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媛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河東中心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信息技術對人們的工作方式和思維都產生了一些影響。在這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在無形中也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如何有效地將現代的信息技術融入于數學教學中,成為了數學教師的頭疼問題。信息技術對數學教育毋庸置疑是促進的,其有差別與傳統教學方式的。信息技術在新改中,對傳統教育教學產生了不一樣的效果,對教育教學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模擬現實,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興趣也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在傳統的教學中,是以老師為中心,以老師為主導帶領著學生探索,老師的帶領質量決定著這堂課的效果。在長期以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影響下,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吸取程度。針對一類的情況,新課改以人為本的目標,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那么怎么樣才能打破這一種的傳統教學呢?現代信息的介入就恰到好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數學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心學生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方法以及態度,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么信息技術就可以給學生創造一種輕松、自在、活躍的教學氣氛。在這種氣氛的推動下,學生的活躍度以及大膽的想象力促進學生投入課堂中,更好地吸收課堂的知識,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營養午餐”時,這部分知識點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課前導入這個環節非常重要,課前這個時候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書本的理解并不透徹,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播放一個類似做早餐的視頻,同學們面對著早餐食物的誘惑,能夠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眼球。于是學生帶著對食物的欲望,投入于課堂中來。又例如在“觀察物體”這部分知識點的學習中,教材的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表達出來的認知也有限,他們無法真正的想象物體的立體感。此時如若讓學生們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圖形是什么樣的,學生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于是,教師給學生展示了一個立體的圖形,通過鼠標的按動可以清楚地看清每一面每一個角。視頻播放的引導下學生很好的感受物體的空間形狀。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老師從傳統的帶領者變成了學生的引導者,這種的改變根本上就是信息技術的推動。
數學不同于其他的學科,其思維嚴謹、操作性強,只讓學生們看和聽是不能夠牢固掌握知識點,只有親身的經歷才能感悟,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課程的目標,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一定要了解小學數學的教學需求,設法找出哪些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使那些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地方,恰到好處地利用信息技術。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搜索紙幣圖片,并且以PPT形式展示并且提問:“什么是一元?什么顏色?可以買到什么東西?”信息技術為學生認識人民幣提供了材料,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又例如在“認識角”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把抽象的角的頂點和邊,利用多媒體的來強化的角和邊的組成:固定住一個點,不斷的移動一條邊,形成不同的角,引導學生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粗細無關”。動靜的結合使學生充分的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優化了教學的過程。
魯迅說:“用活動的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講得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正是這樣,現代化教育正以形象化、生動性、直觀性來代替講的好寫得好的教學手段。但是若一味地貪圖它就和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個黑板的道理是相同的。所以教師要嚴格運用信息技術,讓教學的方式發生質的飛躍,使其學生的增強學生的興趣以及也對數學這科目有新的認知。
例如“找規律”的學習中,只有學生從開課就對這節課很有興趣,集中注意去觀察里面的規律,從而思考規律,發現規律,總結規律。學生才能始終如一地保持那份興奮和愉悅,對知識保持著高度的求知欲,在無意間吸取的知識,讓學生輕松的學習,變成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創新知識和探索的精神產生了積極性,改善學生以往對數學的認識。又例如“自行車里的數學”這課中,讓學生意識到所學的內容不是只停留在課本上,數學也時刻在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多媒體查找關于自行車的歷史以及構造,這不僅僅是在學習數學也是在學習生活。
總之,在如今的新世紀,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還并不夠充分,還有許多潛在的用處以及更大空間的發展。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不足之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給為教學帶來的效果和改變了教學方式是我們有目共睹的。這不僅是一個趨勢更是一個潮流,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優勢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這不僅僅是在數學這科目上也是在其他學科所能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