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硯林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 100000)
目前中國的大學的四大職能中,人才培養是核心工作。高校的人才培養在目前多是課堂教學。《光明日報》2013年11月13日刊載的調查:上課打游戲、聊天、睡覺等現象在國內大學課堂里屢見不鮮,大學生學業萎靡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學課堂的吸引力不夠”。廣東醫學院教授施建明認為:地方院校擴招,教師隊伍卻沒有同步增加,部分院校的師生比大于1:30,而新增加的教師多是沒有教學經驗的應屆畢業研究生,富有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又面臨相繼退休。華東交通大學畢鶴霞老師經過調查認為,“課堂不夠吸引力”是主要因素。
課堂的授課的主導是教師,課堂吸引力不夠自然教師主觀因素很多,課堂教學如何改進,作為新教師如何盡快承擔起大學的課堂教學。
教育家柯南特說過:“一個學校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名”。
張五常在香港高校講課,從來不備課,也沒有講義,更不在黑板上板書。但每次張五常走進教室,整個教室頓時會鴉雀無聲;在課堂上,學生們全神貫注地聽講;無論是大課,還是小課,都會爆滿。張五常授課在于給予學生思維方式,如何學生啟發思考,而不是經濟學的知識。張五常作為老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與學生論辯,改變老師45分鐘唱獨角戲,滿堂灌現狀,這是基于他的學術水平。因此,教師要想在課堂上講出精彩的課,必須有良好的學術水平,科學研究的思維。
教師教學、科研兩條腿走路,一直是中國各高校教師的理想,但并不容易做到。教學是為傳授知識,培育學生素養,訓練學生專業能力和思維,科研是探究學科前沿,發現新知。長時間的單純教學會使教師的教學出現單調枯燥,索然無味。因此,教師在授課教學之外,積極投入學科的研究。青年教師宋楠以自身實踐領悟經典科研案例研究,沒有一定的專業經驗和深刻的自我感悟,是絕對講不出其中道理的。
胡英院士認為:課程體系并非來自于哪一本書,而是自己從科研中悟得的。沒有長期而深厚的科研實踐經驗,是形不成自己的課程框架的。從科研中悟得授課框架,正是科研與教學的結合點。”
課程講授的內容是曾經的科研成果,而新的成果,新的視角、新的觸動在現代的科研中不斷的在更新,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教師只有不斷投入科研,加強學科研究,才能跟蹤學科前端,凝煉學術思考,提煉精華,傳授學子,培育出一代代精英,而不是能抱殘守缺,埋頭書本,沉湎過去和已有。
才培養模式是高等教育領域的基本問題,高校的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高校的人才培養是教育思想、觀念、課程體系、教學的方式、教學的手段、現代教學資源、教學管理體制和教學環境等方面綜合在一起的教學活動。各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層次不同而制定各自的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與之配套的專業、課程、教材、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青年教師對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必須清楚,必須清楚所授課程培養目標是什么,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是怎樣的,教師是人才培養的主體,對人才培養模式與設計必須熟悉。
陳景潤在學科研究上能力非凡,但在給中學生講課確口齒不清,而被北京四中拒絕上講臺授課。高校的課堂的授課,面對的是有著活躍思維的青年學生,在當今互聯網發達的社會,信息傳播迅捷方便,學生通過互聯網對某些知識早已熟知,教師必須有能力把自己的課程內容準確的提煉出來,表達出來,傳播給學生,需要青年教師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年輕教師進入課堂,學生的考驗必然會很多,會故意出難題,要求年輕教師必須以專業知識能力素養征服學生。因此,青年教師必須經常與導師學習,參加學校的教學培訓活動,向老教師請教課堂的授課經驗。華東理工大學青年教師中頗具代表性。2010年11月,華東理工大學的青年教師孫偉振在全國第五屆“大學化學化工課程報告論壇”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的探討贏得了眾多同行的好評。但是,誰能知道,他在2007年教師入職試講時,授課非常緊張。準備的20分鐘習題課,時間沒到,就把所有內容都講完了。“教學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自己懂和讓別人懂完全是兩回事。”他的教學進步這得益于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專門成立“青年教師培訓中心”,專門制定了針對青年教師的培訓條例、培訓方案,專門聘請國家級教學名師、上海市教學名師共11人全程指導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入職后,在學校的教研室的教研活動時必須被關注,新教師自己要通過聽課、備課、試講、上習題課等環節,親身體驗本科教學的全過程的培訓,才能盡快的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青年教師在完成基本的教學能力后,必須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學會組織教學,在現代的網絡教學發達中,教師的傳授知識不再是最主要的,而是教師的課堂組織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
互動的課堂是教學的靈魂。如果大學訓練學生學術研究思維,那么課堂互動該是最關鍵的,這種互動也該是隨時的,既然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突施冷箭提問學生,那么學生也可以隨時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課,舉手提問。好的課堂互動不僅僅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案例分析等,更該有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在美國大學的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給了這種互動,教師的講解卻往往變得相對次要。
如今智能手機下,大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被吸引,需要教師有很強的現代科技意識,把手機和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起來,調動大學生的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把課堂邊城學堂。
高校的教學仍舊是核心,在科研壓力下的青年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核心觀,做好自身素養的提升,做好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做好對當代大學生學情的了解,對所教授專業有整體把握,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和辦學定位,有目的的傳授知識,才能更好的適應當代高校的課堂。