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艷
(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城北新區小學,江西 贛州 342200)
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上突出了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版塊有機融合,每一部分內容都有其獨特的地位與作用,在日常教學中,由于教師自身認識上的不足,導致出現了“重讀寫輕表達”的現象。就統編教材而言,每一冊教材都編排了四次口語交際訓練內容,它是作為一個獨立學習的模塊出現在教材當中,可見它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作為社會人,我們都離不開與人交流溝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表達,這是語文素養是否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
從“口語交際”四個字的字面上看,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傾聽,二是表達。傾聽與表達在人際溝通與交往過程中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是雙方互動的過程,會傾聽的孩子,表達的會更準確,會表達的孩子,傾聽時就會抓住要點。具體到我們的實際教學中,我們通過哪些途徑可以實現其交際功能呢?
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必須依托教材,以教材為立足點,進行課程的設計與編排。
首先,要明確學段目標,能力培養階梯式上升。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對不同學段所要達到的交際能力提出了不同要求。從“聽”的角度看,第一學段要求“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第二學段要求“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第三學段要求“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從“說”的角度看,第一學段要求“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第二學段要求“簡要轉述”他人說話的主要內容、“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第三學段要求聽人說話“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作“簡單的發言”等。不僅如此,在情感態度方面,課標也有具體表述,第一學段要求“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第二學段要求“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第三學段“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等,從這些表述當中,可以看到課標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是階梯式上升的,不同學段,目標不同、重點不同,在具體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課標精神,根據課標的總體要求,以教材為依托合理設計,與其它版塊的學習恰當融合,千萬不要無視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和年齡特點隨意拔高,破壞掉他們表達的興趣和自信心。同時還必須明確,我們不光培養孩子“會聽”、“會說”,還要讓他們懂得文明交際,關注在交際過程中對孩子的情感和態度的培養。
其次,關注教材口語交際訓練目標,教學設計中要體現“聽”與“說”齊頭并進。在進行教學設計中,既要有“聽”的目標,也要有“說”的訓練,做到“聽”與“說”齊頭并進。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延伸。在現行教材中的每一次口語交際中,都有關于“聽”與“說”的明確的目標要求,都是以“小貼士”的形式出現在教材的當中。例如一年級上冊第一次“口語交際”課,課題是“我說你做”,教材當中明確提出本課目標有兩點,一是“大聲說,讓別人聽得見”,這是“說”的要求,二是“注意聽別人說話”這是“聽”的要求;再如三年級上冊“名字里的故事”的目標,一是“把了解到的信息講清楚”,這是“說”的要求,二是“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要禮貌地回應”這是“聽”的要求;四年級上冊的“我與環境同行”中,也是兩個目標,一是“圍繞話題發辮看法,不跑題”,這是“說”的要求;二是“判斷別人的發言是否與話題相關”這是“聽”的要求等,在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這些要求,設計出符合實情的口語交際課。
再次,口語交際課重在情境之中體驗,在交流之中學習。因為口語交際本身面對的是特定的交際對象,通過活動要達成既定的交際目標。它的核心在于交際、在于人與人的交流互動,所以,根據交際內容設置特定的交際情景,有利于推動交際課的開展、有利于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例如三年級下冊中的“勸告”,可以針對教材提供的三個具體訓練內容(下課時有同學坐在樓梯扶手往下滑;有同學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表哥喜歡玩電腦游戲,一玩就是一整天)指導讓學生在模擬表演中完成交際訓練,也可以針對本班、本校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來設置具體場景。因為設置場景,其實就是游戲的過程,能夠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與積極性。在訓練中必須關注我們的交際目標,而不是為了判斷對與錯、是與非。再如五年級上冊的“制定班級公約”,就可以以班會的形式完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
在口語交際課中,光憑課上每個學期四次的交際訓練是遠遠達不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這個目標的,這就需要教師勾連課堂內外,不斷開發課程資源,設置富有彈性的訓練內容。
首先,可以通過課外活動來豐富口語交際的內容。低年級的,我們可以通過做課間小游戲、看圖講故事、小小課本劇、每周一詩誦讀會等形式來進行;中段可以通過交流會、課前三分鐘才藝、討論會、故事大賽等形式進行;高段可以通過新聞三分鐘、辯論賽、演講賽、社會實踐等形式進行。無論是以那種形式進行,我們一定牢記課標對不同學段的目標定位,要明確本學期的訓練目標,還要針對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在定位訓練形式,活動主題要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要努力創設一個開放、愉悅的交際氛圍,增強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這樣我們的口語交際才能真正發揮效用。
其次,課外延伸,發掘訓練機會。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把口語交際的課堂由學校延伸到家庭、乃至于社會來加強訓練,發掘一切可以發掘的資源,給口語交際“實戰”的機會。家庭就是“實戰”的一個主戰場,低段學生可以和家長開展“和大人一起讀”、“看圖編故事”、“講講學校里的新鮮事”等活動;中段學生可以進行家庭茶話會、故事會、讀書匯報會等活動;高段學生可以進行家庭沙龍、新聞視角、一分鐘評說等,與家人一起通過活動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我們要明白,“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只要我們做一個細心的、用心的老師,努力發掘課堂內外的教學資源,不斷為孩子搭建口語訓練平臺,循序漸進,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就會達到我們所期待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