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虹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 100088)
政治學經過長時間發展,無論是作為一門學問、一門學科或專業,都取得了明顯成就。但是我們應注意到,以一門學問為主的政治學,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缺憾,在政策層面上體現出的問題較為普遍,將阻礙科研的深入。為了發揮政治學在社會發展和國家進步中的服務功能,需要不斷完善研究理論。
比較方法是在一定理論基礎上提出的,唯物辯證法帶給我們一定啟迪,作為一種最科學的理論,它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結合產物,具有聯系和發展的特征。唯物辯證法認為,世上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是互相關聯的,這種關聯性不以人們意志力而轉移,同時聯系又是多樣、普遍的。在政治研究領域,人們通常對幾種政治現象進行比較分析,通過深入探索,了解它們之間的規律性聯系。由此可知,將比較分析法運用到政治研究中,是人們在唯物辯證法指導下產生的一種行為,說明唯物辯證法是比較方法的理論基礎。
有人主張比較法屬于規范分析范疇,也有人認為它在實證研究范疇。因此,人們在認知上出現歧義,主要原因為人們應用的判別方法存在區別,為了獲得正確的理論觀點,應從兩者根本特征出發具體分析。我們知道,規范分析關注研究對象的性質,采用抽象思維來研究。而實證研究注重對象的狀態,抵制價值判斷。從這一角度看,比較分析方法不是屬于哪種范疇的問題,而是將其作為一種方法的問題,確保該方法運用到實證研究中。從前者觀念來看,人們通過對民主政治和專制政治的對比,得出民主政治是社會進步的標尺,專制政治是社會不文明的體現。對于后者來說,將其用于政治研究中,能準確描述研究對象的狀態。
為了將政治學方法運用到實證研究中,需要堅持以下原則:第一,目的性。通過比較分析來說明政治現象和政治事物,了解兩者間的本質聯系,能夠正確認識政治發展規律,為政治研究提供依據;第二,可比性。政治現象和政治事物間的聯系要滿足一定條件,如果兩者間不存在內在關聯性,則無法運用比較方法;第三,多樣性。進行實證研究時,應從元素角度進行研究對象的分析;第四,客觀性。人們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在進行政治思想、政治體制、政治制度等內容的比較時,應保持公正態度,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學科層面出發,運用政治研究比較方法,能幫助人們了解現代社會中政治現象所持觀念。而從人們對政治現象的態度來看,可運用政治研究理論,對這種現象進行闡述和解釋[1]。
通過對政治學理論及方法的描述,我們可進行兩者的比較分析。第一,兩者都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可反映客觀現實;第二,關注社會、自然和人的關系,引導人們保護生態資源,愛護自然環境;第三,強調社會和諧、人際友好。為了維護政治穩定,將政治學理論內容運用到多個領域中,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舉措;第四,關注國家民主的價值。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明顯,一方面,產生時代環境不同,另一方面,理論依據不同,前者以生態哲學為理論基礎,后者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五,生態政治觀體現出明顯懷疑性及批判性特征,而科學發展觀不討論資金主義相關問題。我們認為科學發展觀吸收了人們政治文明精華,能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客觀反映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及處理好自然關系的決心,可在建設中國社會主義事物實踐過程中,展現出活力和生機。
80年代以來比較政治學中,主要流行的兩種理論模式都注重對政治舞臺上行為媒體間關系的考察,雖然在劃分標準和方式上存在差異,但都將非政治要素納入分析視野中,從某種意義來說,政治學具有團體沖突研究特征,而不同研究模式下,這種沖突被賦予的加權指數不同。盡管我們分析并解釋了現實政治變遷現象,這兩種政治研究模式都體現出合理性,但還存在一定缺陷。從社會關系層面來說,有關政治學理論的適用性爭論持續較長時間,并超出比較政治學研究范圍。而相關學者在關鍵概念界定上還存在意見上的差異,尤其在國家社會分解問題討論上,沒有得出具體定論。進行公民社會定義時,主要存在過于寬泛或狹窄等問題,一方面,定義公民社會就是出于國家和經濟制度化的政治,以及行政控制外的社會區域,在這一區域中人們從事具有指向性的經濟活動。從這一定義看,在國家范疇外的活動及組織都被看作是公民社會構成部分。另一方面,有學者認為公民社會是一種非政府的活動,這些活動是否是公民社會的構成部分,主要看是否包括針對個人尊嚴的認同,以及維護個人自由等[2]。
定義上的歧義,導致政治研究方法的混亂。如在種族主義組織和環保活動是否是公民社會構成部分,國家和政府支持的活動,是否屬于非公民社會范疇等問題上,不同學者的觀念不同,顯然概念上無法統一,已成為政治領域研究和國家社會關系判斷的主要缺陷。另外,現有政治研究方法還存在絕對化、簡單化的傾向,有學者強調國家和社會之間的沖突,而不能關注兩者融合的方面,這種沖突將帶來制度改革,而兩者間的有機協調,將不會促進制度成長。如何處理好協調和沖突問題,將是政治研究領域主要研究內容。
結論:綜上所述,針對政治學理論和方法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隨著研究方法的優化,能提高我國科研水平,幫助人們認識政治規律,將政治學理論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從方法層面入手研究相關問題,提高政治學理論的針對性,不斷完善政治學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