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山
(新疆巴州且末縣第二中學,新疆 且末 841900)
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實效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古人在此方面也有深刻的認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便是真實的寫照。而將這句話的精髓應用到教育領域,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不但要向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之后,他們才知道如何去進行學習,應該學習哪方面的知識內容。并且在良好的方法運用下,汲取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豐富自己的知識水平與綜合素養,所以,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如何培養學生課后總結的習慣呢,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以下論述。
課堂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形式,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老師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平時教學過程當中,不經意的言行舉止都可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此,老師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利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學生,如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注重對課后知識點的總結,對學生形成良性刺激,起到示范帶動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課后總結知識點的良好習慣。如初中數學一元二次函數,是初中數學中的教學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識點為例,在將這些知識點講授完成之后,通過一節課的時間專門對這些知識點進行總結,起到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同時總結知識點的過程當中,應當盡量精細,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讓自己在課后總結過程中進行參考借鑒。回憶一下初中數學一元二次函數的判斷、函數圖象的開口方向和與坐標的交點個數等,設置相應的典型例題,并一一列出解題步驟,生成總結筆記,讓學生在課后知識點總結過程中進行借鑒,逐步培養和提升學生課后總結的良好習慣。書寫總結筆記過程中,為了更好地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總結。如在初中數學一元二次函數教學中有這樣一則例題:有一條拋物線經過坐標軸上的(2,6),(1,4)兩點,與x軸的兩個交點之間的距離是5,求這個拋物線的函數表達?教師先寫這個題的解題過程:設拋物線的函數方程為y=ax2+bx+c,把題目中已知的兩個點代入方程就得到4a+2b+c=6;a+b+c=4,根據與x軸交點距離為5對兩個交點做差,絕對值等于5。最后依照上述公式以及條件,加上兩根差的公式算出題目答案,在解題過程下面,教師可以把這個題中運用的知識點、公式、自己認為重要的解題思路和解題難點等寫下來。這樣更能為學生課后知識點的總結提供重要的參考與幫助,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課后總結的習慣,首先,應當保證學生有課后總結的東西,課堂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做好筆記,這樣才能為學生課后進行知識點總結做好相應的鋪墊。只有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并及時記錄老師所講的知識點,這樣在客戶總結時才不會遺漏相關知識點,更利于學生在課后回憶老師所講的知識內容,達到有跡可循的效果。如在講解初中數學“勾股定理”過程當中,將勾股定理的定義以及逆定理和如何運用勾股定理的知識點全部教授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筆記詳細的記錄這些知識點,雖然不用將老師的每句話都記錄下來,但必須要把關鍵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記錄。如初中數學勾股定理講解過程中,老師通常會舉與直角三角形有關的例題:直角三角形ABC的三個邊長依次為a=3,b=4,c=5。現在經過點C向AB邊做一條垂直于AB的直線,這條直線與AB相較于點D,問AD、BD的長度分別是多少?在對這些立體解題思路進行講解過程當中,要求學生認真的聽老師講授,并在理解之后將解題過程充分記錄下來,在老師解體步驟下面,記錄老師運用勾股定理公式進行解題的相關分析,以便在課后總結知識點過程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通過脈路清晰的筆記思路,學生會更好地理解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點,鞏固知識內容,提升學習能力。
課后習題是學生鞏固課堂老師講授知識,吸收知識點的重要方式,每次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之后,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課后習題,讓學生對課堂講授內容進行鞏固與總結,理解知識點并轉化為自己的數學能力,并在實際解題中熟練的應用。為了讓學生及時總結課上老師所講的知識點,老師在課后作業布置過程當,應當選擇和課上知識點相類似的題目,不僅保證課后作業的針對性,同時還應當確保課后作業的全面性。如在講授完初中數學圓這章知識內容之后,便可針對性的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中的題目根據章節知識點進行合理劃分:圓的旋轉對應習題、圓和圓之間的相交、相切、相離對應習題、圓的周長對應習題、圓的面積對應習題等。
綜上所述,初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初中數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初中數學教學既要與學生學習過的小學數學知識相互承接,還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能夠吸收好初中數學知識。數學教師一定要幫學生養成課后總結的好習慣,讓學生為之后的學習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