宅建設日趨小區化,但小區在文化設施中最重要的部分社區圖書館的投入幾乎是零。早在2003年就有武政辦(2003)33號文件中關于“新建小區文化活動室面積不能少于100平方米,其中圖書館面積不少于40平方米,以滿足社區群眾有組織、就近、經常和有選擇地開展文化活動和文化學習的需要”。江漢區把圖書館建設納入規劃的只有楊子小區內有一個藏書不足3000冊的圖書館。有些街道社區重視不夠,對圖書館發展缺乏必要認識。往往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填補空白來開展圖書館工作,這種運作方式必然導致圖書館的發展后勁不足,讀書人群不斷流失。基層圖書館是響應上級的政策應運而生的,如江漢區2000年三個試點街8個千冊圖書館建立時紅紅火火,現在也只有4家在開展讀書活動,而且近幾年未購置一本新書。尤其人員、經費、場地的保障成問題,又沒有明確的制度作為圖書館發展的支撐點,基層圖書事業永遠只能停留在表層。
(二)社區圖書館建立方針不明確。調查中發現有的社區圖書館為爭取上面的撥款和迎接達標檢查等,突擊建室。等到檢查完畢,又將圖書置于一邊,圖書只藏不借,開展其他的有償服務。社區圖書館只建不用,形如虛設。調查中發現有的社區圖書館建成后,由于工作人員變動和場地另作他用等原因,將圖書鎖入書庫式書柜,長期不外借,有的開放也是每月一次,圖書館形如虛設,主要用來應付各種檢查用,而不是為了方便讀者使其書刊得到充分的利用。購書經費不穩定,新書購置存在難度。近年來由于購書經費不穩定,書價的不斷上漲,社區圖書館新書得不到及時補充,如有的圖書館幾年未進一本新書,圖書破損程度相對增加,造成讀者人數逐年減少。
(三)讀者活動比較少,圖書館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全區社區圖書館大部分開展或開展過“金橋”書評讀者活動,而且有的社區每年都參加區里比賽,但也有一部分圖書館因人手不足、經費、場地有限等原因,從未開展過讀者活動,使圖書館在領導與居民心里可有可無,更談不上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投入。
(四)圖書館專職和兼職人員的業務水平整體較低,規章制度不完善。從調查中發現,基層圖書館管理員沒有一個學過圖書館學或相關學科專業人員,全部是由社區文體委員和工作人員兼職,一般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工作責任心不強,人員平凡調動不固定,對圖書館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管理水平有限等,這一現象制約了社區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五)市、區級圖書館業務輔導工作缺乏深度。由于市、區級圖書館忙于自身建設,對基層圖書館的指導投入的精力不多,一般也只是在建圖書館之初對其人員進行一些基本的業務輔導,或者象征性地提出一些意見,平常也只是通過電話聯系,很少有時間深入基層手把手教,一步一步地學,使得本來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就差的圖書館長期徘徊在低水準,低產出的惡性循環中,不能從實質上得到提高。
(一)加強領導,齊抓共管
領導重視是建設和鞏固社區圖書館的關鍵。建議首先成立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由區委、區政府牽頭。財政出資金,各有關單位各級領導組成指導委員會。協調讀書場所建設和管理的經費保障、場所規劃、人員配置等問題;研究和制定大型主題讀書活動方案;指導全區面上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下設辦公室,由區圖書館負責日常工作。市、區街道辦事處齊心協力,將社區圖書館建設列入文明小區達標內容之一,搞好圖書館建設,不僅在數量上,更要在質量上提高基層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使社區居民實實在在地體驗到信息帶給他們的便利和好處。
(二)統籌規劃,協調創新,推進總分館制建立
政府主導下推進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一體化,形成覆蓋全區的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要推進社區圖書館穩定和持續發展,應創建新型服務體系,即“構建以市、區級圖書館為中心,以街道圖書館為骨干,以社區圖書館和圖書流動車為支點,以企業、學校、部隊等行業系統圖書館聯合加盟為補充,覆蓋市、區功能完整、資源共享、管理規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以共享工程等項目建設為抓手,爭取國家支持并最大限度調動社會資源。在服務內容上與群眾需求對接,加強以區帶街、社區,協調發展公共圖書館總分館一體化建設的探索力度,形成多元化圖書館發展新格局,圖書館管理縱深化、規范化、制度化發展,使區、街、社區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形成合力,社區圖書館保持長效發展機制,以聯合共享為目標,構建惠及全民的區、街、社區的三級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
(三)規范管理,推動共建共享一體化建設
區財政的投入直接進入總館的區圖書館、專項用于街道、社區分館的資源配置;區財政的投入劃撥在區文體旅游局的專門賬戶;街道社區投入主要用于保障社區分館的水電、館舍維修、工資等。社區分館的資源采購由總館統一進行;社區分館的設備更新由總館提出要求,區級政府按政府采購的程序招標采購;社區分館的其他日常業務支出,均由總館在預算內開支。
總分館體系中的圖書館不僅提供文獻資源,而且提供活動。區、街、社區總分館可在其體系內實現統一采購、統一檢索、統一配送,實現文獻的統一流通、統一檢索,通借通還。全區每三個月或半年流動更新一次,建立物流傳遞系統。同時,在區、街、社區總分館體系內建設統一的計算機網絡平臺,實現書目檢索、數字資源的共享。
以區圖書館為中心館,除了承擔培訓和輔導基層圖書館業務外,還要幫助建立和健全基層圖書館,逐步形成網絡。設流動書車或區館牽頭開展館際互借等辦法,補充社區圖書館書量不足,進一步擴大圖書館讀者覆蓋面,方便讀者,走資源共享的路。
(四)加強自身業務建設,搞好特色服務
加強自身業務建設,一是提高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培養專業人才,強化隊伍建設為了社區圖書館建設,應重視圖書館員的知識提高和素質培養。加強繼續教育,補充和更新知識是社區圖書館館員職業技能建設的最好途徑。二是優化藏書結構。搞好宣傳工作,可通過廣播,印制宣傳單,家庭讀者活動,演講、書評征文比賽、報告會等,搞好特色服務,積極支持和參與社區文明建設中,取得社區各界的認可和支持,加大對圖書館的投入,是鞏固和發展社區圖書館的關鍵所在。
(五)鞏固完善規章制度,確保經費、人員、場地的穩定
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經費、人員、場地是制約圖書館發展的主要因素。要把圖書館的建設納入整個社區建設的規劃中去,保證經費、人員、場地相對穩定,只有這樣,社區圖書館建設才能得到鞏固和發展。
建設社區圖書館,是社區服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希望借助市、區“讀書之城”建設的東風,使社區圖書館建設得到有效地發展,以人為本,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服務,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不斷提升居民整體素質,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和諧社區貢獻一份力量。
(六)對于無法確保經費人員的社區圖書館開展自助圖書館服務
有些社區,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確保有足夠的經費和人員來運作社區圖書館。對這樣的社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提供社區圖書館的服務,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有足夠空間的條件下可以建設24小時無人值守的社區圖書館,以張家港市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為例,這種自助圖書館可以智能提供借還服務,并對室內安全進行24小時監控,能夠有效的解決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而資金層面,可以由區圖書館來提供新書更換服務,這樣就可以使社區圖書館能夠正常運作了;另一種方式是在沒有足夠空間的條件下,可以直接設置24小時自助圖書館借還機,以廣東省佛山市社區圖書館的建立模式為例,他們在每個社區都建設了一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設備,社區居民能夠直接在自助圖書館借還機上進行圖書館的借還操作,如果能夠在社區居委會內加入數字圖書館閱讀機,則效果會更好。
本文對當前社區圖書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根據對江漢區社區圖書館的調研情況,提出了一些個人的設想,希望能夠為其他地區社區圖書館的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