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晶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此次百萬擴招的重點是退伍軍人、下崗的職工及農民工三種人群。由于這三種人群曾任職崗位不同,自身養成的性格習慣不同,以及文化素養等都有其復雜性,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應該根據生源自身實際情況,分別以相應對策進行處理。
(一)這三類人群的基礎知識層次結構有所不同。一般的正常入學的學生人群受年齡以及義務教育的影響,他們所接受的教育知識水平高低與知識建構體系不相上下,因此高職院校在對其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就具有單一性和時效性[1]。與此相比的百萬擴招后入學的三類人群,他們在早些年接受教育時,地方教育水平、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層次無法把握,再加上不能對他們的實際受到教育的狀況摸清,例如是否過去逃避學習學不進去、因事因病休學、家庭負擔不起學習費用等情況都無法準確把控。這就造成了就算是進行了針對于不同類型的考生設置的不同類型的考試篩選過后,進入到一個專業的人,課程安排會變得極為復雜的現象。
(二)這三類人群的學習具有社會性。與一般正常入學的學生群里還未接觸過社會,對未來的人生規劃和目標都沒又下準確的定義,因此就對于學校多樣豐富的社團活動、交際活動感興趣。此外,由于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不斷推動著教學模式的革新,傳統學生獲取所需知識的渠道也與之前大不相同。于此相比,這三類人群的文化知識基礎素質水平相差較大,但是學習目標都很明確:學習相對應的知識和技術,拿到相關合格批準證件,再去求職。有的人甚至還肩負著整個家庭的生活支出。這些人對于真正的實踐技能有著迫切的需求,對知識的渴求程度大于傳統學生。
(三)這三類人群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年齡都發育較為成熟。傳統普通學生年齡較小,而且大多又是家中獨生子女,從小生長在溫室里,思想單純、幼稚、有較強的依賴心理。當遇到生活自理、情感和意志堅持問題時,還不能全面鎮定的靠自己解決。相對于此的三類人群,尤其是退役軍人,曾有過艱苦嚴明的訓練,不管是哪方面都表現出正直、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他們看待事情更加全面,分析問題更到位,更加獨立成熟。但這并非是一件好事情,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應當時刻注重傳統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百萬擴招下的高職院校中,學生人群呈“分離化”。新入學的三類人群已經在社會上“闖蕩”已久,有著豐富的社會經驗。但是不免會將一些不好的社會習慣帶入到學校,出現由獨個發展到成片發展再到充斥全校的不良現象。為避免此類現象的出現,在“新生“入學時,先通過開設思想道德課程或者以講座,知識問卷的形式先進行思想教育,并制定相關的強制性政策,在糾正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同時,加強對傳統學生的身心健康保護。思想道德的建設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進不同人群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也可以利用其“新人”的社會經驗,讓其陳述健談,擴大傳統學生的視野,借鑒其經驗以謀求更好的社會發展。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實施,不僅會讓”新舊生”加強交流,實現教學利益最大化,也會促成高職院校良好的學習風氣形成。
由于招生人群的特殊性變化,原有的單一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已經不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管理需求了。因此,對于新情況制定新的管理政策,是諸多高校面臨的趨于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在招生方面,要按照不同人群進行分類招生,以便于制定分類培養、管理的不同政策。在對學生的教學學習評價時,也要有不同的評價要求和標準[2]。總的來說,要針對于不同層次不同類人群制定適合于其教育教學的管理政策。如此一來,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目標相對明確,學生也會找到其適合的學習環境,使教育教學管理優化發展。
高職院校要落實學生職業技術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尤其是在實踐操作方面,要多多利用現有條件以及創造條件讓學生盡可能的熟練操作。校企合作的模式,以訂單式培養學生。傳統的學生就按照正常的考核以及入職模式正常進行。但是考慮到“新人”身份的特殊性,可以對其考核入職進行靈活性安排。可以適當的在時間、地點、標準方面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
總的來說,百萬擴招后的高職院校對于相關教育教學管理者來說是一個學校培養更為優質學生的一次機遇,但相比于這些機遇,更多的是挑戰。根據三類人群采取不同的招生方式、不同的管理措施、不同的就業分配模式,讓學生在學校內真正的學到知識,走向就業崗位。院校工作因為著三類人群的入學,在管理模式上不僅要對其分層對比式規劃,還更要注重其學校學風思想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