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云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職業技術學校,湖北 十堰 442100)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白板、計算機等現代化設備進入了中職計算機課堂,讓傳統的課堂煥然一新。傳統計算機課堂由于教學資源、教學工具及教學模式等原因,導致課程豐富性不足,學習資源不足,學生難以獲得有效的指導,整體教學質量不高,想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中職計算機教師積極契合互聯網+教育理念,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計算機課堂的網絡化發展,打破常規教學體系,多元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組織形式,構建出全新的計算機教學體系。
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新時代背景之下誕生的新型教育形態,然而它并不是簡單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教育層面上的應用,更不是單方面的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網上建立教育平臺或者學習平臺,而是一種互聯網與計算機課程的有機融合,用相輔相成、相互整合的方式全面的推動中職教育事業的進步,是一種對傳統教育模式具有戰略意義的巨大變革。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模式作為當下熱門的教育模式,具備以下幾個顯著特征:首先是深度互聯,現代互聯網技術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互聯網中幾乎可以連接到任何領域,然后與之深度契合,以此來完成該領域的再度發展和升級。在教育領域當中,互聯網可以說無所不融,既能實現課程的整合,也能實現教學模式的變革,進而形成一種傳統教學模式與互聯網融合的新形態,深刻的體現出了一種具有跨界意義的連接,這種跨界連接是在該領域原本的基礎上進行的全新的升級和再度突破,無論是對社會的發展,還是對中職計算機教育事業的發展,都具有極大意義。其次是大規模在線,利用龐大的互聯網平臺進行大規模在線教育,將全國范圍甚至全世界范圍的中職學生群體群聚集在一起,實現共同教學,然后再利用互聯網教育特點,在線講解,將一些復雜的計算機軟件編程、硬件組裝進行深刻、清晰的講解,讓學生能夠將知識了解透徹,讓學生受用終身。第三是角色優化,互聯網+教育將傳統計算機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主動被動關系打破,然后對其進行有機重組,讓師生關系再度升級和優化,實現兩者之間的角色交換。
在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能夠得到保障的前提就是硬件基礎設施要過硬。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版本更迭加快,再加上社會對計算機人員的需求能力的變更,都要求學校培養出跟得上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要及時的更新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專業性較強的軟件也要及時更新,盡量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力能夠有充分的提升,其次,中職院校要用已經擁有的設備,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的實訓,讓學生能夠現學現用、學以致用。
在互聯網+背景下,各種先進的網絡技術步入中職計算機課堂,讓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革,因而,計算機教師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教學平臺、電子白板等手段,實現其和傳統課堂的相互融合,實現兩者的“互補互助”。教師在授課之前,可以利用大數據手段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基礎水平,然后根據學生的水平和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備課,把每一堂課的準備工作做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適當的時間通過電子白板、多媒體等手段向學生展現出教學知識點,幫助學生形象的、系統性的掌握計算機知識。例如,在學習Android的操作運用過程中,老師可以先教他們一些基本的原理知識,然后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行演習老師教導的內容,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將編寫流程用錄制軟件錄制下來,學生如果存在不懂之處或者不明確之處,可以觀看錄制視頻,直至完全掌握位置。通過這樣一個教師演示、學生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流程進行操作,并借助于視頻錄制軟件查漏補缺。
無論在何種教育模式下,教師都是教育的靈魂,而我國中職計算機教育中的師資力量依然較為薄弱,以至于基于互聯網+的現代化計算機課堂的構建遭到限制,再加上教師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較為片面,無法深度挖掘其優勢,互聯網難以成為增強學生計算機素養的有效助力。所以,這就需要中職計算機教師具備比較強的互聯網應用水平,教師不應該止步于之前的知識儲備,也要不斷學習新時代背景下的信息知識。學校方面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增強其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能力,設置相應的準繩作為評價標準,讓教師的互聯網教學水平、專業訓練水平都能達到這一標準,為構建出高效的計算機課堂打下基礎。
互聯網+背景下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更,學校可以將計算機專業按照不同的方向進行劃分,比如劃分成平面設計、前端網頁制作、后臺框架搭建等方向進行。就目前計算機的主要從事方向來看,中職院校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后端和前端網頁開發上,當下社會對于程序員人才存在供不應求的局面。所以,中職院校要適當的調整一下計算機專業的設置,從市場需求以及整個計算機專業的大環境出發,培養出和計算機相關的社會上需要的人才,并以此提高計算機專業的實用性。
綜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中職計算機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計算機教師只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教學資源,新穎的教學形式,才能構建出新的教學體系,全面推動計算機課程的變革,打造出高效的計算機課堂,以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