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豆豆
(河南法中圓律師事務所律師,河南 鄭州 450000)
認定工傷的前提離不開工傷三要素,通常簡稱為“三工”原則,即“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和工作原因”。在這三要素存在的前提下,發生的“傷”才被定義為工傷。
所謂工作時間,根據有利于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立法宗旨,司法實踐中對工作時間的認定,應理解為既包括用人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和用人單位要求加班加點的時間,也包括為開展正常工作所必需的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時間、因工外出時間、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從事其他活動所需的時間。
所謂工作崗位,與“工作場所”是有區別的,但在文中不做區分。工作崗位一般指勞動者從事本職工作所在的崗位,既包括勞動者本職工作崗位,也包括受用人單位指派從事其他工作所在的崗位。在工作時間內,勞動者來往于多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工作場所之間的合理區域;用人單位為解決勞動者在工作過程中的合理生理、生活需要而提供的工間休息等場所都屬于工作崗位。
所謂工作原因,一般情況下是指勞動者正在從事本職工作,或者在從事與本職工作有關聯的事情,司法實踐中還包括與工作有關的為完成工作任務而必須的生理需要。所謂必須的生理需要,通常可以理解為勞動者在日常工作中合理的生活生理需要,是無法回避、無法克服、必須需要的,比如吃飯、喝水、上廁所等。這些必須的生理需求,與勞動者的正常工作密不可分。
在工傷認定時,有一種特殊形式的工傷,即“視同工傷”的情形。《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了視同工傷的情形,其中最常見的為第一款第(一)項中規定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視同工傷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8)最高法行申7403號裁定書中認為,“視同工傷屬于通常意義上因工傷亡之外的擴大保護,故對視同工傷的判定,應當嚴格掌握,不宜對視同條件隨意擴大解釋,不合理擴大視同工傷的保護范圍。”據此,各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行政部門對視同工傷的情形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體而言,相關部門對應當視同工傷的情形在認定時極為嚴格。本文通過案例分析,對視同工傷的情形進行淺析。
田某,45歲,為長垣縣某供電公司的農電工,長期從事農村電路電線排查檢修,工資由供電公司按月發放,供電公司給其繳納有工傷保險。2015年12月25日上午,田某在高廟村排查線路,工作持續到中午12時。下午14時整田某又回到高廟村繼續排查線路時,發現村委會的喇叭不響,需要爬上電線桿去查看線路是否通暢。田某隨后回家取爬桿用的腳扣和腰帶。田某回到家中突發疾病,昏倒在工具棚門口,半個小時后被鄰居無意發現。16時許,鄰居撥打120,河南宏力醫院到現場搶救,田某當場搶救無效死亡。田某家屬遂到供電公司要求給田某認定工傷,供電公司到長垣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縣人社局)咨詢后,被告知田某不是工傷,原因是田某死亡不是在工作崗位上。后田某家屬委托律師(本文作者),請求為田某申請認定工傷。筆者通過調查取證,向縣人社局提交工傷認定申請書及相關證據材料。
縣人社局作出了[2016]001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后,筆者代理田某家屬向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以下簡稱省人社廳)提起行政復議。省人社廳受理后,撤銷了縣人社局的[2016]001號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并責令其在60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田某的工傷認定案再次回到縣人社局,這次縣人社局高度重視,并聘請了專業的法律顧問,科長親自帶隊并到相關現場調查取證。同年8月16日,縣人社局依然對田某的死亡不予認定為工傷。筆者代理田某家屬再次向省人社廳提出行政復議,省人社廳調查核實,根據長垣縣人社局提供的證據及其答辯,并詢問田某妻子,聽取了筆者的代理意見,再次作出了撤銷了長垣縣人社局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并責令其在60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田某的工傷認定案再次回到了縣人社局,經過縣人社局再一次的調查核實, 2017年2月15日,田某的死亡終于被縣人社局認定為工傷。
首先,“三工”原則是認定工傷的基本原則。在實踐中,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工作時間”、“工作崗位”并非固定不變,往往因為具體工作任務而變化不定。筆者認為,勞動者因“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才是認定工傷的核心要件。因此,“工作原因”是鑒別勞動者所受到的傷害是否處于“工作時間”、“工作崗位”的根本所在。本案中,田某排查線路以及回家取工具的行為均與其工作具有關聯性,應當認定為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田某雖然死亡地點在家中的工具棚門口,但田某是在履行職務過程中突發疾病,當場搶救無效死亡的,田某家中的工具棚應當視為工作場所和工作地點的延伸。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田某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因為工作原因突發疾病或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符合視同工傷的情形,應當依法認定田某死亡視為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