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麗
(河南省經濟管理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引文:藝術教育相較于普通的教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信息技術得到普及,走進千家萬戶。信息技術較之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自身的優越性,直觀形象、清潔衛生,并且可以擴展教學資源,擴充教材的信息量。因此,本文圍繞著信息技術在中職藝術教學中的作用展開論述,希望為中職院校的藝術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夠使人的性格和氣質變得豐富開朗,在中職院校中開展藝術類教學,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藝術創新型人才,使學生在藝術的潛移默化下健康成長。將信息多媒體技術運用到中職藝術的課堂教學中去,首先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藝術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大多采用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殊不知這種填鴨式的灌輸方法不適合中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中職學生本身年紀偏小,世界觀和價值觀尚處在未定型的階段,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對中職學生進行藝術教育,陶冶健康的情操具有重要的意義[1]。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應當實實在在被學生內化,吸收到腦海中去。因此,教師更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用信息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改善傳統藝術教學單方面由教師開展視聽練習的方式,以豐富的教學形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學生樂于主動接受課堂知識。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了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因此,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藝術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節約了教師單方面口述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教師可以使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展開教學,以音樂教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件中插入一些和音樂有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脫離空想狀態,直觀的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也更好的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感受到藝術文化的博大精深。信息技術在藝術課堂中的運用,無疑會拓寬學生的視野和見解,使學生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加靈活,這對藝術教學來說相當重要,可以讓學生在增長見識的過程之中學到知識,寓教于樂。
信息技術教學之所以得到普及和推廣,背后是新一輪教學指導思想的改革。教學不再是教師的單方面輸出,學生的被動接受,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信息技術運用在藝術教學當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然以音樂教學為例,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把課堂內容有效擴展,比如在進行音符記憶教學時,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音樂資料,學習互聯網上的趣味音符記憶教程,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記憶音符,效果大大強過教師的單方面灌輸[2]。再比如在音樂的說唱教學中,傳統教學一般會采用教師一句句教唱,學生一句句跟唱的方法。一篇音符往往要占據整節課的時間。如果運用了信息多媒體教學,可以采用視頻教學,引領學生整篇跟唱,并且整體直觀的感受本片曲目的音樂基調,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重點教唱個別難點音符,就顯得容易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得不做的很多無用功都已經被多媒體教學完美代替了。信息技術下的藝術教學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進行說唱和記憶聯系,包括在鋼琴的指法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下載相關的動態指法教學視頻,包括每一個按鍵的正確位置,指法的調整,學生有疑問都可以和教師及時溝通。在課下,藝術教學的相關知識也要多多練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下載相關的課程軟件,對本節課相關的知識進行課后練習。很多教學軟件中都設置了錯誤提醒模式,比如在指法聯系中,如果出現指法錯誤或者音符錯誤,軟件就會自動變成紅色,相當于一位無聲的老師,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學習和練習,無形中拓寬了教學的渠道和場所。
藝術教學不同于普通教學,它更注重感官性和協調性。因此,在課件的選擇和制作上,應當注意科學性和趣味性。中職院校學生的藝術教學,課程難度不宜過大,應當采用淺顯易懂容易掌握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夯實基礎。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當注意課件內部的邏輯自洽,保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注重科學性和邏輯性的內在統一。同時,課件的設計應當深入淺出,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旨在引人入勝,營造出藝術課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教學不是傳統教學的電子化,而是教學思想上的本質創新,課件設計還需要注意知識之間的銜接自然,防止知識之間跨度過大,學生難以接受。總之,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創造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這也是信息技術教學區別于傳統教學的關鍵點之一。另外一方面,藝術教學不管采取何種方式,都應該緊扣教學目標,相關課件的設計要為藝術教學的本質服務,不能把信息技術教學單單演變成上課看電影、聽音樂,忽視了教學本身的內涵。
結語:綜上所述,中職藝術教學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徑,應當加以重視,恰當的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