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良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戶木中學,河北 保定 072557)
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教師要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處在教學活動的中心。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以期拋磚引玉。
明確的學習目標是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也是化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就像醒目的路標,為教學指明了方向,不但教師要明確,而且學生也要明確。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深入解讀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基礎,將“知識與技能”轉化為準確、具體、可檢測,“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轉化為可行、可操作的學習目標,及時教給學生,以此激發學生追求學習目標的強烈欲望,使學生及時自我檢測學習效果,用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產生學習沖動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而沒有問題的剖析,學生也就更不會去深入思考,學習也只能是表面的和形式上的,只有通過讓學生剖析問題,才能引領學生深入去思考。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問題剖析看做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和動力,通過讓學生剖析問題誘發學生的內驅力,引導學生去深入思考,并貫穿學習全過程,讓學生在剖析問題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是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化學知識和技能、化學思想和方法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需要。現代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參與和參與程度的多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些有真實情景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活動,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學習“中和反應及其應用”時,可以設計如下探究活動。
設疑引入: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
道酸和堿都有各自的化學性質,但是,酸和堿相混合,它們之間能發生化學反應嗎?
學生猜想:可能反應,也可能沒有反應;
學生實驗驗證:向一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試管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觀察現象。
教師設問:在上述實驗中,NaOH溶液和
稀鹽酸是否發生了反應?你的猜想是什么?請各小組合作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確實發生了反應。
學生思考、教師啟發:假如NaOH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那么反應物的質量如何變化?混合溶液的酸堿性如何變化?滴加酚酞試液后,酚酞試液的顏色如何變化?
在教師的啟發下有學生提出用酚酞試液檢驗,也有學生提出測反應前后溶液的酸堿度,這時,教師要求學生分小組按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
反思:通過上述實驗,你能得出什么結論?由此引入中和反應、復分解反應的學習。
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的學習活動,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走向教材,才能使學生真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積極主動的學習。
新課標提出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學習化學。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選擇學生身邊蘊含化學知識生長點的物質、現象、變化,提出有關的化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化學,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
例如,在學習“生活中常見的鹽”時,先給學生提前布置以下學習任務:1.觀察家中食鹽的顏色、狀態,品嘗食鹽的味道。2.取一匙食鹽分別放入到冷水和熱水中,觀察食鹽溶解的快慢。3.通過查閱報紙、書刊、上網,了解食鹽的用途,并制作“我所了解的食鹽”的資料卡片。4.通過此次對食鹽用途的了解,說說你對知識的積累有哪些新的啟發。上課時,讓學生談自己所了解到的食鹽,展示自己的資料卡片,并將自己所做的有關食鹽的資料卡片與同學交流。
課堂小結是對一節課所學內容的濃縮和概括,它能夠將新知識有效地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這些在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來完成。現在,課堂小結也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歸納,這遠比教師自己總結豐富扎實得多。如果處理得當,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一堂課結束前,可以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在這個過程中要相信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互相補充,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延伸,最終使學生收獲知識、收獲自信。
練習是教學中鞏固、升華所學知識,并逐步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環節,同時也是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在教學中要控制教師講解的時間,充分保證學生練習的時間。同時,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時,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層次水平,設計出數量適當,既有供學困生完成的基礎題,又有供中等生完成的一般題,還有供優等生完成的提高題,也可以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練習,這種分層次、有選擇的練習,不但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需要,還能減輕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課業負擔。
總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給學生一個目標讓他去追求;給學生一份權力讓他去評價;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去表現;給學生一批疑難讓他去剖析;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去創造。能由學生動手解決的問題教師就不包辦代替,讓學生親自嘗試;能由學生分析思考得出的結論教師就不急于下結論,讓學生自己表達。只要我們教師轉變觀念,相信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就一定能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